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批评也可以令人愉悦(1)

切莫轻易指责别人

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战役拉开帷幕,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的李将军大败。林肯高兴极了,他意识到只要打败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了。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前线的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但是,米地违背林肯的命令,他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李将军和军队越过波多络河,顺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极端失望之余,他坐下来给米地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内心的极度不满。林肯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将军,我不相信你对李将军逃走一事会深感不幸。他就在我们伸手可及之处,而且,只要他被俘虏,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势必延续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顺利抓住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络河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期盼你会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一去不复返,我实在深感遗憾。”

信写完了,但林肯没有急于寄出去,他望着窗外,心里思绪万千,“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很容易,如果我身在葛底斯堡,像米地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流血,听到许多伤兵哀嚎,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的个性像米地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同样的决定吧!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米地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只会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而已。”

于是,林肯把信搁到一边,惨痛的经验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相反,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用意,结局会好一些。

记住,别人也许全错了,但他本人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不要去责备他,那样做太愚蠢了。应该试着去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有他的原因。找出那个隐藏着的原因,那你就拥有了解释其行为或者个性的钥匙。试试看,真诚地使自己置身于别人的处境里。如果你总能对自己说:“我要是处在他的处境中,会有什么感觉?会有什么反应?”那你就能节约不少时间,免去许多苦恼。因为“若对原因感兴趣,我们就不大会讨厌结果”。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个“苏东坡错改王安石菊花诗”的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未遇王安石,却见其书桌砚台底下压着一首未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罢心想:“只有秋天才刮金风,金风起处,群芳尽落,但菊花有傲霜之骨,怎么花瓣飘落呢?王公真是‘江郎才尽’,铸成大错啊!”于是,他一思忖挥笔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便拂袖而去。时隔不久,苏东坡与好友陈季常一日到后花园赏菊饮酒。这天正是刮了几天大风之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只见满地铺金,落英缤纷。苏东坡一时瞠目结舌,感慨万分。他对友人说,这事给他的教训太深了,今后凡事要谦虚谨慎,千万不可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回城后,他主动向王安石“负荆请罪”,承认错误。由于他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王安石也消除了对他的意见。

苏东坡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造成了错误,这是应当引以为鉴的。

注意说话的方式并不是提倡大家一团和气,不能开展任何形式的批评,而是说不能不注意方法方式,随心所欲地指责人。当我们自己有了错误时,一般来说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别人以温和的方法来处理,采取适当的方式向我们指出,我们亦会对他们认错,甚至觉得爽直坦白是光荣的;但别人若硬将不能吃的食物往我们口中塞,随意地对我们过分地指责,我们也是绝不会接纳的。我们自己是这样,难道人家就不如此?

纠正他人错误的方法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且人们犯了错误都很难及时醒悟,甚至不愿承认。这样,就有必要有人对他人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而纠正他人的错误又是一种得罪人的事。

小黄刚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加完班,老板提出,为了犒劳大家,请大家去唱卡拉OK,小黄和部门同事兴高采烈地接受了邀请。进了包房,小黄很自然地在离自己最近的一个沙发坐下。老板进来后,发现沙发已经被坐满了,就顺势坐在小黄身边的一个椅子上。

过了半个小时,老板离开了。小黄万万没想到,老板一走,其乐融融的气氛大变,室温仿佛骤然下降了十几度。一个男同事语气激动地指责小黄:“你这人怎么这么没眼力见儿?老板坐在你旁边,都不知道让个座?真是太不懂事了!”

长到23岁,小黄从没被人这么大声训斥过,尤其是还当着全体同事及KTV服务生的面。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委屈的眼泪也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转,心中不禁无限懊恼:“啊,自己怎么就缺根筋呢?老板以后会怎么看自己呢?”

这位男同事的初衷可能是想教小黄在职场上如何做人,但说话方式不恰当,不仅让小黄尴尬,也破坏了当时的气氛。其实,如果早先他主动给老板让座,别人看在眼里,自然能心领神会,效果不是更好吗?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始终很乐意倾听他人的批评,接受他人的批评的。有的人做错了事,不但不会坦然地承认,反而还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从人的心理来看,即使是极小的疏忽或错误,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一经指正之后就坦率地、不加解释地承认。但是,现实生活中,无论父子、兄弟、上下级、同事,还是知己、朋友,绝对不批评别人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

那么,在纠正他人的错误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易于为对方所接受的说话方式呢?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对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心,这样我们就不仅不会对人吹毛求疵,反而会对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谅解。而且,我们要时刻想着自己与对方是站在一边的,而不是和他敌对的。

(2)说话要温和委婉,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如果说话会令人无法忍受,那么即使对方嘴上承认,心里也是不会服气的。

(3)纠正他人的错误的言语越少越好,最好能一两句就使对方明白,然后转至其他话题,不可啰唆不绝,使对方陷于窘境,甚至产生反感。

(4)别人做错了事情,我们对其不妥之处固然须加以指出,但对其可取之处更须加以极大的赞扬。这能使对方保持心理平衡,心悦诚服。

(5)改变他人的意见时,最好能设法将自己的意见不知不觉地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改正了,而不是由于受了我们的批评。

(6)对于别人出现的不可挽回的过失,我们应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使他知过而改,而不能对之施以严厉的责问。

(7)纠正别人过错时,切忌采用命令的口吻,最好采用请教式的语气。

(8)旁敲侧击,隐晦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以保留对方的自尊心,使他自觉地改正过失。

当然,纠正错误的方法还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不外乎是讲究策略,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能成功。

秦汉之际,刘邦率兵攻破函谷关,进入咸阳,灭了秦朝。他进入秦朝皇宫,见宫室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于是流连忘返,想留在宫中,享受做皇帝的威风。

将军樊哙见此情景便气冲冲地责问:“沛公,你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翁?此室中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沛公赶快回灞上,千万别留在宫中。”刘邦听了,大为反感,不予理睬。

不一会儿,张良劝刘邦说:“只因秦王贪暴,不得人心,你才取得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理应以俭朴为本,现在刚进咸阳,若又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虐?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能听从樊哙的劝说。”他们终于说服刘邦还军灞上,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张良与樊哙同为批评刘邦,但张良成功了,樊哙失败了,原因在于张良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刘邦的心理,强调刘邦所关心的成败问题,再加上语气委婉动听,虽是批评意见,刘邦听起来顺耳,因此就欣然接受。攀哙就比较鲁莽,反语暗含讥讽,令刘邦心生反感,因而对他的话置之不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为什么良药就一定是苦的,忠言就一定是逆耳的呢?现代医学十分发达,许多良药如蜜糖,如水果,早已不苦口;语言科学发展至今,批评的忠言也可做到“顺耳”,人人爱听。

批评的5个前提

1.注意场合

批评时应考虑时间、场合和机会。假设一位管理者带着部下到顾客那里去访问,当管理者发现部下在言谈举止上存在问题时,就不能当着顾客的面提出批评。这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要用高明的谈话技巧,把部下的缺点掩饰过去。当没有旁人的时候,在车上或回程的路上对部下提出批评,才是绝妙的时机。

2.对事不对人

有人批评人时总是说:“从你做的这件事就能看出你这个人怎样。”这是批评之大忌。批评时,只能针对事情,而不能针对个人的人格、品性,拿事来说人。

比如可以这样说:“小姜,根据往常的经验我知道,你不至于犯这种错误,是否有什么原因使你这次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气氛有助于使对方认识到你不是在攻击他的人品,不是批评他这个人,而是批评他的某项工作或某件事情。你把批评指向他具体的工作,就无损于他的整个自我形象。这种批评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使对方感到无拘无束,欣然接受。用这种方法,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同时实际上夸奖了他,使他得以重新树立自我形象。

3.先赞扬,后忠告

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对方压垮,不是整人,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不是去伤害他的感情,而是帮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的成功人士之所以善于运用批评,就是因为他们能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比如:“小张,你的调查报告写得不错,你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要注意……”;“小李,自从你调到这个单位来之后,你表现不错,对你取得的成绩,我非常赞赏。就是有一点我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你一定愿意改正的……”如果对方需要得到忠告批评,一定要从赞扬其优点开始。这种方式就好像外科医生手术前用麻醉药一样,病人虽然有不舒服的感觉,但麻醉药却能消除痛苦。

从赞扬开始,以忠告结束批评,问题解决了,感情也没受到伤害,真是奇妙的方法。

4.缩小批评的范围

人们犯错时,最受不了的是大家对他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也许会承认错误,但无法接受这种批评方式,这将使他对领导、对同事充满敌意,一旦有机会,将以牙还牙。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绝不能使别人反对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者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人格。即使你的动机是高尚的,是真心诚意的,也要记住,对方的感觉也在起作用。当其他人在场时,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有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对于一些过失,只要他认识到错了,就没有必要当着众人的面要求他作公开检讨,而只要在你的办公室里面对面地跟他谈,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犯错误,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也是如此,何况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改进工作,而不是贬低他的人格。

5.不要新账旧账一起算

话说三遍淡如水。要想对一个已知的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纠缠。如果你被引发提起过去不愉快的事,或改头换面地重谈过去已犯的错误——揭人疮疤,会令人不舒服。除非他又重犯类似的错误,否则,无缘无故地挑刺儿,他就会认为你对他抱有成见,或者别有用心。要记住批评目标:使这方面的工作得以改进,顺利地完成任务。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和解决,就应当忘掉它。一次批评,一次提高。当对方接受批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时,他就已经在新的起跑线上了。

批评不是存款,时间越久,利息越多。总是翻阅别人的老账,唠叨个没完,于做事没有丝毫的帮助。批评别人时,宜“就事论事”,不要新账旧账一起算。在交谈结束时,说几句诸如“我相信你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此类勉励的话,就会让人觉得这不是有意打击,而是变失败为成功之母,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教训。这样想过之后,他便会鼓起精神,更加踏实地投入工作。

批评的13种方式

行动失误,办了错事的人,常有保卫其自我尊严的倾向,如果有人再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指责他的想法不够高明,行动不够周密,他将感觉尊严感到更大的威胁。这时其防卫倾向会更增强,充耳不闻乃是极自然的反应。有鉴于此,我们在劝说别人的时候,就得多加注意,不要轻易将“你错了”说出口,尤其是不要强迫人家当面承认错误,而应采取一些温和委婉的方式,巧妙地暗示他错在哪里。

批评有如下13种方式。

1.安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