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自然已经知道,有些人天生对数学有兴趣,因为他的基因里面有这个优势。有些人对画画很擅长,因为这是他的天赋所在。简单的依靠评分来划分三六九等是不科学的,所以良性的教育一定是因材施教的。
但是,在我们的身体内,却长期残存着这些“毒性”,不断发酵,并会借着某种契机迸发。
来自社会的“毒性教条”
我们太过重视外表,是来自社会的最重要的毒性教条。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穿的是不是名牌,戴的是不是名表,开的是不是名车,所以台湾人常讲一个笑话:某个人不怕家里失火,最怕自己掉进厕所。因为他所有的财产全部都在身上,一掉到厕所里面就全完了,社会上真的不是没有这种人。
一个人太不了解自己所以才会这样子。因为不了解心里不踏实,所以才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情绪表现,所以才会千方百计地想要与别人比较。但是,我们的立足点真的平等吗?不平等的话,又何谈比较呢?就好比我们看到美国人住着大房子,但是,你知道他们一年光修整草坪就要花掉一万美金吗?美国人的房子是木头做的,所以很容易坏,三两天就要修一下,你能负担得起吗?你有那个耐性吗?
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最聪明的,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中国人,因为这两个民族受到了最多的磨难。也正因为饱经忧患,所以中国人的性格里是排斥教派的,不愿意接受教义的束缚,这也是儒家永远无法成为宗教的原因。我们的天性中,已经充满了自由自在的因子。
现在有两位棋手,一位是绝顶高手,从来不会输;一位是跟你水平相当的普通人。你愿意跟谁对弈?
我们不必回答这个问题,而只需要探讨什么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什么?真正的高手应该是每次赢你一点点,然后输你一下,这才是高手。
我们的一生背负着很多情绪的债务,这些债务大都是从这些毒性的教条中产生来的。打从小时候起,这些“毒液”就不断地加入到我们身上,直到累积成为很多不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一定要逐一地加以检讨,加以改正,逐渐把这些债务清除掉,直到有一天,你觉得偷懒不再是罪恶。
儒家总是说“反求诸己”。我们从自己做起,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住,那么,“反求诸人”的效果也就随之而至了。很多领导一出现,整个团队都紧张兮兮的,如果我们去问一下部属,你会发现,原来领导不在的时候,他根本不紧张,他会自己安排工作。很多家长不在家,小孩子很愉快,爸爸一回家,孩子就开始紧张,动不动就骂,动不动就摔杯子,你在干什么?因为你的情绪不安,所以使得全家人的情绪都不安;因为你的情绪不稳定,所以你的整个团队的情绪都不稳定。
我们时常说“风气”,风气,就是因为它跟风一样,风一吹过来,所有的草都会跟着动起来。我们的情绪稳定了,生活和工作也就上了轨道。每个人都有一张工作表,你为什么不看呢?上面写得很清楚:我该做什么,我就把它做好,不会的问别人。
情绪遗产的干扰,常挥之不去
很多时候,我发现在工作中,身边充满了抱怨,满腹牢骚替代了工作的主题。同事间更多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枯燥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无用武之地”的苦恼,薪资待遇太低的感叹。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我渐渐发现自己对工作也开始了抱怨,工作效率极大的降低。我很希望自己的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的调整,但是又不知从何下手。
人从何而来呢?西方人相信人是亚当、夏娃所生,达尔文证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而我们中国人却常说:“你看你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我们现在的样子,其实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我们自己造成的。
自作自受是人生的一个规律,没有人例外。我们一向把自作自受当做负面的说法,其实不一定。我们自己做的饭菜,我们自己吃得很愉快,不也是自作自受吗?所以我们自己做的事情,我们自己承受那个后果,不管好坏,这才叫自作自受。
谁能替你做主?谁能替你承担?最后还不是你自己。当我们对自己负起全部责任的时候,就不会再逃避了。很多人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也就是不负责任,但是,如果让你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是不是更痛苦?
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1岁至10岁之间,情绪的变化其实很小,但是年龄越大,差别就越大,多年的形形色色的经历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状况。
1.成长中不断积累下来的情绪债务,使我们终生痛苦不堪。
2.各种不同的现实问题困扰着我们。
3.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全世界都有一个相同的认定:18岁之前的长相,是你的父母给你的;18岁之后的样子,是你自己造就的,你把自己搞成了筋疲力尽的样子,把自己搞成了未老先衰的样子,把自己搞成了昏头昏脑的样子。
自童年开始积累下来的情绪的债务长期背负在我们身上,压得你透不过气来,这些遗产没完没了地纠缠你。大部分人对此的选择是不了了之,但是我们不能选择这样一条路。
我们先说一种依赖型的性格:
1.依赖型性格,时常在好与坏、喜欢和厌恶之间自我困扰。
2.童年时,常常自问:我好吗?我坏吗?长大后还摆脱不掉。
3.常常会被“我可爱吗?”、“我令人讨厌吗?”这些问题折磨。
可是,真的所有事情都能分出好坏吗?有太多事情跟好坏完全没有关系,也没有善恶,可是我们时常在善恶和好坏之间找自己的麻烦。小时候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问:“妈妈,这个是好人坏人?”可是,等我们长大,我们会慢慢说不清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分好坏是不切实际的,好人也会做很多坏事,坏人也有很多好的表现。可是我们经常动不动就说:我好吗?我是坏人吗?
这在心理学上叫“自居”。男孩子跟着爸爸学,自居为男人,女孩子跟着妈妈学,自居为女人。现在的很多孩子自小被妈妈带着,入学之后见到的老师又多是女性,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女性化的倾向,比较柔弱。这也是情绪的债务,不自觉地扑在我们身上。
这种状况我们无可奈何,但是我们自己要去改变。如果不作为,这些情绪就会一直跟随我们,你看很多人一开口,就像六七岁的孩子,他们似乎长不大,这就是依赖型性格。依赖父母,依赖从前,成熟的是人不会有这种情绪。
控制型的性格也有三个大问题:
1.控制型性格,时常在对错、聪明愚蠢、坚强软弱间徘徊。
2.常会产生“我对吗?我错了吗?我聪明吗?我愚蠢吗?”等这些问题。
3.时常会被这些问题弄得自己十分苦恼。
我们一定要成熟起来,不要老是在这种二分法中徘徊。我成功吗?什么是成功,什么又是失败呢?我们今天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证明我们是错误的。
我们要寻找一个灰色地带,不再纠缠两个极端。当我们给自己找到了这块地带,我们的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了,就不再会冲动了。
我们从小受到这种二分法的影响很严重,来自父母,也可能来自老师。我们回答问题,小学时可能会直接说:错;中学老师,就不会再这么武断地判断对错,他可能会告诉你原因;到了大学,老师们就不太敢讲对错了,他可能会说:这个也可以。
竞争型的性格也有两个问题:
1.竞争型性格,时常怀疑自己是否有价值。
2.时常被“我是男子汉吗?”“我是真正的女人吗?”这些极端二分法影响情绪。
人类发明钞票,是为了买东西方便,可是很快人类就变成了钞票的奴隶;人类发明电脑是为了我们记忆、计算更方便,可是很快人类就成了电脑的奴隶;汽车原本是用来代步的,但是我们却为之加上了诸多要求,要买大排量的,要买名牌的等等。我们已经被这些所谓的竞争所绑架,最终造成我们自己的不安宁,别人也不愉快。
现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再去分对错、不再去管黑白,是不是我们的情绪负债就越来越少了呢?
我们的车子走错了方向,该怎么想?
如果没有走错,我可能永远看不到这边的风景。人不能永远做阿Q,但若偶然为之,是很有意思的。
当你看到一杯茶的时候,如果你先说它很好喝,那它就会很好喝。
花是红色的好看还是黄色的好看?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说红色好看,那我们的世界是很悲哀的;世界之所以美妙,正是因为其丰富多彩。
我们的童年一直在学习是非分明,这直接造就了今天我们的痛苦不堪;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观念,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使我们的心情越来越愉快,使你的情绪越来越合理。
当我们与别人一样的时候,我们没有不愉快感;当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有什么觉得很奇怪。这时候,我们就真正摆脱了情绪的遗产,我们就真正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