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鸦片战争的爆发

(一)鸦片贸易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西方列强虽然尝试运用各种手段打开中国市场,倾销本国工业产品,但其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时期内的对华贸易中却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工业品的入侵有着顽强的抵抗力,使西方国家输入中国的毛织品和金属品等主要货物很难在中国找到销路。另外,中国输往国外的商品如茶叶、生丝、土布等因国外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而逐年增加其出口数量,因此在长期以来的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打破对华贸易的逆境状态,英国资产阶级选择用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武器。

18世纪20年代,英国殖民主义者开始经营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鸦片贩子将鸦片偷运到中国,每箱毛利最高时可达一千银元之多。而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说,鸦片走私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带动了英国——印度——中国的“三角贸易”,使英国可以赚取更大的利润。巨大利益的驱动,使西方殖民主义者将道德与良心抛到九霄云外,不遗余力地进行鸦片走私的罪恶勾当。

1729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道禁止贩运、禁止吸食鸦片烟的诏令。后来乾隆皇帝也发布了禁烟令。嘉庆皇帝更三令五申,严格禁止鸦片贸易。但由于官僚队伍的腐败,贪污受贿成风,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越来越多,嘉庆年间已高达四千余箱。鸦片,又叫阿芙蓉,俗称大烟,盛产于孟加拉等地,是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一种可供吸食的麻醉品,可做药品。人们一旦吸食上瘾就很难戒掉,长此以往会使人骨瘦如柴,精神委靡,身心俱损,痛苦万状,如同废人。虽然鸦片早在唐代就自阿拉伯传入中国,但直到17世纪,吸食的恶习才由南洋传入,中国人也才开始流行用烟枪灼火吸食。由于吸食鸦片成瘾很难断绝,而且严重危及身心健康,因此鸦片贸易实际上是一种罪恶的毒品贸易。

19世纪初,英国走私鸦片的范围从珠江口外逐渐扩大到东南沿海,甚至北及直隶和奉天海岸。据不完全统计,在19世纪最初20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4000余箱,30年代后迅速增加,1838—1839年更激增至35500箱,占当时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的一半以上。1800—1840年,英国偷运进中国的鸦片不下42万箱,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至少在3亿元以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按鸦片成本300%以上的税率征税,每年收入税款达100万英镑左右,鸦片税成为殖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源。肮脏的鸦片贸易,对于英属印度政府、东印度公司以及鸦片贩子都有利可图。英国在印度大量销售棉纺织品,以购买印度种植的鸦片,然后再用印度的鸦片换取中国的丝和茶,运销本国及世界各地。在这种三角贸易关系中,鸦片起着特殊的作用,使英国资产阶级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鸦片贸易在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不仅严重危害中国的国计民生,而且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一方面,鸦片在中国泛滥,给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祸患。随着鸦片输入数量的激增,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出超的有利地位迅速转向不利,大量白银外流。从19世纪30年代起,仅英国每年以输入鸦片就从中国掠走白银高达数百万元。大量白银外流的结果,直接造成了“银贵钱贱”的加剧。农民的实际负担无疑比从前大大增加了。中小商人在经营中的负担无形之中增加了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另一个影响是:各地方银两短缺,拖欠应该上缴国库银两的现象日趋严重,这又必然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至于清政府有时连支付军队粮饷也感到困难。

鸦片大量输入的结果,是使已经停滞不前的封建经济遭到进一步摧残,造成了市场萧条,工商业凋敝,城市经济日益萎缩。一个时期的社会购买力是有限的,手中的钱用来吸食鸦片的份额多了,用于购买其他物品的钱必然减少。林则徐经过社会调查后记载了如下的情况:苏州之南濠、湖北之汉口,皆商业发达之地,“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南濠、汉口如此,其他地方,特别是江南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到鸦片泛滥的影响应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当时苏州、汉口等著名工商业都市,各种货物销量甚至比二三十年前减少了一半以上。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国库储备越来越少,国库日益空虚,财政更加拮据,清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

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毒害了许多人的精神与肉体,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鸦片战争前,中国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向清朝统治者奏报:开始的时候,只是个别顽劣奸商,偷偷购买吸食。后来渐渐波及到一些富贵者的子弟及城市中的富豪,再后来便是一般平民百姓有的也吸食鸦片了。据云,“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都在吸食鸦片。烟毒也逐渐浸及农村,一些省份不仅有进口的鸦片,也开始种植生产土烟,祸及的面更加广泛。有人悲愤地说:“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鸦片的输入与泛滥,也加速了本已经日薄西山的清王朝的腐败与衰落。上自大清皇帝、督抚大员,下到负禁烟缉私之责的官吏兵丁,直接或间接从鸦片走私中贪污受贿、谋取私利者,数不胜数。负有把守国门重任的粤海关,一项人所共知的职责,便是无偿地为皇帝搜罗进口宝物珍奇,另外还要每年向皇帝贡奉白银十五万两。这笔巨额款项的来源之一,便是出自粤海关从鸦片走私中大量受贿。非但如此,装运皇帝每年向粤海关及各地督抚索取贡品的“贡船”,也往往成了运送鸦片走私的得力工具。沿海的清朝官兵,染指鸦片走私者屡见于中外文献。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官员。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清政府腐败的官兵为收取贿赂而放任鸦片走私,这又必然加重了清政府的腐败与衰落。

另一方面,鸦片的毒害也严重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鸦片吸食者,最初是一些官吏、士绅、地主、商人以及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差役、兵丁等,后来鸦片吸食者范围逐渐扩大到社会各阶层,普通百姓也开始吸食鸦片。据估计,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高达二百万以上,鸦片流行地区也蔓延至内地十几个省区。由于中国吸食者日众,而且相当数量的人染上烟瘾,他们在生理上和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致使国民体质迅速下降,尤其是官吏、兵丁吸食鸦片直接造成了中国军队战斗力的丧失。

(二)禁烟运动

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引起朝野上下的普遍关注。深受鸦片毒害的中国劳动人民对贩卖鸦片的外国侵略者深恶痛绝,强烈要求禁烟,多次进行声势浩大的示威和反对鸦片贸易的斗争。道光皇帝也连年发布禁烟令,但并未奏效。清政府内部关于禁烟问题也存在诸多分歧,形成了弛禁派和严禁派对峙的局面。

有人认为,不能严格禁止吸食鸦片。允许鸦片进口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增加税收,解决财政问题。如果鼓励在中国本土种植鸦片,就可以减少白银的大量外流。这种人甚至荒谬地说,农民种植鸦片可以获得比种植稻麦多数倍的利益。在他们看来,严厉禁烟反倒是“百弊丛生”了!广州学海堂校长吴兰修在其所著《弭害论》一书中就大肆宣扬只有让鸦片贸易合法化,才能使中国走出困境,保住白银不再外流。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也奏请取消鸦片禁令,提出鸦片最终也难以禁绝,对鸦片查禁得越严厉,所造成的流弊越大,他主张要“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还提出应变通办理,发展本国烟土以抵制外洋鸦片,主张弛禁,将鸦片贸易合法化。这种弛禁主张在朝廷得到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琦善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他们对禁烟没有信心,公然为鸦片贸易争合法地位,主张取消鸦片禁令,公开允许鸦片入口,照药材纳税,以增加税收,解决财政困难。

这些人看到鸦片走私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慑于中外客观上存在的巨大障碍,他们并不主张严禁鸦片,而是主张“弛禁”,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主张。他们认为造成官员受贿、鸦片走私越来越猖獗、白银大量外流等一系列问题的,是禁烟。因为鸦片输入势难禁绝,禁烟的法规越严峻,那些不轨之徒走私的法子越奇巧,有关的人受贿越严重。与其如此,不如公开允许鸦片进口,照章纳税。并规定鸦片交易只能采取以货易货的办法,不得用现银购买,这样就能避免白银外流。内地种植鸦片,也是对鸦片进口的一种抵制。他们从统治者的立场出发,认为应该严厉禁止政府官员、封建士大夫及军队内部吸食鸦片,至于一般的无足轻重之辈及愚贱之民,暂时随他吸就是了,无碍大局。许乃济的这一主张当时还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赏与支持。当然在鸦片走私与吸食鸦片已经构成严重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公开持这种观点的人自然是极少数。

弛禁派的主张如果付诸实行,势必使鸦片烟毒泛滥,使中华民族的利益蒙受更大的危害,因此遭到许多有良知的爱国官员的坚决反对。以湖广总督林则徐和鸿胪寺卿黄爵滋为代表的“严禁派”坚决主张立即严禁鸦片贸易。因此,许乃济的弛禁方案受到了一些官员的严厉批评。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的种种危害,指出巨大的银钱消耗是因为鸦片贸易盛行,而鸦片贸易盛行又是因为吸食鸦片的人过多。如果没有人吸食鸦片,外国的鸦片烟自然就不会再运来,银价也不会再上涨,中国的财政困境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主张以严刑重法断绝吸食者的烟瘾,限期一年戒烟,过期仍然吸食者,平民处以死刑,官员加等治罪。黄爵滋“重治吸食”,限期戒烟的建议及其抵制鸦片输入的主张得到了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人的大力支持。

对鸦片危害深有了解,并曾在湖广总督任上严厉禁烟的林则徐,支持黄爵滋的重治吸食鸦片的建议。他上奏道光皇帝,激愤地说:对鸦片烟毒泛滥之事,“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林则徐的奏折切中要害,也深深打动了道光皇帝的心。为了防止出现“无兵”“无饷”危及社稷的严重现象,道光皇帝决心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厉行禁烟。

(三)虎门销烟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在任湖广总督时,就厉行禁烟,缉拿烟贩,收缴烟具,配制推广戒烟药丸,禁烟成绩显著。1838年7月至9月,林则徐三次上奏道光皇帝,支持黄爵滋的主张。林则徐的奏折使道光皇帝也认识到继续听任鸦片输入势必造成军队瓦解、财源枯竭,遂于1838年11月命林则徐进京,连续八次召见,同他商议禁烟方略。12月31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去广东的途中认真调查鸦片流毒情形,探求禁烟的有效办法。到达广州后,在广州军民禁烟决心的深切鼓舞下,林则徐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合作,一方面积极整顿海防,防御外国侵犯;一方面严拿烟贩,惩办违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为断绝鸦片来源,林则徐于1839年3月18日向外国烟贩发出谕帖,限期呈缴所有鸦片,并具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为表示禁烟的决心,他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还认真研究英人在军事方面的长处与不足,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战备措施,下令加固虎门一带海面所安设的木排铁链,添设炮台炮位,他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以提高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他还坚信民心可用,他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

中国正义的禁烟斗争遭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抵制和破坏。英国商务监督义律极力阻止英商缴烟,一面指使和帮助鸦片贩子和停泊在珠江口外的鸦片船逃避,一面进行战争威胁,准备进行武装挑衅。对此林则徐坚决斥责了义律的不法行为,果断地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围困商馆,断绝外国商人与鸦片船之间的联系,撤出在商馆服务的中国雇员。义律看到阻止缴烟的计划无法实现,于是又玩弄新的阴谋,命令英商缴烟,同时劝告美国商人缴烟,并保证烟价一律由英国政府赔偿,造成各国联合的情势,为英国发动战争制造借口。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中国禁烟运动的压力下,英国鸦片贩子被迫缴出鸦片2万余箱,美国烟贩也缴出1500多箱,总计237万余斤。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指挥中国军民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一直到6月25日,鸦片才被全部销毁。在销烟期间,林则徐还允许外国人到现场参观,起到积极的警示和教育作用。虎门销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禁烟运动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但同时也激起了英国侵略者的仇恨,为达到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的最终目的,英国资产阶级以林则徐命令外国商人呈缴鸦片、禁烟是对英国的“侮辱与侵略”为借口,开始策动武力进攻中国。1840年6月,英国悍然发动了“旨在维护鸦片贸易”的对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