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倾听内心的声音,坦然接受真实的自己(1)
- 品位致胜:重新定位商业领袖的成功形象
- 王珊
- 3735字
- 2015-08-06 15:42:04
放心,你永远不会让全世界都满意,也没有必要让全世界都满意你。
你一定要相信,你是最好的自己。
只要你是最好的,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就会自动向你靠拢。
懂得爱,才能真正容纳自我
真正做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们总是不自觉地羡慕别人,从而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你为什么整天都趴在窝里不出来呢?”快乐的小松鼠站在刺猬的洞口呼唤它矜持的邻居。
“因为我害怕看到别人!”里面传来小刺猬细微的声音。“那有什么好怕的,它们都很友好,而且都希望和你成为朋友!”松鼠劝慰说。“我知道,但是我长得很难看……而且长满了刺……你们会不喜欢我的!”刺猬不好意思地犹豫着说。“那不正好吗?你的刺可以保护我们,再说朋友之间还是需要有点距离的,这是你的优点啊!”小松鼠兴奋地叫道。
“可我没有你那么能说会道,我能和别人聊点什么呢?”刺猬探出头,羞得满面通红。
“你的口才也很好啊,看你为自己找起借口来多能说!”松鼠开玩笑地说,“随便说什么都行,我们俱乐部的朋友都是随便聊的,在那里你还可以享受蜂蜜,说不定大家还会推选你去保卫部任职呢!”
最后,小刺猬快乐地跟大家成了好朋友。喜欢自己,热爱自己,相信自己。在造物主眼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奇迹,但是要想让这个奇迹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必须要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
这是一场与生命相遇的演讲。她站在台上,不时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很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咿咿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并说出她的想法,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者拍着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症的病人。脑性麻痹症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说话的能力。她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血与泪。然而,这些外在的痛苦并没击垮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画笔,用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没有怨恨吗?”“我怎么看自己?”黄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嫣然一笑,转身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四、上帝这么爱我!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六、我有只可爱的猫!七、还有……忽然,教室内鸦雀无声。她回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故事中的黄美廉,出生在宝岛台湾,在她出生的时候,由于医生的疏失,造成她脑部神经受到严重的损害,以致颜面和四肢的肌肉都失常了。当时她的父母抱着身体软软的她,四处求医,结果得到的都是无情的答案。她不能说话,嘴向一边扭曲,还止不住地流口水。
六岁时,她还无法走路,她的妈妈听说脑性麻痹患者到二三十岁仍只能在地上爬,妈妈无法想象她的未来,曾绝望地想把她掐死后再自杀。然而奇迹发生了,在爸爸妈妈悉心地照顾和不断祷告下,她的四肢渐渐有力了,会自己吃饭、站立,虽然一拐一拐的,但总算可以跨出人生的第一步了。
后来的黄美廉,又陆续迈出了坚定而辉煌的步伐。现在的她已经取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了一名画家。
只有真正懂得爱,才能真正容纳自我。
人生没有所谓“完美”
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一个人也有优缺点,没有谁能够成为完美的人,因此我们不要用人生短暂的光阴去盲目追求完美。
事实上,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可以形容为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然后丢弃在了人间。我们要想实现完美,就好像大海里捞针,最后只会徒劳无功。勇敢的人往往缺少智慧,聪明的人往往缺少勇气;豪爽的人往往心思过疏,谨慎的人往往怀疑过头……阳光的另一面必然是阴影,而我们又怎么能达到完美呢?
我们不应要求达到生活的完美。生活本身应该有些风浪,风浪正是我们出航的助力。如果我们生活在一帆风顺中,我们不会增长自己的才干,同时也很难体验生活的乐趣。
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出过海,他的朋友约他一起前往。他有点犹豫,害怕海浪。朋友规劝他:“如果你总是这么忧虑,还不如从一出生就躺在床上,这样什么危险也没有了。”这个人听了朋友的劝告,于是决定一同前往。
刚开始时,大海风平浪静,两人觉得心旷神怡。没过多久,风浪就来了。船有些摇摇晃晃,那个人有些紧张,朋友告诉他说没什么可担心的,这是常有的事情。果然,没过多久,风浪就平息了下来。等他们回到家的时候,那个人对朋友说:“虽然有点惊险,但是还真有趣。”朋友呵呵一笑。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畏惧这个风险,担心那个风险。当时就有过来人告诉我们说,一切应顺其自然。事实证明,我们担忧的事情90%都没有发生。我们回过头去看那段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日子,生活才变得丰富起来,连痛苦的经历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生活就是这样,不可能完美,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也没有必要追求完美,追求一帆风顺。我们要追求的是适应和驾驭生活的能力,就像我们在大海上,要做的是适应和驾驭那条摇摇晃晃的船。我们没有办法祈求上天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生活,我们应该依靠的是自己。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师对公众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最后他以肯定自我价值作为结尾,强调每个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宝贝,每个人都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要用好上帝给予的独特恩赐,去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听众中有个人不服牧师的说法,站起身来,指着令自己不满意的扁塌鼻子,说道:“如果像你所说,人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请问有哪个完美的天使长着塌鼻子呢?”
另一个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创造。
牧师轻松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创造是完美的,而你们俩人也确实是从天而降的天使,只不过……”
他指了指那名塌鼻子的男子,说:“你降到地上时,让鼻子先着地罢了。”
牧师又指着那嫌自己腿短的女子,说:“而你,虽是脚先着地,却在从天而降的过程中,忘了打开降落伞。”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或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完美的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因人的审美观不同而不同,今天以肥为美,明天就可能以瘦为美。古人以脚小为美,但今天如果有“三寸金莲”走在大街上,路人肯定会笑掉大牙。
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多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正如清朝诗人顾嗣协所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勤能补拙,先天的不足同样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王羲之从小口吃,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发愤读书,终于书法冠绝古今,成为书圣。
缺陷并不可怕,完美也没有必要。面对不足,采取泰然、宽容的态度,生活中便会少一份烦恼,多一片笑声。
但丁曾说,尽心就意味着完美。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只要我们抱着“没有最好,但有更好”的态度,用心去做事就可以了。对于那些缺憾,我们只要把它当作教训,引以为戒,并以此来激励下一步的行动,就完全不必把它过于放在心上。
要相信,你是最好的自己
从前有个女孩,她出身平凡(是公车调派员的女儿),天生拥有非常动听的声音,确实有当歌星的潜质,可惜嘴巴长得很不好看:她的嘴很大,又有龅牙,这看来确实是当歌星的致命伤。
当她第一次在美国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演唱时,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优雅,一直企图用上唇遮住龅牙。当然,这么做使她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歌艺,也使别人很快地看出,她正做作地遮掩自己的缺陷。
还好当晚有个说话很直的人,给了她一个忠告:“我知道你觉得龅牙很难看,所以故意要掩饰你的牙齿。其实,你越掩饰,大家就越会注意到它,如果你不在意,大大张开嘴来唱,听众并不会在意你的牙齿不好看,只会听到你美妙的声音!”
这个女孩虽然感到有些难堪,但还是接受了那人的建议,勇敢地张开嘴,唱出自己最完美的声音。后来,这个女孩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歌手,她的龅牙也成为她醒目的个性标志!
而事实上,一个还没有学会做自己的人,往往也无法长期讨好到别人。有一位负责某大公司人事招考的经理就曾说过:“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失去自我,不能以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只拼命地给你他认为你喜欢听的答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然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发现属于自己的美丽。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如此分析道:“我的病人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在医学上找不到任何病因,他们只是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拼命自怜而已。”
我们可以自爱,但不要自怜;我们可以对别人好,但不要一味地讨好别人。
哈利教授年少时就认识一个非常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他眉清目秀,待人也非常和善,那时候的每个星期日他都会去教堂,因为教堂的音乐总是令人心情舒畅。但他总是每隔几个礼拜,就要发给同龄人一份问卷。他总是问:你会给我打几分?你认为我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缺点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