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中国产业和能源发展现状

1.1.1 中国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1.我国产业发展特别是高耗能产业超常发展拉动能源消耗快速增长

21世纪,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00—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9.8%。一方面,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始成为新的增长点,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超常发展。2006年粗钢、钢材、乙烯、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品产量创纪录地达到4.19亿吨、4.69亿吨、940万吨、12.37亿吨和4.66亿重量箱见表1-1, 2000—2006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8%、23.6%、12.3%、12.9%和16.8%。产业能源消耗大量增加,2000—2006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年均能源消耗增长率分别达到16.9%、15.7%、12.0%和11.8%,进而推动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制造业和工业年均能源消耗增长率为12.8%和 11.8%,见表1-2。我国产业能耗占全部能耗的89%左右,因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高达24.6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的13.9亿吨标准煤增长了77.5%,年平均增长10.1%,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能源消耗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系数大于1,表示能源消耗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大于1。

表1-1 我国主要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表1-2 2000—2006年我国主要行业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2.能源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严重

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少,开发难度大。

截至2005年,全球能源剩余探明储量为:煤炭9090.6亿吨、石油1635.7亿吨、天然气179.85万亿立方米,可采年限分别约为:155年、40.6年和65.1年。

截至2005年,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分别为1145亿吨、21.8 亿吨和 2.35 亿万立方米,在世界排名中分别为第三名、第十四名和第十七名,可采年限分别约为52年、12年和 47年。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

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生产受环境、安全和资源赋存条件制约,供给能力有限。

为满足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生产和进口都创下了历史新高。2006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2.1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的12.9 亿吨标准煤增长了71.3%,年平均增长 9.4%。我国的能源进口,主要是石油的进口也在高速增长。2006年石油净进口量为16827万吨,比 2000年的7576万吨增长了122%,年均增长达 14.2%。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由2000年的33.8%上升到了2006年48.2%。即便如此,仍然一度出现了大范围的能源供应短缺,煤电油全面紧张。

3.国际产业转移等三大因素主导产业与能源的协调发展

2006年,按当期汇率初步测算,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我国单位 GDP 能耗较高,能源产出效益较低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能源消耗强度单位GDP或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从2001年的1.33吨标准煤/万元上升至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万元,2006年为1.42吨标准煤/万元,一直居高难下。

国际产业转移等三大因素对一国能源消耗规模和利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导经济、产业与能源的协调发展。

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因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因素)。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进入到较快增长期时,相应的人均能源消耗也出现快速增长。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带动能源资源性产业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增长处于爬坡阶段,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需求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人均GDP 已超过 2000 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进入 3000 美元至 10000美元区间,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土木钢铁”阶段的投资和建设需求,以及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消费升级,造成当前我国高耗能产业超常发展、能源消耗强度高位刚性的结果。

二是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式因素(产业技术进步因素)。产业技术进步对一国能源消耗水平有重要影响。产业技术进步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峰值水平,也可以缩短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的时间。我国经济和产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对能源消耗强度居高难下有着重要影响。

三是国际产业转移因素。历史上国际产业转移曾对一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攀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特点、新趋势。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正是本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