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983外商投资蜂拥而至(3)
-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 徐明天
- 3822字
- 2015-11-16 11:03:32
禹国刚欣然接受,当即卖了很让邻居羡慕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及一部三洋收录机,拿了600多元钱上了南下的火车,想先到深圳“看看”。不久,他当上了深圳爱华电子厂党委秘书。
当年来深圳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来干事的,另一种是来淘金的。禹国刚说,虽然工资待遇对他决心南下有较大促进,但主要还是因为深圳很有吸引力,他想干事。
1983年,应中日青年研修协会会长冈崎嘉平太的多次力邀,我国终于决定选派两名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据说,选人到日本学证券这件事,是日本友人冈崎嘉平太老先生向廖承志副委员长提出的。他1979年开始提,连提了3年。廖承志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会用股票这些资本主义工具,这事以后再说吧。到1982年的时候,老先生还是矢志不改,又一次向廖承志提出此事。他说你这个人真是,我说过我出钱,你选人,至于学了以后用与不用,大权在你手里,你干吗每次都婉言谢绝?这个话说得很软,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很中肯的,就是希望一定派人。廖副委员长心想也是,用不用以后再说,派两个人学了总不会有什么不好,单从学日语这个角度,能提高日语水平也不错,你平时哪有这个机会?
团中央派人在京、津、沪跑了一圈,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廖承志副委员长知情后说:你们到广东找一找吧,那是藏龙卧虎之地。
这样,团中央的一纸招考通知便发向了广东各大单位。时任爱华电子厂党委秘书的禹国刚很幸运地看到了通知。深圳毗邻香港,各种信息资讯交流的渠道比较顺畅。在做秘书之余,不爱交际的禹国刚阅读了大量金融类书籍,还托人从香港带来了许多内地根本看不到的证券类书籍。禹国刚对这次考试跃跃欲试,但听说报名的人不少,又非常犹豫。在深圳市团委领导鼓励下,禹国刚在一个星期六下班没跟领导汇报就往广州赶考,参加了星期天设在广州迎宾馆的考试。一看卷子,全部是日文,问的是什么叫市盈率,什么是股票等。禹国刚的日语派上了用场,很快就将题目答完,又举手问老师能不能多要一张空白卷,说是再抄一遍整齐好看些。老师大为惊奇:许多考生正因答不出题目苦苦思考,此人竟已全部答完,还有时间再抄一遍!交了考卷后,几个领导当场拍板:去日本学习的人就是他了!禹国刚事后才知道,此次考试从题目到答案,都是在日本设计拟就后拿过来的。
然而禹国刚却不知怎么向单位领导汇报这事。万一领导对他未经批准擅自赶考一事加以追究如何是好?他硬着头皮找到当时的党委书记许昌同志。想不到这位来自东北的书记十分豁达,他说:你是我们深圳市第一个公派留学的干部,这样的好事我怎么不成全你?禹国刚大喜过望。书记的开明,不但使禹成为深圳市第一位公派留学干部,还使他成为新中国最早学习证券专业的外派干部之一。禹国刚去日本除了学习理论,还在丸庄证券公司一个部一个部地实习观摩。而在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的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实习,令他对证券市场有了更深的感受。
几年后,禹国刚成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始人。
宝安发行股票
禹国刚一行刚到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前来采访。这个记者问,你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不用股票这个东西,派你们两个来干什么。这个问题很尖锐,弦外之音是说你们是不是在这白白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禹国刚也无法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说,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技不压身”,多学一点知识将来总会有用的。
禹国刚还不太清楚,1983年,证券市场的萌芽已经在深圳酝酿。
1983年7~8月间发生的这几件不起眼的事情,却被以后认定为划时代的事件。
1983年7月24日,经宝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成立。
当时的深圳成立一家公司并不稀奇,每天都有公司冒出来。但这家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采用认购股份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从事房地产、农工商、林牧渔业等开发性经营。公司一成立,就已接受17.1万股入股,入股金额达171万元。
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计划接受100万股以上,每股股金人民币10元。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接受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和个人投资合股,同时欢迎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合股。县地方财政拥有20%股权。公司保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利润分红。股东的亲属有股份继承权,有股份转让权。公司经营所得赢利除留作扩大再生产和经营保证基金外,50%做股金分红,从公司所属企业投产之日起每年结算公布一次、分红一次,股东所得股金红利属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该公司成立股东代表大会,由股东民主选举产生代表、董事会正副董事长;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公司所属企业全面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和个人岗位责任制。
该公司首期项目除在深圳深南中路兴建24层商住大厦外,计划在西乡县城内建综合商场1万平方米。
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股票的消息传出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来函询问和商谈业务,不少人已寄来入股款项,一些华侨、港澳同胞也要求投股。一个月就认购29.8万股,比7月下旬的17.1万股增加了10多万股,入股金额已达298万元。
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成立之后,县委三名正副书记分别认购股份1000元。
市、县属机关、企业干部亦纷纷入股,金额超过2万元。福永公社凤凰大队一名干部和一名社员分别认购1万元。该公司还收到全国各地集体或个人要求入股的来函150多封。
公司到1983年年底的4个月中,已获纯利15.7万余元。公司从利润中提取5万元分给购买股票的农民及有关人员,进行首次股票分红,让买股票的农民喜上眉梢。
如福永区凤凰乡文富祥购买1000股,分得红利10元,股息48元。
1984年,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赢利更加向好,年底分红,投资1万元,一年分红利和利息共1896元。
1983年以前,大坑村人住在大亚湾畔,百十口人靠的是打鱼种稻为生,当时人均收入仅几十元。1983年,国家修建大亚湾核电站时,大坑村迁到了当时被称为王母墟的大坑新村,大坑村人从此洗掉泥腿收起渔网住进了国家给他们盖好的二层小楼,并获得了国家给的几百万元的移民安置费和土地1983年,蛇口凯达电子厂的打工妹。
补偿费。宝安县投资公司成立后,村里也拿出130元万投了进去,当时没有人敢表示反对意见,虽然有人心里并不太舒服。
1991年,宝安投资公司改制后成为深圳宝安实业有限公司,1991年6月30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后,股价一路攀升,从最初的3元钱,经过18个月的疯涨达到天价33.95元。大坑人最初的130万元变成了1700万股宝安股票,他们先后将600万股抛出,获利6000多万元,将其中的3000多万存入银行吃利息,其余用来买房子购地皮。大坑人被天上掉的又一块巨大馅饼给乐蒙了。大坑村靠股票一夜富甲天下的美名不胫而走,当时的香港报纸称:“北方有个大邱庄,南方有个大坑村。”有人曾想买下大坑人手中的股票,被大坑人拒绝了。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深圳宝安实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内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
其实,有一家企业比深圳宝安实业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早了半个月。1983年7月8日,深圳三和有限公司召开股东联席会议推选组成临时股证委员会首期1000股由股东当场认购完毕。三和有限公司才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个获准发行股票债券的企业。
1983年8月14日,深圳银湖旅游中心也发行了股票。认购近2.22万股,计人民币22.2万元。
潘强恩创“万丰模式”
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国内首张企业股票的时候,沙井镇万丰村的潘强恩也正为引进外商投资而筹措资金。在外商项目的压力下,这位写过小说、做过作家梦的知识青年被逼想象出了“乌托邦”,深圳的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公司诞生了。
1983年10月,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与港商陈振豪达成口头协议,港方投资5000万港元在万丰村办一家彩星玩具厂,万丰村必须在半年内盖好两万平方米的厂房,员工宿舍要能安置1600个工人住宿,并做到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
根据港方送来的平面图纸样本匡算,万丰村需要投资600万元以上。当时村里已经集体投资250万元完成了三通一平,还建成一座1500平方米的厂房,港商同意先使用试产。但后面建设大厂房和职工宿舍的资金却没有着落。
书记潘强恩和村长潘九根又到银行求贷。信贷员面露难色:“我们的存款余额已不多,况且万丰尚欠几百万未还呢。”两人空手而归,眼看万丰村对外商的承诺要泡汤。
不过这次银行没有白跑,在银行,他们发现,本村农民的储蓄存款总数竟然超过了100万元(平均每人500多元)。既然向银行借不到钱,不能向村民借吗?为何不发动村民集资建厂呢?
动员集资的村民代表会上,气氛严肃而凝重。面对潘强恩的动员,村民们疑虑重重地提出:要村民出资,你们干部出不出资?出资人有无权力过问经营情况和分红派息办法?钱交给队里办厂,经营不好血本无归怎么办?
还有一件头痛的事。彩星玩具厂厂址选在大边山东部,大边山东面要推去1/3,同时还要征用山边的十多亩已分给群众的土地。大边山是万丰村的靠山,有人认为推山破坏了万丰村的风水,一时间,祠堂、公众场合议论纷纷,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乡亲是现实的。他们看到办厂有钱赚,肯投资,但是一怕刮“共产风”,二怕干部胡来,三怕投资回报无保障。要想让农民从口袋里掏钱出来,得想办法使农民放心。
潘强恩年前去香港谈生意时,曾考察过一些知名上市公司,对其经营运作方法有所了解。此时回想起来,不禁豁然开朗:香港老板搞实业钱不够,发行股票,吸纳市民的资金。我们为什么不来个“方法”引进,也把股份制引入集体经济,让农民投资入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