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时,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勇敢地迎接上去,才能战胜困难。
--海明威
面对最困难的问题
许多人围在一位退休的老船长迪力迈身边,听他讲述他的航海历程中各种各样的奇遇故事。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迪力迈与狂风暴雨搏斗的惊险遭遇。
当话题提到大海上不可测的天气时,就有人问迪力迈:“如果你的船行驶在海面上,通过气象报告,预知前方的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正迎向你的船。那么,以你的经验,你将如何处置呢?”
迪力迈微笑地望着发问的人,反问道:“如果是你,你又会如何处置呢?”前者偏着头想了想,回答道:“返航,将船头掉转一百八十度,远离暴风圈。这样应该是最安全的方法吧?”迪力迈摇了摇头说:“不对,当你掉头回航,暴风圈还是会迎向你的船你这么做,只是将你的船跟暴风圈接触的时间延长些罢了,而且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另外一人接着说:“如果将船头向左或向右转九十度,试着脱离暴风圈的威胁呢?”迪力迈仍旧摇摇头,微笑着说:“还是不行,如果那样做,将会使船身的整个侧面暴露在暴风雨的肆虐之下,会增加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结果会更加危险。”
众人不解,问道:“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迪力迈望着众人肯定地说:“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抓稳你的舵轮,让你的船头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唯有这样做,才是最安全的。只有这样,船与暴风圈的接触面积最小。同时,因为你的船与暴风圈彼此的相对加速度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减少与暴风圈接触的时间。你将会发现很快地,你已经安然地冲过了暴风圈,迎接另一片充满阳光的蔚蓝晴天。”
众人听到这里,一阵沉寂之后,不禁对老船长迪力迈的智慧与勇气深深折服,响起了喝彩的欢呼声。
启示:遭遇困境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如同老船长迪力迈所说的“迎向前去”。不仅可以减少与问题纠缠的时间,更能够将力量集中于一个焦点,一举突破逆境的困惑。勇敢面对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捷径!
最后一问
老师说:“快要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工人手里。你们要好好复习功课。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学生:“请问,那位印刷工人住在哪里?”
笑话
洞悉孩子的性格,向来是父母迫切想要了解的。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的方法,那就是“依色彩来判断孩子的个性”。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凡事要想开点儿
小时候的一天,卡内奇到一间没人住的破屋里玩。玩累后把脚放在窗台上休息时,一个声响吓得他一跃而起,没想到左手食指上的戒指此时钩住了一只铁钉,竟把手指拉断了。卡内奇当时吓呆了,认为今生全完了。但是后来手伤痊愈,也就再没为这事烦恼过。现在,卡内奇几乎从没想到左手只剩四根手指有什么不便。
几年前,卡内奇在纽约遇见了一个开电梯的工人,他失去了左臂。卡内奇问他是否感到不便。他说:“只有在纫针的时候才会感到不便。”
当人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往是惊人的。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话剧演员波尔赫德就是这样一位乐观的女性。她在四大洲的戏剧舞台上风靡长达五十多年。当她七十一岁时,突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致使腿部伤势严重,引起了静脉炎。医生认为必须把腿部切除,但又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波尔赫德,怕她受不了这个打击。可是他错了。波尔赫德注视着这位医生,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就这么办吧!”手术那天,她在轮椅上高声朗诵着戏里的一段台词。有人问她是否是在安慰自己。她回答说:“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德继续在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七年。
启示:生活犹如一首诗。有大海的波涛翻滚,有湖泊的明净致远;生活犹如一幅画卷,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由你来亲自调配。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
不断充实自己
一艘货轮卸货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的船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不解地问:“这不是险上加险,自找死路吗?”
老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吗?被刮倒的往往是没有根基的小树。空船时,最容易发生危险,船在负重的时候,才是最安全的。”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越来越多,货轮渐渐地安全了。
再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里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都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但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天,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最后,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听后,男孩的父亲赞许地笑了。
启示:想要在这样一个纷繁拥挤的世界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必须要懂得如何稳固自己。主动给自我加压、加重,是一个人不被打败的最佳方式。明白了这一点,就再没有什么能够动摇你。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
开启信念的大门
1953年,世界着名游泳选手弗洛伦丝·查德威克计划从卡备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两年前,她曾成功地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现在她想再创一项非同凡响的纪录。
就在这一年的某一天,当她游近加利福尼亚的海岸时,她已经冻得嘴唇发紫,全身开始一阵阵颤抖。这时的她已经在水里泡了将近16个小时。前面雾气霭霭,看不见海岸,而且也难以辨认伴随她的小艇。查德威克感到筋疲力尽了,更令她灰心的是在茫茫大海中看不到目标。她感到再也难以支撑下去了,于是就向小艇上的人请求:“把我拖上来吧!我不行了。”
艇上的人劝她再坚持一下:“只有一英里了,目标就在眼前,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浓雾使查德威克看不到海岸,她以为人们在骗她。“把我拉上来吧!”她再三请求。
于是冷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同伴拉上了小艇。
后来查德威克很后悔。她告诉记者,如果她看到了海岸,就一定会坚持到终点,是大雾阻止了她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件事过了不久,查德威克认识到:其实,妨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让大雾挡住了视线,迷惑了心灵,先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俘虏的。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又一次尝试着游向加利福尼亚。浓雾依旧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还是一样的冰冷刺骨,同样还是望不到海岸线。但这次她坚持了下来,她知道陆地就在前方,她奋力向前游着。因为,陆地就在她的心中。最后,她成功了。查德威克在这次的自我能力挑战中,用信念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害怕和失望。最终,她征服了海峡也征服了自己。
启示: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杆,那么信念就是它的“支点”,只要有了这个坚定的支点,任何人都会成为一个强大而有力的人。
笑话
大话西游之课堂版
某日,老师正口若悬河地讲课。忽见一生趴桌大睡,老师气急败坏,便将其提了起来,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该生:“行为恶劣,不尊师重教,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要受校规处罚……”该生无奈地摇摇头答道:“悟空,你又在吓为师了……”
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司汤达
跳出思维的误区
一天,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们听说着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要来本校演讲,都兴奋异常,大家都想从这位伟大人物身上发现一些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在那个早晨,他们每个人都准备好了笔记本,早早地来到了教室,期盼快点儿见到这位伟人,聆听这位伟人的每一句教诲。
9点30分,在校长的陪同下,爱因斯坦先生准时来到了教室,人们的目光随着这位白发长者的身影移动着。然而,和人们想象的不同,爱因斯坦先生没有带演讲稿,甚至连一支笔也没带。
众人坐下之后,爱因斯坦并没有像其他伟人那样开始长篇累牍地大讲特讲自己的成功经历,而是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思考题。
他说:“有两位工人,他们同时从烟囱里爬了出来。一位是干净的,一位是肮脏的。请问他们谁会去洗澡·”
有学生立即回答:“当然是肮脏的工人会去洗澡。”
爱因斯坦反问道:“是吗?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他会认为自己身上一定也很脏,而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可能就不这么想了。我再问问你哪个工人会去洗澡?”
接着有一个学生立刻回答说:“干净的工人会去洗澡。”在场的所有同学一致点头,都认同了这一答案。
爱因斯坦笑着说:“你们又错了。理由很简单,两个工人同时从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肮脏的而另一个却是干净的呢?”爱因斯坦接着说:“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尤其是你们这些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受着相同教育又都非常努力的年轻人,你们之间的知识差异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人之所以最终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没有因循守旧。然而,要想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必须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抛开人为的布局,敢于去怀疑一切。”
爱因斯坦环顾了一下四周,继续说:“‘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是我要对你们说的所有的话!”
启示:想要成功,就必须谋求创新。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与自身的定位息息相关。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依据能力确定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笑话
不可思议
课堂上,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
她说:“如果有个日本人的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的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定是次子……下面,谁能说出一个有这种名字的日本人?”
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回答:“山本五十六!”
天才只不过是一种以非惯常方式感知事物的才能。
--威廉·詹姆斯
刷墙的乐趣
马克·吐温小时候,有一天因为逃学,被妈妈罚去刷围墙。围墙有三十码长,比他的头顶还高。
他把刷子蘸上灰浆,刷了几下。刷过的部分和没刷的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个球场上。他灰心丧气地坐下来。
他的一个伙伴桑迪,提只水桶跑过来。
“桑迪,你来给我刷墙,我去给你提水。”马克·吐温建议。
桑迪有点动摇了。
“还有呢,如果你答应了,我就把我那只肿了的脚指头给你看。”
桑迪经不住诱惑了,好奇地看着马克·吐温解开脚上包着的布。可是,桑迪到底还是提着水桶拼命跑开了--他妈妈在瞧着呢。
马克·吐温又一个伙伴罗伯特走来,还啃着一只松脆多汁的大苹果,引得马克·吐温直流口水。
突然,他十分认真地刷起墙来,每刷一下都要打量一下效果,活像大画家在修改作品。
“我要去游泳。”罗伯特说,“不过我知道你去不了。你得干活,是吧?”
“什么?你说这叫干活?”马克·吐温叫起来,“要说这叫干活,那它正合我的胃口,哪个小孩能天天刷墙玩呀?”他卖力地刷着,一举一动都特别快乐。
罗伯特看得入了迷,连苹果也不那么有味道了。“嘿,让我来刷刷看。”
“我不能把活儿交给别人。”马克·吐温拒绝了。
“我把苹果核儿给你。”罗伯特开始恳求。
“我倒愿意,不过……”
“我把这苹果给你!”
马克·吐温终于把刷子交给了罗伯特,坐到阴凉里吃起苹果来。看罗伯特为这得来不易的权利努力刷着。
一个又一个男孩子从这里经过,高高兴兴想去度周末。但他们个个都想留下来试试刷墙。
马克·吐温为此收到了不少交换物:一只独眼的猫,一只死老鼠,一个石头子,还有四块橘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