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色速查1分钟秘笈:综合配色
- Sun I视觉设计编著
- 487字
- 2020-08-28 04:47:54
第1章 色彩的概念
1.1 色彩的基础原理
色彩是以视觉形式对事物进行区分的首要表象特征。色彩的产生是视觉神经对光的反应结果,即通过光——眼——视觉神经3个过程,继而产生色彩。
1.1.1 色与光的联系
科学上的光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而在色彩范畴中,通常把光认为是人眼可感受到的光谱,即在380~760nm范围之间的波段。每一波段有不同的大小,这些波段刺激人们的视觉,使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兴奋,从而在脑中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在光的三原色里,红、绿、蓝是主要波段,为人眼最敏感的色彩范畴。
RGB波长图
光与光谱
色由光的作用产生,色是光的作用结果。在牛顿著名的光谱试验中,让阳光透过三棱镜,将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人们把这七彩现象称为光谱或者光的分解,如下图所示。在我国,青色有蓝色或黑色的意思,根据人们的习惯,将青色一律改称为蓝色,这种蓝色主要指天空的蓝,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七色光也就变成了红、橙、黄、绿、蓝、紫6种颜色。
由三棱镜折射的光现象
可见光源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波长,同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眼睛中产生的色彩感觉是不同的。除此以外,人眼不能感知的电磁波均为不可见光,如红外线、紫外线等。
可见光谱
1.1.2 光源色、物体色和固有色
光源泛指一切发光的物体,包括自身发光及人为作用的光源。光源物体根据不同的光波强弱及长短,形成不同视觉感受的光源色。
物体色是投照光源打在物体上,物体对投照光色彩进行吸收与反射后,最终反映到人眼视觉中的物体色彩。如下图所示,灯光下的蓝色玻璃杯,经过折射与反射,呈现出明亮、通透的色彩感。
固有色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色彩。在物体上受光与背光的中间部分,因其物体饱和度最高,受外界影响最少,固有色最明显。如下图所示,果实在自然形态下展现出本身的色彩。
蜡烛燃烧产生的光源色
受光作用下的物体色
自然形态下物体的固有色
1.1.3 色彩三属性
色立体
物体因为色彩的3个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而被肉眼感知,并通过色彩表象特征分辨物体的种类、属性和特征等。同时,物体的色相(色彩波段)、明度(明暗)和纯度(浓淡)不同,给人的视觉心理感受也是迥异的。
色立体是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颜色,借助三维空间形式来体现色彩的三要素——明度、色相及纯度之间的关系。
在色彩三要素的模式图中,纵轴代表明度的变化梯度,圆环代表不同的色相,由中心向四周逐渐体现色彩纯度的变化,此时所形成的的三维立体空间便是“色立体”。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区别各种不同颜色最准确的标准,也是色彩三属性中最大的特征。色相是由色彩的波长决定的,最基本的色相是光谱中波长由长至短排列的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色彩掺杂越多,色彩的色相越不明确。
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20色相环
波长由短至长顺序排列的色相条
明度
色彩的明度即色彩的明亮程度,包括无彩色明度与有彩色明度两种。色彩的明度差异主要通过高、低两种方式表现出来。如下图所示,无彩色明度越低,越趋近于黑色,明度越高则趋近于白色,中间为过渡灰色调;而有彩色明度越高,色彩越偏向灰亮。
无彩色明度变化
有彩色明度变化
纯度
纯度也称饱和度或彩度,即色彩的鲜艳度。色彩的纯度取决于色块中含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大小,即灰色含量越少,色块的色彩就越艳丽、鲜亮;纯度越低,画面越接近于灰暗,纯度越高,色彩越趋近于光谱色中色彩的鲜艳程度。
色彩纯度变化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