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
- 王保成 王川
- 11字
- 2020-06-24 17:23:30
第一篇 田径运动原理部分
1.1 田径运动的特性与项目特征
从事田径运动训练,必须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特性和各项目的特征,这是田径教练员训练工作的基点。
田径运动的特性是什么?您所从事的田径项目的项目特征是什么?影响专项成绩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做简明阐述,为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一、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特性与项目特征的重要性
教练员只有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田径运动的特性和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项目特征,才能够确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和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训练途径,科学地设计训练结构,准确地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与控制训练负荷,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如果教练员对自己训练项目的项目特征认识模糊,理解肤浅,就不可能构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运动员训练负荷再大,练得再苦,也不会有多大成效,甚至还会产生负效应,造成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即使教练员主观上力图改革训练,训练工作也只能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找不到超越别人的新的训练途径和训练方案。因此,训练根本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事例是我国的女子中长跑项目。中长跑的训练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耐力性项目,训练中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为主,跑的训练量很大。但是对跑的速度重视不够,甚至提出了“向公里数要成绩”的口号。训练中跑得公里数的确多,运动员练得很艰苦,成绩虽有进步,但未达到高水平。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些教练员已认识到速度在中长跑专项中的重要性,训练中加强了速度训练,但却是按短跑的方式进行速度训练。运动员100米跑的成绩有所提高,但对中长跑专项水平的提高无显著效果。直到90年代初,马俊仁明确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性项目”。他提出,运动员既要有耐力,又要有很高的速度水平,中长跑专项才能达到世界水平。他把速度与耐力两个反差很大的素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突破了对中长跑项目原有特征的界定,重新认识了中长跑、马拉松项目的本质,从而在训练指导思想上创造性地指出:“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速度耐力和耐力都要好,应是能胜任各类跑段比赛任务的多面手。”他认为“只是耐力好、速度不好,出不了高水平的长跑和马拉松选手;只是速度好、耐力不好,出不了优秀的中跑运动员。”
由于马俊仁教练对中长跑项目特征的突破性认识和深刻理解,训练结构的设计与训练方法的拟定一改过去的传统做法,强调在有氧代谢训练后,进行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训练,最后进行以ATP-CP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高速跑训练,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了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提高了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的速度能力。与此同时,他还根据中长跑要求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跑的特点,掌握了运动中有效利用能量与节省能量的快频率放松跑技术。加强了小关节、小肌群(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并特别重视训练后机体的恢复与调节,从而使我国女子中长跑一跃达到世界水平,特别是在第七届全运会上,一举打破了女子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其中10000米以29分31秒78首次突破30分大关,1500米打破了由前苏联运动员卡赞金娜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再如,女子铅球项目,有些同志认为亚洲人不可能在这类项目上与欧洲人对抗,因为这一项目早就被确认为力量类项目,而亚洲人体型瘦小,力量比欧洲人弱。基于这种认识,在训练中把大量时间都花费在最大力量的提高上,不少运动员力量提高了不少,但专项成绩提高不显著。我国的女子铅球一直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0世纪80年代后期,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认识到,对优秀运动员而言,最大力量是影响铅球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在最大力量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提高最大力量并不能充分提高出手速度。速度(出手速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出手速度越快,才能投得越远。要提高出手速度,必须使力量与速度相结合,也就是说,必须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而不单是提高最大力量水平。
由于对铅球项目特征认识上的改变,反映在训练实践中,改变了过去以最大力量为核心的训练结构,降低了最大力量训练的比例,增加了速度力量与专项速度训练的比重,与之相对应的,反映在技术上,强调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强调推铅球的正确速度节奏,保证铅球速度的不断加速,在最后用力结束时达到最高速度。
由于对项目特征认识的更新,训练指导思想正确,训练方法与手段符合铅球运动的规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女子铅球有了大幅度、大面积的提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夺取了世界冠军。
由于女子中长跑和女子铅球的突破,改变了“中国人只适合灵巧类、速度类运动项目。在体能类和重投项目上难以达到高水平成绩与世界先进国家抗衡”的观点。上述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田径运动各项目水平的提高,关键不在种族群体的遗传学特点,即常谈的人种问题,关键在于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而这一点,首先取决于教练员对所从事项目的项目特征的认识,它是教练员训练负荷组合、技术训练方向、训练效果评定与检查(评定与检查指标体系)的出发点。
二、如何确定田径运动的项目性质与项目特征
(一)确定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依据与标准
田径运动训练实践中确定运动项目的性质与特征,主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
1. 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训练学因素
田径运动训练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素质水平,改进专项技术,通过专项技术在专项运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创造最高的专项运动速度,才能达到最高、最远和最快的目的,创造理想的专项运动成绩。显然,专项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运动速度。所以,必须根据影响专项运动速度的关键因素来确定和认识田径运动的项目特点与项目特征。
影响专项运动速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力量与速度素质。但是,力量又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与力量耐力。速度又包括最高速度、速度耐力,而最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又取决于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同时,力量与速度之间,各种力量成份与速度成份之间又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教练员必须通过分析,最终从错综复杂的因素关系中确认影响专项成绩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负荷,寻找合理的素质发挥载体—符合个人特点的专项运动技术。
2. 专项运动中的能量供应特点
在径赛等周期性运动项目中,经常以运动中的能量供应特点来确定专项运动的项目特征。
激烈运动中机体的能量供应可分为无氧供能、无氧——有氧混合供能和有氧供能三种类型。无氧供能中又分为ATP-CP直接供能和糖的无氧酵解供能两种。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能量供应方式。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不是单一的方式,多为两种以上的供能方式。作为教练员必须明确专项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哪一种,或者说夺取胜利的关键时刻的主要供能方式。例如100米跑时,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依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供能,所以,机体中ATP和CP的储备,以及二者的代谢能力是最高跑速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表明,训练中随着速度素质的提高,肌肉中ATP和CP的储备量也会增加。有人对11~13岁的男孩大腿肌肉中的含量做了微量分析,发现进行4个月的速度训练后,肌肉中CP含量增加了15%。
在400米和800米的激烈比赛中,除了ATP-CP系统供能外,能量的来源主要是依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因此,提高400米和800米跑的运动成绩,主要是发展运动员机体的糖酵解代谢能力。发展糖的无氧酵解能力与训练负荷、运动时间、休息间歇时间等训练负荷的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合理的负荷组合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改善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训练负荷的组合,取决于教练员的训练艺术,它是教练员对项目特征认识和训练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
3. 专项运动中的肌肉工作特点与专项技术动作特征
不同的运动项目专项动作中肌肉的工作特点与专项技术动作特征是不同的。这是确定项目特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径赛项目中,肌肉的负荷和收缩方式是对称的、稳定的、周期性的(其中跨栏的肌肉负荷不对称)。所以,对运动环节的共济性和协调性要求极高。跳跃项目是通过快速的助跑起跳,工作肌群的一次性爆发用力,瞬间改变身体的运动方向,向前上方腾起。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工作肌群承受强大的冲击性惯压负荷,以反射的方式(牵张反射)瞬间完成离心——向心收缩,产生巨大的爆发功率。
投掷项目的肌肉工作特点,主要表现为预先拉长的、克服恒定阻力的一次性爆发性克制收缩。由于器械的重量是恒定的,必须使工作距离与工作速度相统一,大幅度、高速度地创造尽可能高的器械出手速度。
总的来说,就专项动作用力而言,田赛项目的工作肌群是一次性爆发性收缩;径赛项目的工作肌群则是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高速度地完成收缩。专项运动中的肌肉工作是与专项技术动作紧密结合的。专项运动中的肌肉工作特点,是专项力量训练的依据,是专项训练手段选择与设计的依据。
作为一名教练员,如果不了解和掌握专项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就不可能深刻理解运动专项的项目特性,使训练手段的选择与使用、训练方案的制定与施实将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训练将不可能持续提高和最终达到高水平。
4. 比赛规则与比赛要求
田径项目是以“快”、“高”、“远”来确定成绩的,所以,比赛规则规定的取得优胜与创造成绩的条件,也是确定项目特征的重要依据。径赛项目无论是短、中、长跑和马拉松跑都是在规定的距离内,谁最先到达终点,谁就取得胜利。是以跑的速度来决定成绩的。跑的距离不同,要求的速度也不同,有的是最高速度,有的则是速度耐力。
田赛项目是以高度和远度来决定胜负和成绩的。比赛规则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内完成动作。跳跃项目是在一定的助跑后完成跳跃动作;铅球、铁饼要在有限的投掷圈完成动作。这是确定跳跃和投掷项目特征的不可忽视的依据之一。
综前所述,确定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依据和标准,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方面外,其它方面也可以兼顾考虑,例如以该项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要求,以及专项技术动作的结构和关键技术环节的运动技术生物力学特征等方面来确定项目特征,从而确定训练的主攻方向和提高成绩的途径。
(二)确定项目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同一运动项目,采用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可以得出一个以上的特征。此时,应具体地分析比较在所确定的项目特征中,究竟哪一个特征是影响专项成绩最重要的因素,这取决于教练员对影响专项运动成绩诸因素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深度,是教练员专项理论水平的集中体现。例如,以身体素质对专项运动成绩的作用考虑,可以认定铅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是速度力量项目。如果以运动中的能量供应方式来确定,那么铅球运动可以确认为无氧供能项目。显然,速度力量是决定铅球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
另外,对项目特征的认识和确定,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专项运动的发展而相应地发展变化的。例如,中长跑比赛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中的供能性质相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中长跑的项目特征。
总之,人们对运动项目的项目特征认识是随着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化将愈来愈准确,愈来愈深刻。所以,教练员要及时地学习、了解和掌握新的、先进的训练理论和研究成果,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项理论认识水平,努力使理论认识走在专项技术和专项训练发展的前边,准确地把握运动专项的项目特征和训练方向,做到练得“准”,练得“巧”,练得“有效”。
三、田径运动的特性与项目特征
(一)田径运动的特性
田径运动最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1. 专项动作速度与“最快”、“最高”、“最远”
田径运动是通过“快”、“高”、“远”,即采用时间和距离标尺精确地计量成绩和判定胜负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力求达到“最快”、“最高”或“最远”,属体能——技术类运动项目。因为高水平的田径运动成绩既取决于体能,又取决于技术,二者缺一不可。我们认为,那种把田径运动单纯归结为体能类项目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因为它忽视了田径运动技术对田径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
田径运动中的“快”、“高”、“远”是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内在本质是运动技术与动作速度的完美结合。“快”、“高”、“远”的程度取决于这种结合的有效性,即专项动作速度的大小。显而易见,田径运动的比赛实际上是比专项动作速度。跳跃项目是比人体的腾起初速度,投掷项目是比器械的出手初速度,径赛项目是比人体的动作速率与位移速度。一句话,田径运动是速度的较量。
众所周知,速度与力量是紧密联系的。但力量是手段,是为提高速度服务的,提高速度是最终目的。那种在训练中一味追求最大力量、忽视力量向运动专项的迁移,忽视力量在专项动作中的发挥和利用的倾向是非常错误的。无疑,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但是,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力量是手段,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专项动作速度才是目的,它是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
在训练中获得的力量,能否在专项运动中发挥作用,一方面取决于所获力量的力量成份是否能满足专项动作的需要——是以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还是力量耐力为主?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专项技术的合理性。力量、速度与运动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田径运动的突出特性。在这三者之间,速度是核心,力量是基础,技术是载体。不同的专项速度,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肌肉力量与专项技术。力量与技术要以专项速度为中心,产生应答性提高。力量要满足专项速度的需要,技术要表现专项速度的效果。技术载体犹如运载火箭,运载工具落后则无法达到预定目标。
田径运动中力量、技术与专项速度的关系在训练中表现为:不适应→适应→打破适应→在新的水平上再适应的不断平衡的过程。在这一动态平衡的变化过程中,田径运动则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田径运动的基本特性。
2. 高度的专项化和个体化
田径运动包括走、跑、跳、投,以及由它们的部分项目组合而成的全能运动共40多个单项。每个项目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专项技术、负荷结构、心理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其它项目不同的高度的专项化特点,每个项目从教学、训练,直到检查评价都有自己区别于其它项目的特定方法与指标体系。所以必须深入了解各项目的专项特点,才能把握训练方向,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
田径运动各个项目在表现出高度专项化特点的同时,还具有突出的个体化特点。田径运动是发挥个人潜能而取得成绩的项目。个人潜能发挥得越充分,取得的成绩也越高。而运动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体结构、肌肉组织以致神经类型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所以,盲目地照搬和模仿他人的训练和技术模式是不会奏效的。
3. 最大限度地动员机能能力,充分发挥个体训练水平
田径运动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要求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挥机体的机能能力。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动员和协调各系统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人体的运动效果和专项动作速度取决于肌肉的收缩效果,但肌肉收缩的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向工作肌群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当人体用自己能力的20~80%从事肌肉活动时,力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如果是用自己最大力量的86%以上工作时,力量的增大则主要是依靠增大神经中枢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强度。
如何提高和利用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支配能力,发掘人体的储备能量和潜在能量,提高机体的极限工作能力,达到“最快”、“最高”、“最远”,是田径运动的又一特性。
(二)田径运动项目特征
目前,对田径运动中各项目的项目特征尚无公认的统一的规范描述。本文以运动实践中开展较广泛的部分田径项目为例,简要阐述对田径项目的项目特征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供从事田径运动训练和教学的同仁参考。
1. 短跑
(1)项目属性:短跑是以最高速度向前的周期性运动,是以快速的摆动——“扒地”产生最高位移速度的运动项目。创造最高速度是短跑的突出特性。
(2)影响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是最高速度,而不是速度耐力。没有最高速度谈不到速度耐力,没有最高速度谈不到高速跑中的放松。100米成绩要达到10.5秒,其最高速度应达到11米/秒左右;100米成绩要突破10秒大关,其最高速度应在11.60米/秒左右。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最高速度与100米成绩见表1-1。
表1-1 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最高速度与100米成绩对照表
另外,无氧和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的能力是短跑运动成绩提高的基础。训练负荷性质是决定训练效果的根本因素。
(3)专项素质要求: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中最主要的是动作速率与快速力量。快速力量中尤其应注意以髋为轴的摆动(前摆与积极着地能力)与伸髋能力,掌趾和踝关节肌群的离心——向心收缩能力。
(4)关键技术:短跑的关键技术是下肢的摆动——“扒地”着地技术和最高速跑中的放松跑技术。最高跑速中的放松跑技术与最高速度水平有密切关系。
2. 跨栏
(1)项目属性:跨栏是固定间隔、跑跨交替的非对称高速跑周期性运动项目。过栏速度与栏间跑速率是跨栏的核心。
(2)影响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高速跑中连续过栏的速度是影响跨栏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快速过栏与高速的栏间跑紧密结合是提高跨栏成绩的根本途径。
(3)专项素质要求:高速跑中连续快速的跨栏能力,是跨栏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特殊要求。跨栏运动员快速力量素质要高于短跑运动员。髋部的力量和灵活性要高于任何项目。
跨栏技术的非对称性和克服障碍的要求,对运动员的协调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是跨栏运动员突出的专项素质要求。直道栏运动员要提高“三步一跨”的周期运动速度,400米运动员要提高乳酸能速度能力。
(4)关键技术:跨栏的关键技术是起跨过栏和下栏着地与栏间第一步的衔接。
3. 中长跑
(1)项目属性:中跑是速度耐力性项目。运动中基本以无氧供能为主,即ATP-CP系统和糖的无氧酵解供能为主。全程跑中,既要有良好的速度,又要具备保持高速度的能力。过去那种把中跑看成是耐力性项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现代长跑已不是一般性的耐力性项目,而是速度耐力跑项目。现代长跑把速度与耐力这两个反差很大的素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对有氧供能、无氧供能和有氧——无氧混合供能,尤其是后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为长跑中的平均速度,尤其是最后冲刺的速度,对无氧供能要求很高。
过去,人们认为长跑是典型的耐力性项目,主要是有氧供能,因此训练中往往量很大但强度上不去,成绩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研究表明,近10年来,长跑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并不是由于心血管系统机能能力显著改善的结果,而主要是对项目属性认识的深化,导致对训练负荷结构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2)影响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与专项素质要求:研究表明,在马拉松运动员中,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显著性差异,而优秀运动员腿部肌肉力量每平方厘米5千克,而一般运动员仅达到2.5千克。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近代马拉松和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肌肉力量、速度耐力提高的结果,因而我国部分教练员认为,长跑与马拉松项目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是:一般耐力、速度耐力与力量耐力。其关系是一般“耐力是基础,速度耐力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
中跑项目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对中跑项目来说,“速度耐力是基础,专项速度是中心,力量耐力是保证”。
(3)关键技术:中长跑的关键技术是全程高速跑中的放松跑技术。只有掌握了高速跑中的放松跑技术才能使跑的动作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相统一,这是创造高水平中长跑成绩不可忽视的环节。
4. 跳跃
(1)项目属性:在一定腾起角的情况下,跳跃的高度和远度与起跳的腾起初速度成正比。所以,跳跃运动是通过快速助跑,在专项运动方向上使身体产生最高腾起速度的运动项目,属典型的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跳跃项目的共性特征是“助跑快,着地快,起跳快;高速助跑,减小制动,快速起跳”。
(2)影响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影响跳跃成绩的决定因素是起跳前的助跑速度和起跳离地瞬间人体的腾起初速度V0(V0 =,Vy是起跳过程中缓冲——蹬伸动作所产生的垂直速度,Vx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分速度)。朱建华在跳高中最后6步的助跑速度为8.73米/秒,起跳支撑时间为0.173秒,过杆水平速度为2.40米/秒,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为5.217米/秒。
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助跑速度、腾起初速度Vx 值参看表1-2。
表1-2 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助跑速度、腾起初速度Vx值
跳跃起跳所创造的腾起初速度的大小,又取决于起跳技术和起跳腿工作肌群快速的离心——向心收缩所产生的爆发功率—起跳工作肌群的速度力量水平。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起跳力量是影响跳跃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腾起初速度才是决定跳跃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只有当力量充分为创造腾起初速度服务时,力量的作用才会像腾起初速度与专项成绩的关系一样。
(3)专项素质要求:跳跃运动员突出的专项素质是高速助跑下快速有效地起跳能力。跳跃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是人体整体各个运动环节瞬间协调一致集中用力的结果。所以,快速起跳能力不仅与起跳腿的速度力量水平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上下肢的摆动力量和动作的共济性有紧密的联系。
高度项目主要抓好快速助跑向上起跳的能力;远度项目主要要抓好高速助跑向前起跳的能力。随着跳跃运动实践的发展,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和快速起跳能力将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跳跃项目的力量训练必须为提高起跳速度服务,必须以此为标准进行评价和检查。
(4)关键技术:跳跃项目的关键技术是起跳技术
起跳技术能否做好的难点在助跑与起跳的结合。为此,我国教练员提出“起跳前的助跑快、着地上板快和起跳快”的“三快”跳跃技术。能否在高速助跑中正确地完成放脚、缓冲动作,是起跳的关键。我国的跳跃实践证明,具有“三快”特征的跳跃技术是正确的,是符合跳跃技术的发展规律的。跳跃技术的发展规律应是提高助跑速度,降低起跳制动,促进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5. 投掷
(1)项目属性:投掷成绩主要取决于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投掷是通过助跑(旋转、滑步),在专项运动方向上产生器械最高出手速度的运动项目,属速度力量性项目。铅球运动,过去被认为是力量性项目,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证明,铅球运动是速度力量项目。
(2)影响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决定投掷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器械出手瞬间的出手初速度。铅球要投到19米以上,其器械出手初速度应达到13米/秒左右;铁饼要投到65米以上,其器械出手初速度应达到25米/秒左右,标枪要投到85米以上,其器械出手初速度应达到26~30米/秒左右。
显而易见,投掷项目的训练必须围绕提高器械出手初速度的训练。为此,必须处理好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力量训练的效果必须通过专项技术反映在出手初速度的提高上。否则,力量训练则是无的放矢,事倍功半。
(3)专项素质要求:投掷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应突出速度力量训练。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必须反映在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的不断提高上。专项速度主要以完整技术投轻器械(低于标准器械重量)的成绩衡量;专项力量主要以完整技术投重器械(高于标准器械重量)的成绩衡量。
(4)关键技术:投掷项目的关键技术是最后用力技术,其技术难点在助跑与最后用力的有效结合。最后用力的效果首先与有效的积极主动的左侧支撑(以右手投掷为例)紧密联系,其次与正确的发力顺序密切相关。投掷运动环节的正确的速度节奏和其依次的加速运动(躯干→大臂→小臂→腕、指),是创造最高器械出手速度的关键环节。
四、结束语
田径运动各个单项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其训练指导思想,训练负荷结构、训练方法手段都有自身的特点。教练员必须明确并深刻理解各项目的项目特征,才会在训练中少走弯路,才会练得“准”,练得“巧”,练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