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商业是一个国家的活力之所在,在中国古老传说里生活着的的圣人舜,正是以靠着制陶卖瓦罐这样的行当为契机,建立起了人口密集的繁华商业城市,最终发家致富,成功做大,最后获得了一统华夏的权力。
这么看起来,城市的力量远比孤零零的小农作业更具有发展前景,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任何时代的国家管理者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经济思维的商业性强化,是必然的趋势。
说两句俗话,跟以往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世界的变化已经不是一星半点,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商业文明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席卷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时候再讨论商业究竟应不应该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唯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思维更符合文明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商业文明的趋势下,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价值论。在过去的岁月中,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坚定地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够创造价值,念过大学的80后小孩都知道,这个说法在所有经济类教材中都已经被印成了黑体字——物品的价值等于生产时间乘以社会单位劳动时间的成本。
不过,黑体字也有掉色的时候。最近几年,在商业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现象,无情地打破了这条几乎成为公理的观点,比方说,在许多时候,规模较小的投资、较短的劳动时间,照样可以实现很高的价值,像百度、腾讯这类公司的上市,就很说明问题——它们都是一人或几人创立的小公司,从创立到现在不超过十年时间,没有什么强大的资产储备,但是却硬是实现了几十亿的市值,比起那些投资巨大、历史悠久的大企业来也毫不逊色。
那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我们所奉行的经济思维是否已经过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才是最先进的思维模式?是我们前面提到资本化、金融化、技术化这些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