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口才——优秀的领导者魅力四射(4)

4. 勇往直前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

美国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

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时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个不停;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面孔朝天。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勇往直前,管他三七二十一,整个人也便放开了。

接下来再说一下冷场。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中,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等语气词来应付。

冷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言者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出于纪律或礼貌的约束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场完全应由说话人负责。

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因为此时不能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的目的。发言者发言时,必须实施控制,避免冷场的发生。处理冷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 发言简短

单向交流中的应景式讲话,越短越好。如华达商场举行开业仪式,邀请了市内各界人士参加,总经理只说了两句话:“女士们,先生们:热忱欢迎各位光临!现在我宣布:华达商场正式开业。”在双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绝地讲,要有意识地给对方留下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己一轮讲不完的,应待对方有所反应后再讲,不要一轮就讲得很长。

2. 变换话题

当众讲话时遭遇冷场可通过暂时变换话题的办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但目的达到后,仍要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打瞌睡、窃窃私语、在桌上乱画,可以暂停讲授,穿插几句应景、时髦、诙谐的话,或者简短地讲个与教学相关的掌故、趣闻,等学生的精力集中后,再继续教学。双向交流的话题变换是不定的,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转换。比如你与别人谈今日凌晨看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电视直播,可别人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观看,对你所议显得毫无兴趣,出现冷场。这时,你就应及时转移话题。

3. 中止交谈

任何发言者都不愿碰到冷场。但若这种情况出现后,自己又采取了诸如简短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那就应中止交谈。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来说都是残忍且浪费时间的。比如你同他谈足球他毫无兴趣,变换话题后他仍无兴趣,就不要再谈下去,这叫“话不投机半句多”。

培养高超的演讲技巧

演讲并不是当众讲话,它是非常需要技巧的。

1. 领导演讲老话新谈的技巧

有人说,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喜新厌旧”是听众的普遍心理,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只有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

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在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种商品,换上新的包装之后,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顾客更强的购买欲望。同样,在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也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如曾经担任联想集团总裁的柳传志曾在演讲中说,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培养人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并非是什么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2. 领导演讲提升内涵的技巧

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如民谣、俗语、谚语等,它们为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装,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为在演讲中进行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新的和谐。

如有位领导者曾在演讲中说:“对待事业,要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要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他借用它,稍作改装,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听众的热情肯定。

3. 领导演讲由浅入深的技巧

有时人们认为,关于某一问题已形成结论并被当作定论广为接受时,似乎再也没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只要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风景那边更好”。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过一本极为畅销的书《始于幼儿园为时过晚》。当时人们普遍认定的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在中学,中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而井深大则把问题再深入挖掘一层,认为还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最后的结论是:不!始于幼儿园也已经太迟。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生下来的婴儿具有100亿以上的脑细胞,同没有“接线”的计算机一样,在这样的头脑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是否给予刺激,将决定“接线”即组成头脑的形状的好坏。因此,“接线”的工作在4岁时要完成60%,8、9岁时要完成95%,17岁时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儿时,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

这虽然不是一个演讲实例,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对演讲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好的演讲稿可事半功倍

掌握了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再来着手进行演讲稿的写作,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仍需注意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 演讲稿的开头

演讲稿的开头在其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开头部分,演讲者要引入他所要阐释的主题,使听众心中有数;好的开头还要能抓住听众,通过一定技巧使听众有继续听下去的兴致。但如果故弄玄虚,乱加渲染,就会弄巧成拙,甚至事与愿违,引起听众的反感。

其实,演讲稿的开头部分也从侧面反映出演讲者的文风,那种啰唆、遮遮掩掩的开头方式很难和简洁精练的文风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演讲稿内容不同,开头的方式也可以灵活选择,并没有什么固定方式。

2. 演讲稿的主体

演讲稿的主体是指开头和结尾之间的文字,是演讲的主要部分。演讲稿主体的好坏,决定着本篇演讲稿质量的好坏。演讲中的论点是否令人信服,决定于演讲者对主体的阐述。

演讲稿的主体应在内容上有详有略,篇幅上有长有短,才能使整篇演讲稿显得有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既不会因为泛泛而谈的各种观点,让听众没什么印象,也不会因为事无巨细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厌烦。

演讲稿的重点,或是要让听众了解的重要信息,或是希望取得听众的赞同,或是领导者期望下属心领神会其演讲的中心思想并在行动中加以贯彻执行和大力推广。如果在演讲稿的开头提出了重点,那么在主体部分还要进一步加以详细阐述,否则演讲一结束,听众就把重点忘了。

演讲的最理想效果就是,你着重讲演的部分也正是听众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部分。演讲稿的重点可以表现在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一个层次、一个部分上,或集中在一个层次、一个部分的某几个段落上;也可以将重点分散在全篇各部分中,层层递进,但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 演讲稿的结尾

演讲稿的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尾,是演讲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能被忽视的。有的演讲者在结尾处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采用陈词滥调的套话,如“关于某某问题我再补充几句”、“我前面讲的某一点是很重要的,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我的话讲完了,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等,都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

做文章,尚有“凤头”、“豹尾”之说,对于演讲稿来说,道理也是相同的。所谓“豹尾”,是指演讲稿的结尾应该像虎豹之尾那样刚劲有力,给人鼓舞、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