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漫漫求道之路

婚礼当天,热闹非凡

转过天来,结婚的日子如期而至。在这场官家的婚礼中,一方是朝廷肱股,一方是边疆重臣,这种强强联手的婚姻,自然成为了南昌城全城的焦点。

然而,就在这场婚礼中,大家惊讶地发现,这场婚礼的绝对主角,那位“天赋异禀”的新郎官王阳明同志,他居然消失不见了!

在这样的大日子里,新郎官居然不见了,那还结什么婚呀?跟谁结婚呀?

“找!赶紧给我找!九门关闭,全城搜索!以最高通缉令的形式,给我寻找这个‘坑爹’的女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结不成婚还是次要的,这要是把人弄丢了,我怎么跟京城的王华交代呀?”

但是,满城搜捕下,江洋大盗倒是抓了不少,唯独不见王阳明的踪影。诸家上下越发地疯狂了,他们只能不断地加派人手,希望能够找到这位脑子不知道想什么的主。

“该死的王阳明!你到底去哪里了!?”

这种闹得满城风雨、鸡犬不宁的情况,整整持续了一夜。当第二天太阳高高挂起,人们都决定放弃,准备把王阳明按照失踪人口处理的时候,忽然之间,大家惊讶地发现,王阳明独自一人,面带微笑,怡然自得地走了回来。

原来,当诸家上上下下为婚事操劳忙碌的时候,王阳明闲来无事,便趁人不注意,偷偷摸摸地走出了家门,开始在南昌城内漫无目的地流浪。

最后,这位仁兄跑到了一个道观里面,他跟那里的道长聊了整整一个晚上。

至此,好好的一场婚礼也被王阳明搞得七零八落,大家全都败兴而回了。此次事情对于王阳明来说,真是损人不利己。

当然了,对于别人而言,在新婚典礼时居然撇下自己的老婆,去找道观的道士谈心,这绝对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王阳明真是“另类”得可以。但是,对于王阳明而言,这绝对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他的目的很明确,他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娶妻生子,而是要当“圣贤”。

为了当圣贤,王阳明会一直寻找成为圣人的机会,所以当他听见道家的养生延年之术、清心寡欲之法后,自然再次勾起了他对圣人的向往。

虽然到了最后,道教也没有给他任何的帮助。

圣贤之路,根本找不到

从十岁开始,一直到十七岁完婚,这个怪异的少年王阳明,就一直把这个“理想”当成自己一生之中唯一的目标,并且至死不渝地追求下去。

人有宏伟的理想,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王阳明挑选的这个理想,绝对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可操作性几乎为零。毕竟在王阳明之前,除了几个自称实现了该理想的疯子、神经病以外,大家公认的圣贤也就那么几个,如孔某、孟某、朱某等。

可见,要想当上圣贤,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幼小的王阳明得忍受多大的社会压力呀。

当然了,对于王阳明这种没心没肺、连结婚都敢放新娘鸽子的人,这些社会舆论带来的压力几乎为零。

要知道,给王阳明最大压力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干了这么多的糗事,本以为这些道士会给自己一点“圣贤”灵感,结果,别说指引自己找到“圣贤之路”了,连一个指示牌也没看到。

终究会想到办法的,不管经历多大的艰难险阻,王阳明一直坚信这一点。

也许,王阳明这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信心,终于打动了老天。在不久的将来,王阳明在老天爷的带领下,找到了那条唯一的、正确的“圣贤之路”。

弘治二年(1489年),十八岁的王阳明结束了新婚蜜月的日子,他带着自己的老婆离开了江西,回到了自己北京的家。在回家旅途中,王阳明结交了一个姓钱的书生。两人志同道合,因此就结伴而行,顺便谈谈自己心中的那些事。

在一次交谈中,王阳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样才能成为圣贤?”

听到这道难题后,这位钱书生想了很久,才缓缓地回答道:“格物穷理。”

王阳明:“什么意思?”

钱书生:“你读读朱子圣人的书,自然就会明白了。”

王阳明:“原来如此。”

朱熹求道

要知道,所谓的“朱子圣人”,指的就是那位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他就是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朱熹。

可是,这么一个牛得不能再牛的“牛人”,关于他的评价,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支持者认为:“朱熹是宋明理学的标志性人物,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

反对者认为:“朱熹是宋明理学的标志性人物,但他是一个禁锢人思想的哲学家,是我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罪魁祸首。”

其实,这位朱熹同志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复杂。他跟王阳明一样,就是一个有追求的人而已,而他追求的东西比较“特殊”,这才招致了这么多的流言蜚语。

朱熹追求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深奥、最难懂、最匪夷所思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

“道”这个东西,它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它轻如鸿毛,却又稳如泰山;它能够成为全天下所有东西的总称,却又让我们无法识破。

而当我们彻底知道、了解它以后,我们就能够用这个“道”看清天下所有的奥秘,了解世间所有的知识,天下万物皆可由自己掌握。

单凭这个原因,为了这个天下至刚、至强、至无敌的东西,从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起,我们就前仆后继地去寻找,并且还真的找到了这个所谓的“道”。

对于不同的求道者而言,“道”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道士而言,道叫作“成仙”;对于和尚而言,道叫作“顿悟”,而对于武学者而言,“道”应该就是小说中的那句常用语:“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当然了,“道”这个玩意儿,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就不追究了,只要知道“道”有三点好处,这就够了。

第一,“道”无处不在,任何人都能追求,也没有任何的限制;

第二,无论是什么样的职业,只要能够悟出这个“道”,那就彻底地爆发了;

第三,悟道是很难的,所以悟出这个“道”的人,那基本就是一个绝种动物。

可见,想要获得这个“道”,那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呀!

那么,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个“道”又是什么呢?如果得到了它,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