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符合IT行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是IT企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是相关专业中职生职业生涯得到成功的必备条件。

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者职业素质的核心要素。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的职业道德水准,已经成为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和就业质量。职业道德不是空洞的教条,是在职业活动中做人、做事的规范。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说教,是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知荣、知耻的感悟。“做事”是“做人”的载体,“做人”融于“做事”之中。IT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业者在IT行业职业活动中,怎样“做人、做事”的具体要求。IT专业中职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也必须在相应的职业活动中训炼和养成。

素质与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素质是潜在的能力,能力是素质的外化。人们必须通过职业活动,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从事职业活动的必备条件,是具有符合职业要求的素质与能力。职业能力不仅仅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强调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强调从业者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IT行业的从业者,在掌握IT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符合本行业特殊要求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素养强调修习涵养,强调个人努力在素质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否主动适应行业要求,能否目标明确地提高自身素质,能否为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做好充分准备,能否形成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是每个中职生必须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每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努力研究、努力探索的课题。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IT职业素养》从构思、框架到内容、体例,都努力做到贴近中职生、贴近IT行业、贴近社会。通过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四个模块,用生动有趣的大量案例,引导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用与IT专业能力密切联系、目标明确的“任务”,指导学生一项一项地训练。从职业意识入手,在职业理想上着力,把“做人”与“做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引导学生在职业能力训练过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形成提高符合IT行业需要的职业素质的动力,完成符合行业要求的道德自主建构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有利于教法、学法改革的拉动,有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

离开专业实际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这本用于IT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书,只有天天接触IT专业中职生的一线教师,只有了解自己学生并关爱他们未来的一线教师,只有深入实际、勤于思考、善于积累、敢于创新的一线教师,才能写出来。我为有这样的同仁感到高兴和自豪,欣然命笔,写序以贺之。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德育教学研究会主任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