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真诰》是如何编成的?

《真诰》约成书于南朝的齐梁之时,是一部专门记述道教上清派早期历史和教义、方术的重要著作,原书10卷,现存《道藏》中的分为20卷。

早在东晋末,江苏丹阳句容道士杨羲、许谧、许翙就假托魏夫人等仙真下降,造作上清经诀。南朝初,这些经书在江东广为流传,难免在传抄过程中有所散失和谬误。南朝宋齐时的道士顾欢,曾搜集整理杨羲等人的旧迹,编成《真迹经》,但是顾欢之书仍有不少漏失和谬误。南朝齐梁时的著名道士陶弘景又以顾欢的《真迹经》为底本,参考自己搜访所得的上清派经诀及有关见闻,重新增删改写,注解诠次,编成《真诰》一书。

《真诰》分为7篇,篇目仿《庄子》内篇,都以三字为题。前五篇分别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皆假托杨羲等三君在世时真人所告;讲述魏夫人等仙真下降,会见三君,劝导他们修道行学,解说方术要诀,告知仙山洞府之奇妙及仙真位业、鬼神宫府之职司氏族等。第六篇的握真辅,主要是三君在世时的笔记便条和来往书信。第七篇的翼真检,概述全书的篇目要旨和编纂体例,并详细记载了东晋和南朝时《上清经》出世之源及传播流布的情况,以及杨羲与二许之家世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