第180章 戶政八賦役五(1)

論役法

陸隴其

差役雇役。各有利弊。傅承問有疏。言差役之善。雇役之不善。至詳悉矣。然良民之畏役已久。惟游惰之民。樂於為之。欲禁樂者之不為。而驅畏者使為之。此勢之至難也。此法行。勢必良民陰雇游惰之民。在官以為差役。在民則仍雇役。特官雇與民雇殊。而游惰之民。充役則一。且官雇則有定額。民雇則誅求無已。其或犯法。究及僱者。利則歸於游惰。害則及於良民。其為弊更無窮。此熙甯元祐大臣。所以各持一見而不能定。論治者止可因其弊之最甚。而稍通融之。難以一論也。周禮有轉移執事之游民雇役之法。恐不待後世而始有。大抵治之得失在官不在吏。官誠賢則雖雇役亦足以為治。官誠不賢。則雖差役亦足以生姦。讀此疏者。知雇役之害。而謹防之可矣。若欲舉其法而盡變之。亦未易言也。至疏中云。原設工食。除冗役扣解充餉。而所者仍給見役。此亦可商。今賦役書所載各項工食。皆民之雇役錢也。如役當。則此工食固應給役。役不當。則此工食應還之民。或即以補現役之不足者。若扣解充餉。是朝廷既役民。而又得其錢也可乎。先生一時之言。未慮及此。敢僭論之。所以推廣先生憂民之心也。

田役

儲方慶

今天下止有限役耳。安得有限田哉。然觀今日限役之法。而嘆昔人限田之法。為未盡善也。抑推昔人限田之意。而知今日限役之法。即所以限田也。何則。昔人以田限田。田多者既不能驟減。而欲分富民之田以與貧民。則又拂于人情而不可行。若今日以役限田耳。以役限田。固不禁民之有田也。而田多者苦于奔命之不暇。勢不能以多占。而兼并之弊自絕。豈非不言限田。而限田之法。莫善于此哉。雖然。又不能無弊。凡今之所以限役者。以其有一定之田也。有一定之田。則田之任役者。既不可踰限而多。亦不可不及限而少。踰限而多者。必以法裁之。而使一人任數役。不及限而少者。亦必以法合之。而使一役有數人。夫一人任數役。人不勝役之煩也。一役有數人。役亦不勝人之累也。人不勝役之煩。而豪強隱占之弊絕。役不勝人之累。而朋黨牽累之患生。牽累始於一人之身。而均攤遍於里甲之內。方今立法之始。流弊已至此。又安能保數十年之後乎。然天下皆相安于限役。而不敢議其後者。則以其法之可以懲富民也。不知天下富民少而貧民多。今使懲富民而有利于貧民。猶不可為。況乎懲一人之姦。而因以為千萬人之害者哉。則夫立法以捄限役之弊者。誠不可不亟講也。愚以為限役之利。利在分富民之田。而限役之弊。弊在合貧民之田。分富民之田。而官不知其民之富。猶可言也。合貧民之田。而官不知其民之貧。不可言也。合貧民之田。而官不知其民之貧。猶可言也。合貧民之田。而官欲以一貧民之身。償眾貧民之賦。不可言也。故夫利在分者。法以分治之。弊在合者。法亦以分治之。合其戶而分其田。田之外不以同戶累也。分其田而仍合其戶。戶之制不以多寡亂也。多寡定于畫一之令。而富民不得施盈縮之才。同戶判于催科之日。而貧民不至陷于賠累之辜。如此則田不必限而已收限田之實。役未嘗不限而又有不限者存乎其中。將所謂限田之說。莫善于此。而董仲舒師丹諸人之議。似不及今之通變而不擾民也。又何必世業口分諸法為哉。

小役冊序

張超

竊稽華邑。有大役。有小役。大役如北運細布。收兌收銀是也。小役里催是也。年來當大役者。一經僉點。立見破家。幸蒙  恩蠲。改為官解。細民得稍安枕席。此真百年之利也。獨里催一役。傳徵正課。勢不得已。但人謂大役難。小役易。不知大役竭其財力以竣事。如壯夫卒病。稍能堅忍。仍見昭蘇。小役有經催塘長總甲。種種雜差。如孱稚而病勞瘵。不盡其元氣不止。人猶議謂大役難。小役易。不知大役。或一區數戶。或一保數戶。小役則異是。止論圖分。大至七八千畝。不必逾於十分之外。小至七八百畝。不能虧於十分之內。其荒小之圖。畏役益甚。則營卸益巧。縣官竟無可措其手足。是以難也。余承十甲乏役奉憲編僉。矢之神明。虛公采訪。一手編定。並不假權於左右。以向來當大役之人當大役。則不足。以向來當大役之人當小役。則尚可勉力以從事。故盡豁其零星細戶。以及孤寡殘疾之人。責成於中人之產。立意似偏。撫心無愧也。前審有圖書代充之說。圖書大抵皆赤棍也。愍不畏死。寬比則婪津貼而蝕正賦。嚴比則黏門單而越境根尋正身。徒重累耳。今不敢也。前審有一甲均充五甲均充之說。役無所主。零星攤派。豪強者搶辦以自肥。懦弱者賣妻鬻子以代比。不均孰甚焉。今不敢也。前審多立詭戶。今原報單。書其名必詳其號。注其居并著其業。驚疑恫喝。移張換李。今不敢也。前審如奸徒王亮生胡陞鳴葉懋陳沛如等。各捏一名。渾渾淪淪。並無花戶。及至輪役。按畝報補。既補復賣。既賣復補。婪索無窮。仍至虧空。今不敢也。前審有圖書匿數賣數之弊。皆由經界不清。恣其蒙混。今特造挨號冊。自一號以至千百號。號號著落。號號著明。業戶即有蕩漊公占沙海荒絕等地。和盤拓出。均勻品搭。自無偏枯。圖書藉口賠荒。經催藉口無辦。今不敢也。至如荒圖酌并以減民勞。坊廂追貼以蘇重困。此皆隨地立法。大費劑量。超以三年之采訪。重以兩月之贊對。破從來之積習。定五載之役次。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想亦有垂諒者矣。今役冊具在。與當日役榜。一字不更。所以昭信也。繕寫已竣。將申各憲。并存縣以告神君。因列其顛末。不禁詞之複云。

均役議

章九儀

田有田役。里有里役。如經催糧長等項。所謂田役也。如支應大兵經過。承值各項衙門。及稽察奸宄。隄防火盜。所謂里役也。田役應從田起。里役應從戶起。向以田役盡歸之于戶。而役不均。今則欲矯其弊。因以里役盡歸之于田。而役亦不均。必也兩得其平。而民始不至大困。則莫如分而二之。經催糧長諸役從田起。見年總甲諸役從戶起。從田起者。計田之多寡。以為役之差等。此易行者也。從戶起者。應循編審之舊例。十年大更。五年小更。衰耗者減之。貧乏不能自振者去之。逃亡廢絕者汰之。擇里中殷厚有力之家。必周諮耆老。詢謀僉同。即榜示其姓氏。而登之于冊。不許營脫。凡為守令者。毋徇情面。毋受財賄。歸于至公而後已。如是則貧富均。貧富均則役不均而自均矣。若計田受役。田多之人。每以一人而兼數人之役。一丁而征數丁之銀。其不便一也。小民之受田者。其冠婚喪祭疾病訟獄。力不能勝。則舉田而售于富室。固有無相通之道也。今買田即以買役。人而畏役。即畏田而不敢售。其不便二也。至昔之見年總甲。率多土著附近之民。其盜賊奸宄。易為耳目。若論田不論戶。則有身在鄉而其役在城者。身在城而其役在鄉者。居址窵遠。即有地方之事。無由而知。其不便者三也。昔錯論貴粟。意在崇本抑末。今有田之家。賦役鱗集。而富商大賈。土著于茲者。列廛盈肆。操其奇贏。收倍稱之息。吏卒不一至其門。是教天下之民。皆將棄本業而趨負販也。豈 國家重農之至意乎。如以田役歸之于田。里役歸之于戶。俾有田者得盡力于輸將。而土著者亦使知有地方之責。于以清逋賦而遏盜源。莫善于此。此晉督所稱糧因地出。徭按丁差。誠不易之論也。余故因而推廣之。為均役者佐一籌云。

徭役議蘇州府志

趙錫孝

古者按地畝而征賦役。編圖以總理之。編甲以條分之。其業田之民。比戶而居者謂之莊。按莊戶以編征謂之順莊。大江以北。皆順莊供賦。即按莊田之版圖供役。然不行于江南者。南北地理不同。水陸之勢異也。北方陸地。舟楫不通。糧米轉運。多用牛車。牛車致遠則費繁。費繁則農田之利薄。故東莊之民。不業西莊田者。勢不能也。其有兼業西莊田者。必置丁戶于西莊。經其田中出入。即兼供西莊之賦役此版圖與順莊所以通行北省也。若乃江南澤國。舟楫可通行。故住此圖者。多兼業彼圖田。住城郭者。多兼業各圖田。即田不過數十畝。亦多分散四鄉各圖者。田有分圖。役出一戶。以一戶兼眾役。則力役難均。此均田均役所以奉  旨通行也。何謂均田。統計一縣之田。分為若干圖。圖分十甲。每甲均入田若干是也。何謂均役。統一縣之田。使各自編甲。或類聚編甲。以圖中第一甲。當本圖一年之役。至十年而週。或以本圖一六甲。當本圖上下半年之役。至五年而過是也。均田役之法行。則按年值役之外。俱可自謀身家。以生以養。均田役之法不行。則田不可為恒業。而小民之業田者苦矣。何以明其然也。曰江南田畝。其徭費經里。已編入正項錢糧。原不應復有徭役。今日之役。飛差而已。所謂飛差者。各縣不同。即一縣之差。亦無定形。其費亦無定數。凡甲之充役者。如在蘇州謂之現年地方。在常州謂之總甲。其當役之年。凡圖中盜賊毆人命。匪類逃人。私鹽漏稅。撩淺作壩。修築煙墩。營房橋梁。馬路城郭官舍。水陸木柵。開造煙戶。與夫浮尸無著。命盜案死無棺木者。一一地總是問。一事失措。刑辱隨之。破產辦公。所在多有。至於大工大役。如近年開河出夫之類。雖合圖公辦役費。而為地總者。必任其難。是以業戶之能親為地總者。必僱圖中無所事事之敝民。俾充其役。其雇充之價。幸以田均役均。通縣有成例。智愚強弱貴賤同科。故小民尚能供命。若此法不行。而如北方之按版圖以供役。則版圖業戶渙散零星。誰為傳集。其業田多寡不均。誰為統理。且遇豪猾為圖長。勢必苛派。遇鄉民為圖長。則彼豪猾者。召之不應。派之不從。必代為供役。由是智詐愚。勇欺怯。貴淩賤。百弊叢生矣。或謂版圖分役。亦可按田之多寡分派。此甚不然者也。

所謂分派者。官分之乎。民分之乎。官分之。將惟胥吏之操縱。民分之。將惟豪右之指揮。且凡業田一甲者。用均田計之。十年止役一年耳。若按版圖。則田隸五圖。五處當役。田隸十圖。十處當役。夫以一人當一圖中一年之役。與以一人分當五圖十圖中共一年之役。其事勢之繁簡難易懸絕。又令一人之中。有甲乙兩人。共役十日。甲值前五日。苟且塗塞。卸役于乙。乙將訟之官乎。將代之役乎。訟之官。官不勝其理。代之役。人孰甘為代。則版圖之難以定役也審矣。議者又謂不用版圖。當以煙戶編役。此又可共明其謬者也。何也。江南煙戶業田多。而聚居城郭者什之四五。聚居市鎮而分之相懸殊絕。計圖而分之。其業田有以萬計者。有以千計者。以業田千畝之圖。敵萬畝之圖之役。則千畝之業破。以萬畝之圖。貼千畝之圖之役。則花分混灑。盡果胥吏之腹。而良民乃失業不安。 國課必因之以絀。夫順莊本以清課。若使民不安而課反絀。豈稱奉行之職哉。則煙戶之難以定役也審矣。然則奈何。曰。順莊以清賦。均田以均役。並行不悖者也。今有業數甲田戶於此。家住某莊。其田向編某圖。分若干甲。當役者仍係之某圖若干甲。圖甲雖分。莊戶則一。止名之曰某圖某甲。某莊某戶。糧則按莊戶而催。役則按圖甲而值。此立法之至簡至易者也。其有業田半甲者。既編戶之某莊。仍繫之以向編某圖某甲之上半甲。或下半甲。以分值上下半年之役。其業不及半甲者。則與他戶湊成半甲之數。田則准甲而合。戶則順莊而分。分莊則田歸的戶。戶立的名。而詭名虛寄之弊絕。合甲則類聚成聯。緩急同憂。勞逸同恤。而相凌相詐之端泯。其奉行之法。先順莊編里。開造的名以清戶。次按號對冊。逐年推收以清糧。但令將推收過冊之田。仍編均田之圖甲以定役。其戶居他縣者。則仍照例分編。無使規避。至逐年推收。糧則改註本名莊戶。役則仍辦原編圖甲。需至銷圩再為編定。則田糧戶役。若網在綱。條目井然。官民兩便矣。伏念圴田均役。最為我 朝便民善政。與官收官兌之法。永垂記職。長老傳言康熙十三年前均田之法。未奉  旨通行。差徭偏重。鄉民以役破家者接踵。小戶附于大戶。求為代役。其小戶田中所收。半餽大戶。于是棄產逃亡。錢糧逋欠。所在多有。舊籍可查。是戶役不均。始則病民。終則病國。我  皇上明諭地方大臣。將李玫條奏。酌量辦理。原以便民裕國。則田役之均。亦屬經國大計。凡奉行官吏。自當鑒于成憲。斟酌通行。定澄清之經制。紹公溥之良模。損益因革。各得其宜。永永年代。奉為典則。庶幾克宣  聖明之德意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