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就是一个管理者不颠覆自己建立的原则的好例子:
正值乱世,老百姓谁也没有心思种田,大片的良田变为了荒地。于是,曹操实行屯田,并很快收获了大批的粮食。这样,不仅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征战全国提供了物质保障。曹操十分高兴。为了保护庄稼,他下了一道命令:“践踏庄稼者斩!”
不久,曹操率军队经过麦田。突然从路旁的草丛里“扑喇喇”蹿出几只野鸡,把曹操的马惊得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他勒住马时,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于是,曹操把执法官叫来:“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执法官犯难了:虽然这是要砍头的大罪,但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砍他的头呢?所以他说:“丞相,自古‘刑不上大夫’,您是可以免罪的。”“这怎么行?如果地位高就可以不遵守规定,那命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是我自己定下的规矩,如果我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执法官迟疑了一下说:“是您的马受惊冲入麦田,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规定就是规定,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规之后都找出理由来免于处罚,那规定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不行!规定就是规定,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规之后都找出理由来免于处罚,那规定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既然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丞相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受罚,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啊!”众将官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那就割下我的头发来代替首级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经过这件事以后,将士们都知道了曹操军令如山,令出必行,决不姑息宽容。他们再也不敢违背曹操的命令,军纪变得十分严明,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增强了。很快曹操就消灭了其他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肯定是不会让自己被砍头的,但他的一番表演,确实强调了自己所建立原则的约束力,向将士们传达了“即使是主帅自己无意触犯也决不可轻饶”的观念。他的行为,无疑是给底下的人敲响了警钟:“忽视我建立的原则,就一定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管理者应当知道,一种规范建立之后,它就是庄严的,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容忍行动上的触犯。管理者应当知道,一种规范建立之后,它就是庄严的,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容忍行动上的触犯。即便是根据形势需要修改,也要事先跟员工阐明原因,然后再以新的原则作为准则,而不要随便颠覆它。
2.3 自己失误时,不把责任推卸给员工
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一些决策上的失误。但是,员工却懵然不知,仍照旧行事,最后出了岔子。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往往有两种态度:一是归咎到员工的执行细节方面,忽略了分析自己把握的大方向;二是明知要从自身找根源,却因为怕影响自己在员工面前的权威,仍然怪到员工身上,自己回头再悄悄改。
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抱有豁达的态度,以及宽容的胸襟。这两种态度都不是一个优秀的现代管理者所应有的。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抱有豁达的态度,以及宽容的胸襟。本来面对员工犯的错误,就要以包容、引导和教育为主,更何况是自己导致的员工失误呢?
日本“企业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个火气很大的管理者,他信奉一句话:“挨骂是进步的原动力。”就是这种想法,让他的下属不知道多少次被愤怒的松下骂得狗血淋头。每当他的员工做错事情的时候,最害怕见到的人就是松下。
有一次,他的员工在征得松下同意之后签了一笔业务,数目还相当不小。但是,货是顺利送出去了,对方却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不能马上付款。这名员工觉得对方信誉一向不错,又是多年的合作伙伴,虽然这次不守信用,但也算情有可原,就同意先交货。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导致债务缠身,随时可能宣布破产,根本拿不出钱来还清欠款。该员工十分着急,他多次前去催款,但都无济于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大额货款收回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在公司的年终会议上,这笔烂账被重点提了出来。因为数目大的关系,看起来这个员工所在的部门是无法盈亏平衡了。部门主管人无可奈何,只好据实向松下做了汇报。大家都想着:这个年轻人要被松下狠狠地骂一顿了!可出人意料的是,松下想了一想,居然没有发作,也没有在会议上点名批评。
大家都不明白了,这名员工更是惴惴不安,害怕等待自己的会是更严重的后果——被公司辞退。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部门主管坐不住了,他跑去问松下,是不是应该让自己或者那名年轻人受点处罚?不然怎么向公司交代啊!
结果,松下很认真地说:“这笔业务,是我决定签下的。我作为管理者,对对方的经营情况了解不够就作出决策,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我对此觉得非常羞愧,已经反省过了。你说,我怎么还好意思去责怪那不过是照我意见行事的年轻人呢?”部门主管听了非常感动,对松下不推诿责任、不盲目责怪员工的作风十分钦佩。
员工们无不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个明理的管理者,对于公司作出的任何决策,他们不再怀疑,不再存有顾忌,公司“上令下达”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松下公司的员工们无不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个明理的管理者,他们更加敢于放手去干,做事也更加用心了。对于公司作出的任何决策,他们不再怀疑,不再存有顾忌,公司“上令下达”的效率大大提高。而那名年轻的员工因为感激,工作得更加卖力:他一方面尽力追回了部分货款,降低了公司的损失;另一方面签到了其他的业务,为部门和公司创造了效益。后来,他甚至成为了公司的业务尖子。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如果松下明明知道是自己导致的错误,却还严厉地批评员工,让员工为此承担责任,会有怎样的不同后果呢?受罚的年轻人会说,他的行为是经过松下同意的,可是松下却绝口不提;其他员工知道了,对管理者的责任心也会产生疑问,在工作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生怕成为下一个“替罪羔羊”。显然,这种结果将会对于公司的发展不利。
换成另一种情况:如果松下不够敏锐,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疏忽所导致的问题,而在这种前提下批评了这名员工,结果又作为管理者,连错误的根源都意识不到,本身就是失败的。会怎样?我们只能说,作为管理者,连错误的根源都意识不到,本身就是失败的。导致错误在先,觉察不出在后,这样的管理者所率领的公司还有什么指望呢?他根本不具备管理的基本素质,缺乏管理的能力,连成为管理者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
在有组织、有秩序的公司企业之中,一切事务都是井井有条的。我们很难孤立地看待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说它跟其他环我们很难孤立地看待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所有环节都是互相联系着的。而关系最大的环节,就是关系链条的源头——决策环节。节没有什么关系,所有环节都是互相联系着的。而关系最大的环节,就是关系链条的源头——决策环节。一个管理者能说内部的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吗?或者有什么事是他管不到的吗?显然不能。可以说,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存在于管理决策之中,公司企业最大的失误,只能是根本性的决策失误,而不会是其他。在这种时候,就需要管理者用明智的眼光来发现问题,承担责任,而不是让它成为批评员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