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体育科学的研究兴趣已不仅局限于运动成就的获得和运动生涯本身,也开始涉及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涯发展。从生物科学的角度出发,生涯变迁的意义主要在于退役后因停训而引起了一系列相关问题。而对于运动生涯、退役以及其后生涯发展所经历的种种适应过程的社会学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这一问题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竞技体育体系出发,形成了相当不同的研究兴趣和观点。目前在美国和欧洲都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性研究和教育——应用性的实践活动,而在亚洲类似的研究和实践尚属少见。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黄志剑先生认识到了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作为他博士学位论文的主题,希望能够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运动员生涯辅导与咨询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此外,本研究还采取了文化比较的理念,并将其贯穿在研究的各个方面。虽然这一视野在全球化趋势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忽视,但我们仍可以称之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尤其对于本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而言,这一途径无疑是恰当和必须的。

黄志剑先生首先从理论起源开始,回顾和检视了已有文献中有关阐述,并重新加以整理和分析。从社会死亡学和老年学、整体发展有关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终身发展心理学等向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脉络。清晰地介绍了有关观点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该文引入变迁模型的有关概念,并通过有意行为理论对上述内容进行整合。有意行为理论是由Nitsch等人引入体育运动科学领域的。在本研究中,有意行为理论被用来作为运动生涯发展和跨文化心理学方法的共同理论基础。

在对有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黄志剑先生对这些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一在理论上的整合是相当新颖的,并对职业变迁有关领域形成了较好的总结。为在随后的实证研究中从社会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形态等方面进行有意行为理论基础上的整体分析提供了理论背景。

在实证分析中本研究涉及了两项子研究:一项来自德国同事的已有研究;另一项则是在中国进行的。后者在方法上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可以从中得知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半结构式访谈)和定量(问卷调查)的方法,它们的共同使用在社会学研究中可以成为有效的互补策略。

研究结果围绕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的讨论,这些内容包括运动员潜在和现有的资源(“个人资源”)、对优秀运动员可能提供的教育和支持计划,以及体育系统方面的有关问题(“机构义务”)等等。对于结果的分析提供了这一领域内今后实践的应用方向。最后,本文重新回到理论起点,对研究的理论背景(终身发展心理学和有意行为理论)进行了实证结果基础上的修正。

在应用方面,该研究强调了运动员从竞技运动经验中获得的生活技巧如何在退役后新的生活环境下使用的问题。这些生活技巧包括了应激管理,自我激励,团队精神等等。这些建议对今后在高水平运动员中提供生涯辅助和咨询提供了建设性的注释。

我的博士研究生黄志剑先生目前仍在武汉继续成功地从事运动心理学活动,我非常希望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广大体育科学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和有关人员的关注。即使科学研究尚未能完成它的使命,却仍是系统地和成功地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主席(I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