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时留意多积累才能增加交谈的筹码

社交就像是一场交锋,我们只有在平时做好知识的储备和信息的积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无往而不胜。

平时就注意收集情报

在交往当中,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生活愿望,各有各的生活观点,交谈能否融洽在于话题的选择。假如你不了解他的生活困难,而在那里大吹特吹打高尔夫球或是环球旅游的乐趣,他肯定提不起兴趣和你谈下去,但倘若你告诉他一条快速致富的门路,不用你说下去,他也会提问的,因为这正是他所关心的。只有对即将见面的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到关于对方的情报,然后再投其所好,才能让社会交往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情报的收集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因为我们不会永远有准备的时间和机会,这需要在平时就注意情报的积累。

1988 年10 月,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陈伯达刑满释放不久,著名作家叶永烈就去采访他。曾显赫一时而今刚度过18年铁窗生涯的陈伯达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提审我,我作为犯人,不能不答复提问。对于采访,我可以不接待,不答复。”对于这位对自己不抱欢迎态度的采访对象,叶永烈有充分的准备,他在出发之前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使对方知道自己毫无恶意,该用怎样的语言才能使对方和自己愉快地合作?幸好,他在以前就有过和陈伯达的接触。一进门,叶永烈就告诉陈伯达:1958年,陈伯达到北京大学作报告时,他作为北大学生听过这个报告,“当时你带来一个翻译,把你的闽南话译成普通话。我平生还是头一回遇上中国人向中国人作报告,要带翻译!”有趣的往事和风趣的语言让陈伯达哈哈大笑,感到面前的这位不速之客可以亲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原本尴尬的采访终于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要用三言两语便惹人喜爱、一见如故,关键是要花工夫在平时情报的收集上。上述例子之所以成功,除了说话者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就是在与交往者正式接触之前早已了解他的大概情况。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跟任何一位来访者交谈,不管是牧童还是教授,不管是经理还是政客,都能用三言两语赢得对方的好感。秘诀就是:罗斯福在接见来访者之前,必花一定时间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来访者最感兴趣的方面。这样,一交谈就能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不然,纵使有三寸不烂之舌,也只能是对“牛”弹琴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独特的经历,比如有的人喜欢体育,有的人喜欢军事,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对演艺圈的八卦新闻感兴趣,有的人曾经获过奖,有的人曾经遭过难,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聪明的人在和别人接触之前,就懂得充分准备,平时注意积累,以便在交谈时能够用来作为谈资。

长时间的储备使话题成竹在胸

1.做好语言储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胸有成竹,信心十足,才可能有一种感染和征服别人的气势。旁人是根据四件事情评估我们,并将我们分类的:我们说些什么,我们怎么说,我们做什么,我们看起来是什么样子。而语言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二,我们的谈吐,随时都被别人当成判断我们的依据。我们说的话,显示我们的修养程度、我们究竟是何出身,它们是教育和文化的证明。

假如一个人为了社交特地擦亮了皮鞋,穿上一尘不染的漂亮衣服,企图维持自己的自尊以及争取旁人对他的尊敬,但他却没有准备好他的词汇、他的语言,那等于是不断向这个世界宣示,他只是虚有其表,而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修养的人。

艾略特博士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三分之一世纪之后宣称:“我认为,在一位淑女与绅士的教育中,只有一项必修的心理技能,那就是正确而优雅地使用他的本国语言。”这是一句意义深远的声明,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总而言之,在社交活动中,要想拥有优雅的谈吐,必须做好语言储备,对自己所要说的内容了然于胸。有了这样的资本,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有说服力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就会永远占据主动,成为一名社交高手。

2.做好知识储备

无论在什么时候,知识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在拥有了独立思考的头脑,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之后,就等于抓住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就算以后环境有所改变,或者要涉足新的领域,也会拥有足够的底气。如果有学习的机会,能多学一点就要尽量多学一点,成功社交是要讲究储备的,知识仓库里的东西越充足,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也才可能走得更远。

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只不过在外界的引诱下失去了忍耐的性子。成功的路是那样遥远与艰辛,有了知识作为动力,我们才能继续走下去。

在谈话中,为了避免处于一种不利的局面,对于所涉及的话题应有专门的知识。当你和对方谈到某一件事时,你必须对此有所认识,否则说起话来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让对方感兴趣,也无法与他人说到一起。人际交往中,有许多事情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永无改变。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自己要常存于心。在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呈渐变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人交谈中应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谈话内容和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进行,而这种同步反应更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作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