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个月~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 学说话,大脑开发的第一步
- 喜喜宝贝
- 5342字
- 2015-04-13 19:10:38
4~8个月语言发展指标
发音和上一阶段相比,增加了非常多,尤其是声母,新增加了b、d、g、p、n、f等,韵母也有增加了ong、eng等;发音的连续性、重复性增加,发出a-ba-ba-ba、da-da-da-、na-na-na的声音;跟成人对话时,会发出一些语音应答;会玩弄声音音调变化,发出许多类似成人语音的声音;开始模仿发声;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音量,如高声叫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将感知的物体和语言建立联系
4~8个月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对于大人简单的话能够渐渐地听懂了。当成人用简单的词、句子描述一个常见的物体时,宝宝会用眼睛或小手指指这个物体,这说明,宝宝已经将这个物体和语言建立联系。
宝宝将感知的物体和动作、语言建立联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由于大人平常不断地用语言对婴儿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进行描述,慢慢地婴儿熟悉了这些声音,并开始把这些声音与当时能够感觉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很显然,练习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比如,经常生病打针的宝宝,再次去到医院,或者看见穿白大褂的人,会马上害怕得哭起来,打针这个深刻的生活经验已经深入婴儿的大脑,当这个场景再次出现,宝宝就会回想起来,并作出害怕和哭闹的反应。
日常生活中频繁的语言灌输,对于婴儿早期理解和学习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发出吃奶了、洗澡了等指令时,宝宝虽然不能说出来,但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已经能够理解,并且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用玩具逗笑时,宝宝发出连续的“吧-吧-吧”的声音;洗澡时,用小手拍打出水花,发出愉悦的“啊-啊-啊”的声音。
小贴士
这个阶段对婴儿进行语言训练,除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婴儿说话之外,还可以将说话和教婴儿认识环境、物品结合起来。
宝宝最爱的语言启蒙小游戏
游戏一:小管家
游戏要求
父母双方配合进行;准备奶瓶、小围兜、玩偶、气球等物品;安静的室内环境,最好在宝宝吃奶后半小时再进行。
游戏好处
让宝宝触摸这些熟悉的物品,调动听觉、触觉、视觉多方感官系统,促进感官系统的协调发展,并将具体的事物和语言认知相联系。
游戏步骤:
1.将宝宝从摇篮中抱起,让宝宝舒适地坐在妈妈腿上,使要展示的物品能和宝宝的视线在一个水平线上;
2.爸爸拿起准备好的物品,逐个向宝宝展示,用正常的语气说出物品的名称;
3.将全部物品向宝宝展示一遍后,再从头开始。爸爸拿起奶瓶,在宝宝面前轻晃,向宝宝发问并配合惊奇的表情:“这是什么呀?”
4.这时,妈妈可拿起宝宝的小手去触摸奶瓶,也向宝宝发出一样的问题,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
游戏提醒:
应该选择宝宝经常看到、用到的物品,让宝宝不至于对物品产生害怕心理,另外,父母在解说物品名称时,尽量吐字清晰,语速放慢,让宝宝看清发音时的口型。
小贴士
婴儿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身边最熟悉的物品开始,反复教婴儿认识他熟悉并喜爱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起床时可以教他认识小枕头,穿衣服时教他认识小衣服,喂奶时教他认识奶瓶、围兜,洗澡时教他认识水,坐车时认识车等。
对婴儿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崭新的,不要局限于宝宝还小,什么也不懂的理念。人类掌握任何一项技能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对婴儿来说也一样,抓住任何可以教宝宝认物、认人、认事的机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宝宝的记忆,最终实现语言和事物的结合。
5.当宝宝触摸奶瓶时,爸爸告诉宝宝:“这是奶瓶!”,继续反复强调“奶瓶”这个词,同时模仿宝宝平时喝奶的样子。
6.将其他物品重复3~5的步骤。
怎样帮助宝宝更快地认识身边的物品?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后4~6个月进入婴儿语言的发展阶段,由无意识的声音转向发出能表达情感的声音。这种转变首先从开始注意别人所说的词开始,逐渐发展到注意一件事。所以,4个月以后,妈妈要尽量多和婴儿说话,除此以外还要有动作的帮助。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能听懂的词逐渐增多,妈妈应先把家里常用物品特别是有变化、有响声的物品如电灯、闹钟等,教给婴儿认识,还可设置定时场景对话,如洗澡时认识水、肥皂、毛巾等。8个月后婴儿对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可进一步带孩子到陌生的环境中认识一些新实物、动物和人等。到了10个月以后尤其爬得比较灵活时,他也会拿起一些自己的日常用品,这时不仅要帮助婴儿牢记物品的名称,还要用简单的句子来描述你在做的事,使孩子逐渐理解一些语句。
1岁以后,家长可利用认物卡片,教幼儿认识比较抽象的物品的名称,教婴儿认识日常用品一定要注意使语言、眼神、手指的方向与实物一致,否则不要说话的婴儿就会感到茫然、困惑。
游戏二:听懂名字
游戏要求
尽早固定对宝宝的称呼,全家统一叫法。在宝宝清醒、情绪好的时候进行。
游戏好处
尽早让宝宝认识自己的名字,更有利于亲子间的交流。在以后的语言训练中提到宝宝的名字,宝宝就会对你的话给以更多的关注,清楚明白你是在和他说话。
游戏步骤:
1.准备好摇铃、布偶、小鼓等经常用来逗笑宝宝的玩具,用摇铃或其他玩具在宝宝面前晃一晃,引起宝宝的注意;
2.将宝宝抱起使宝宝以平行的视线观察你的动作;
3.拿起摇铃在宝宝面前摇晃发出声音,同时叫宝宝的名字,注意发音要清晰,注视宝宝的视线;
4.当宝宝注意摇铃后,妈妈问“谁是丁丁啊?”,重复几遍问题,观察宝宝的表情,通常情况下宝宝会被你逗笑;
游戏提醒:
首先要将孩子的名字固定,最好从一开始就用正名称呼而不用小名,如果家长一会称他为宝宝,一会用正名或乳名,孩子就不知道大人到底在叫谁。要证实宝宝是否听懂了自己的名字,可以在平时先叫别人的名字,看他是否有反应,然后叫宝宝的名字,如果他被逗笑说明宝宝已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小贴士
大约4~5个月,宝宝已经能识别自己的名字,当你在日常谈话中提到他的名字,虽然宝宝不会说,也不会有明显的表情变化,但是宝宝会对你的话给以更多的关注。到1岁左右,当妈妈由于宝宝不停话,声音提高,皱眉头,有时还气得全身发抖的时候,宝宝已经在察言观色中知道了妈妈是因为自己而生气。
为了让宝宝早点听懂自己的名字,平时家长要多和宝宝说话,最好是具体的事情,如“佳佳饿了,要吃东西,妈妈给佳佳”“佳佳出汗了,妈妈给佳佳洗澡”,也许刚开始宝宝不懂,但反复多次,聪明的宝宝会慢慢明白的。另外,和宝宝说话时,要留时间给他“回答”。可不要小看了小家伙,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对你的问题回以微笑、挥一下手或是叫唤一声。
5.将摇铃送到宝宝手中,同时告诉他“你就是丁丁呀!”,握着宝宝的手一起摇铃。
6.拿起其他玩具重复3~5的步骤。
噪音污染影响婴儿语言发展
噪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对婴儿语言发展存在很大的危害。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除了对孩子的听力有损害之外,长期处于在吵闹的电视机旁或环境嘈杂的环境下,孩子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语言。
这是因为,吵杂的环境中,婴儿无法从背景噪音中分辨出口语语言。当妈妈在噪音背景下叫宝宝的名字,婴儿要听很长时间才能理解他们的名字,换成背景声音是在温馨气氛的餐厅或公园中,即使是妈妈在与别人的对话中提到宝宝的名字,5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分辨对话中自己的名字。如果妈妈的声音和噪音音量同倍增加,将增大婴儿分辨自己名字的难度,同时,由于音量过大,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影响,导致婴儿十分娇嫩的感官系统受到危害,影响智力及身体的发育,甚至造成精神不集中等精神衰弱症状。
所以,父母应该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无噪音污染的生活环境,保留一段安静的时间或是一个安静的角落,以便让婴儿能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语言学习经验。
游戏三:爸爸妈妈不见了
游戏要求
宝宝对“爸爸”“妈妈”这两个词和对应的人有一定的认知。
游戏好处
训练宝宝发出“ma-ma”“da-da”的双唇音,为他下一步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游戏步骤:
1.将宝宝抱起,爸爸在宝宝面前用手指着自己说“我是爸爸”;
2.爸爸拉起宝宝的小手摸摸自己的脸,或者是做做鬼脸,让宝宝清楚记得你的形象;
3.爸爸藏到妈妈身后,妈妈问宝宝“爸爸去哪啦?”
4.宝宝会用目光扭头寻找爸爸,妈妈反复的问“爸爸去哪啦?”
游戏提醒:
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和视线,当宝宝很为难实在找不到爸爸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出指引,以免宝宝由于找不到而产生挫败感。爸爸也可从妈妈身后突然出现宝宝面前,引逗宝宝大笑,加深宝宝对你的印象。
小贴士
其实,对于婴儿来说,再漂亮、再贵的玩具也比不上爸爸妈妈,宝宝需要的是有温度、能陪他一起玩的父母,玩具只是宝宝玩耍中的辅助物,如果没有人拿着玩具陪宝宝玩,他们不会对玩具产生太久的兴趣,所以,很多小宝宝对玩具总是三分钟热度,然后随手一扔,再也没有兴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发出各种声音、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吸引宝宝,刺激孩子感官和语言系统的发育。所以,不管多忙,父母都有必要经常和宝宝一起玩耍,成为宝宝的“玩具”。
5.爸爸从妈妈身后慢慢出来,宝宝会盯着爸爸,对爸爸笑;
6.换爸爸抱着宝宝,妈妈重复以上爸爸的动作。
“大舌头”要及时纠正
舌系带过短,会影响将来说话,尤其是一些卷舌音发不准,说话含混不清,发展成为“大舌头”现象。
舌系带指舌根部的一条细细的粘膜,连接舌与口腔底部,当张口舌尖向上卷曲时即可看到。正常的舌系带可以让舌头自由活动,舌尖可伸出嘴巴外,如果舌系带天生过短,舌头向前运动受阻,也不能任意卷曲,造成吮、咀嚼和语言障碍,对于一些卷舌音和舌尖音不能顺利发出,也就是俗称的“大舌头”。
儿科专家建议,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一个月后的常规检查中,让医生检查舌系带,如发现过短,可通过手术矫正,到口腔科将舌系带剪一刀。宝宝手术年龄以半岁左右最好,因为年龄太小不宜缝合,超过1岁,宝宝出牙剪舌系带难度加大。手术痊愈后,父母还应该辅以发声练习,让宝宝看着大人的口形模仿发他之前发不准的音,长期坚持,“大舌头”现象不久就会消失。
游戏四:家庭音乐会
游戏要求
准备小鼓、小纸盒、小桶等能敲出不同声音的物品,一根宝宝能抓住的小木棍。
游戏好处
让宝宝区分各种不同音高、音色的声音,让宝宝模仿各种拟声词,同时使宝宝心情愉快。
游戏步骤:
1.将小鼓、小铃铛、小桶等摆在宝宝面前,让他靠着妈妈坐稳;
2.妈妈先示范一遍给宝宝看,用小木棒敲小鼓发出“咚咚”声,同时嘴里也模仿鼓发出的声音,让宝宝观察你的嘴型;
3.用小木棒敲小纸盒发出“啪啪”声,同时嘴里模拟纸盒发出的声音,让宝宝观察你的嘴型;
4.将小木棒交到宝宝手里,握着宝宝的手敲打这些“乐器”,动作要慢,让宝宝清楚知道声音的来源;
游戏提醒:
如果没有父母的示范,宝宝并不知道这些他熟悉的物品也能发出这么多神奇的声音,但是宝宝的认知和分辨能力还是有限的,一次不要展示超过3件物品的声音,不然宝宝容易混淆这些声音,反而不易学到这些最简单的拟声词。
小贴士
新生儿在降生几分钟后就能有听觉反应,几天后能对不同的音色建立条件反射,1个月后能基本辨别声音的位置,3个月时认识妈妈或日常护理人的声音,到5、6个月的时候已经会用手、脚去触碰那些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声音的玩具。一开始可能是婴儿的条件反射,如果声音十分悦耳,能让他们感到愉快,他们就会饶有兴趣的去重复这些动作。抓住婴儿的这些天性,父母教宝宝配合相应的拟声学习,能让宝宝在兴趣中,接受语言发展的训练。
5.宝宝每敲一种“乐器”,妈妈同时模拟这些声音,引导宝宝跟着发声。
宝宝为什么喜欢“自言自语”?
父母经常会发现半岁大的小宝宝趟在摇篮里“自言自语”,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有时还会咯咯咯的笑起来,为什么宝宝一个人也能玩得那么开心呢?
其实,4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利用舌头、牙齿制造出各种奇怪的音响效果,有时还会发出将来他们的母语中不会出现的声音,而他们对玩这个新玩法乐此不疲。到7、8个月大时,宝宝从单纯的玩自己的声音转到模仿日常听到的声音,如类似叫爸爸的“pa-pa”声。这与日常生活中与宝宝进行令他开心的语言训练密不可分,爸爸妈妈的话语是宝宝最爱模仿的声音,因为宝宝还不能准确的发音,所以只能模拟父母说话的节奏,根据感觉用自己容易说出的语音来重复,有时,甚至被自己发出的奇怪的声音吸引、逗乐。当宝宝快1岁时,唇、颚、舌头的动作也更灵活,呼吸、发声构造更加成熟,于是宝宝的发音更准了,已经不会发出母语中母语的音素,且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已经逐渐了解哪些声音指代的事物,进而产生有意识的沟通。
所以,当发现宝宝在“自言自语”的时候,赶快过去和宝宝“对话”吧。
4个月~8个月宝宝语言能力综合测试表
听的能力
对人的声音有明显反应,听到声音会转过头去观察说话的人 Yes()/No()
主动寻找声音的来源 Yes()/No()
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Yes()/No()
听得懂简单的手势和命令 Yes()/No()
当成人说到常见的物品时,会用手指指该物品 Yes()/No()
少数宝宝明白“爸爸”“妈妈”的意思 Yes()/No()
“说”的能力
热衷于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Yes()/No()
独处时偶尔发出轻轻的笑声 Yes()/No()
能发出如“ma-ma”“ba-ba”“na-na”等连续双唇音 Yes()/No()
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 Yes()/No()
开始模仿大人说话 Yes()/No()
在跟成人对话时,会有一些语音应答 Ye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