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个75%

成功确立IEEE 1888标准需要满足IEEE两个75%的要求,需要大量的协调沟通工作,特别是要找到关键人物,说服他们为我国提出的标准投上一票。由于参与的企业太多,投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要达到IEEE要求的两个75%,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两个机遇作为铺垫,并不代表IEEE 1888标准就可以建立了,在IEEE标准建立的投票机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满足两个75%,这两个75%就是:在对IEEE 1888标准感兴趣、并参与到这个标准组中的成员中,在投票的时候至少要有75%的成员在投票池中参加投票;在这75%参加投票的成员中,还要获得至少75%的成员的支持。这样IEEE 1888才能真正成为一项IEEE标准。

“最困难的是国际协调!”标准组成员、天地互连公司发展总监江连山坦言。在IEEE的成员中,有很多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大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想掌握话语权,因此,解决方案和思路也非常多,要想控制最后的结果能达到这两个75%,面临太多不确定性,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协调。

在这个沟通、协调的过程中,只靠天地互连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并国内单位的协作推进。

IEEE 1888作为首个由中国发起并获得国际认可的ICT节能标准,不但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符合我国产业需求和发展战略。因此,天地互连得到了业务管理部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中关村管委会利用其平台,与美国、欧洲等很多大企业沟通、联系,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标准发起单位——中国电信也做了大量的国际沟通、协调工作。同时,天地互连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国家发改委在宏观管理上非常重视节能技术标准,在具体协调过程中,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除了我国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单位协作推进之外,IEEE 1888标准的兼容特性,是决定沟通、协调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思路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型企业早就有所实践,施耐德就曾用工业的方法,将能量设备控制起来。但是传统节能减排领域通常基于工业总线系统,工业控制系统非IP、封闭、垂直,扩展性差。1888标准是将IT、互联网的概念切入节能减排领域,而且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在沟通、协调过程中,通过与传统工控厂商协调,让他们认知,1888的开放架构可以很好地兼容现有的垂直系统,能够很好地保护原有投资,并且可以引入更多的用户和协同。

IEEE 1888标准的兼容特性在后来的实践中也被充分证实。2011年3月,IEEE 1888标准工作组与全球最大的楼宇自动化组织BACnet进行了大规模互通测试,测试结果显示,IEEE 1888可以兼容BACnet系统。

在最后投票之前,IEEE 1888标准工作组共召开了12次会议,以求所有参与投票的成员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终于在2011年2月28日,IEEE 1888标准正式通过,3月1日向外正式公布。

IEEE 1888工作组2011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