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世事岂能尽如意,揣着糊涂最聪明(2)

你可以说:“今天有事去不了,下次你再中奖,我一定去!”下次是什么时候没有说定,这实际就给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对方若是聪明人,就一定能听出其中的道理。而且你还巧妙地预祝了他再次中奖,相信正处在兴头上的他,也就不会再强人所难了。

也可以答非所问,也就是装糊涂,给请托者以暗示。比如对方问:“此事你能不能帮忙?”你可以回答说:“我明天要去参加会议。”

你不指所云,婉拒了对方,对方也能从你的话中感到,他的请托是不能得到你的帮助的,只好再想其他方法。

还可以推托其辞。在不便明言相拒时,推托其辞是一种带有策略性的办法。比如,同事托你办事,如果你是主管此事的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你这件事得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太大希望。要是你坚持的话,等到我们讨论完再说。”

这就是将矛盾引向另外一个方向,推托其辞的好借口。言下之意就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办不了。委托者听了这样的话,一般都会打退堂鼓,聪明的人更会借机下台说:“既然这样,我也不为难你了,下次可一定要卖我这个人情啊。”

如上这些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其辞地回避请托人。当然,在拒绝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而且要有发自内心的耐性和关怀。否则,如果仅是敷衍了事,对方看到了心里也会感到很不舒服。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拒绝同事的要求,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子、交情都要考虑到,还要顾及一起工作的情谊。那么,最理想的敷衍就是含糊其辞了,这样就大可不必因为拒绝同事而不知所措。

看聪明的“傻子”如何解难题

精明的人知道怎样给别人留面子,在一些时刻懂得装傻,懂得如何不揭穿他人的谎言,免得使人下不了台。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太傻,实不知,“傻子”才是最聪明的人。

为了不伤人面子,你可以在谈话中,给对方铺台阶,可以假定双方在一开始时没有掌握全部事实,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你那时可能还不知道有这回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或者“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位顾客来到一家百货公司,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辩解说绝没穿过,要求退换。

售货员张政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伪装过穿的痕迹。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张政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一件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发上,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儿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会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有已经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张政又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她一个台阶--于是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售货员张政的话说到顾客心里去了,使她不好意思再坚持。一场可能的争吵就这样避免了。

没有谁会愿意将自己的不良计谋展现在公众面前,如果在这种时候我们能够宽容、耐心地对待,给对方铺好台阶,相信识趣的人都会顺水推舟,为事情做个漂亮的收尾。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这样的场合都会大发雷霆,将人数落得一无是处,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论,给自己带来麻烦。

而聪明的“傻子”总是会想方设法保留他人的颜面,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能临危不乱,以其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绝不会当面拆穿他人不轨的意图。这也正是他们赢得他人尊敬的高明之处。

一位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下课了,叶可心向老师反映,昨天她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一支黑色派克钢笔不见了。老师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的表情,发现坐在叶可心旁边的学生神情惊慌,面色苍白。可想而知,钢笔十有八九就是她拿的。当面向她指出吧,又苦于没有充分证据,搜身吧,又不尽情理。这位掌握一定攻心技巧的老师想了想说:别着急,同学,肯定是哪位拿错,黑色的钢笔实在太多了,互相拿来拿去是经常发生的事。只要等会儿她看清楚了,一定会还给你的。”果然,下课以后,那位拿了钢笔的同学趁旁人不在的时候,赶紧把钢笔送还到叶可心同学的笔盒里去。

人们通常会为谎言寻找各种借口,你若是一个精于人际之术的“傻子”,就会知道,想戳穿对方的谎言,不仅必须使他相信你,而且必须懂得如何把他从自我矛盾中解救出来,说得他心服口服,体面地收起那套鬼把戏。

人们都有一时冲动,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的时候,如果你以牙还牙只会使事态变得更严重。说话办事不妨做一个“傻子”,顾全对方面子,这会使对方产生愧疚感,自动改正错误,那你就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了!

忘掉自己给别人的好处

有的人喜欢把自己对别人的好处,时刻放在嘴边,喋喋不休。实不知这种人是最遭人讨厌的了。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自会在心里记住,你每每提起,倒是像向人催债似的,别人怎么会不反感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度过人生的难关,但是对于助人者来说,在帮别人之后,切莫以救世主的姿态自居,这样会让被帮助者产生一种心理负担,你甚至会因此而失去朋友。正确的做法是:揣着“聪明”装“糊涂”,忘掉自己给别人的好处。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人是不会开口求人的。如果别人答应帮助你,你就欠了一个人情,但是,这个世界上唯有人情债是最难还的。如果别人拒绝了,自己脸上不好看,别人心里也不舒服,彼此徒增一层尴尬。

所以,如果有人有求于你,又如果你有帮助他的能力,那么最好能不声不响地给予他帮助,这会让他感激不尽。千万不能把自己对他的“恩惠”大张旗鼓地去做宣传,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留下怨恨。

还有,不要以为帮助别人只要你愿意就行了,其实,帮助别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还不一定会惦记你的好处。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使对方感到受你的恩惠是一种负担。这样就会给接受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享受你的帮助,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偏偏有些人,有很强的虚荣心。一旦为朋友做了事,送了人情,等到大功告成,他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把简单的说成复杂的,小事说成大事,生怕人家忘了。没有朋友会因为你不说,就会忘记你送的人情,多说反倒无益。你的多言,会使得愿意帮助别人的良好初衷变质,并给你带来不好的结果。

年冬天,风雪交加,孙老头的家里快没粮食了,眼看年关就过不去了。无奈的他只好到村东头的富人钱老头家借钱。钱老头那天因为女儿刚从大学放假回家,非常高兴,便爽快地答应借给孙老头钱,最后还大方地说:“拿去吧,不用还了,我不在乎这几个小钱。”孙老头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心情复杂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发生了一件让钱老头奇怪的事情,他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打扫了。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孙老头做的。孙老头说,他不想自己那么没有尊严,这钱他一定会还的。钱老头听了很惭愧,于是他前去让孙老头写了一份借条,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孙老头是有尊严的,他是在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当钱老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及时地做了一件能挽回孙老头尊严的事--让孙老头写份借条。在钱老头眼里,世上没有乞丐,而在孙老头心中,自己更不是乞丐,而只是一个和钱老头平等的人。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效果,这就是费力不讨好的表现。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的砝码,这是得不偿失的。

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心里其实是非常感激你的。如果你再大肆张扬,生怕没有人知道你帮助了别人,那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炫耀自己而不是在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增加被帮助者的心理负担。当被帮助者不能忍受你的这种行为的时候,就会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对你敬而远之。下次再也不会有求于你,即使你主动帮他,他亦会另请高明。所以,帮助了别人,就不要夸大其辞,最好不夸功,甚至可以不认账。这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手段,它让别人感受不到你的优越,相反还会对你的体贴和照顾感激不尽。

由此可知,帮助别人的行为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使对方觉得你的帮助是一种压力,更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在施舍。你一定要记住,没有人想仅仅因为接受了你的一次帮助,就要在你面前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还有要注意的是,当你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射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不要让它表现得太过赤裸,帮忙本来就是一个人情上的事情,没有必要把每件事摆放得清清楚楚,否则会让彼此的交情不能长时间维持。

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不要为别人做了一点小事就到处炫耀,揣着“聪明”装“糊涂”才是为人之道,没有人会把你的帮助忘得一干二净,但为了长久的维系关系,你却不能天天把它挂在嘴边。

“装拙”可避免麻烦

“马有失蹄,人有失言”,偶尔失语在语言交际中难免发生,但失语往往是许多矛盾发生和激化的根源。因此,适当装装糊涂,在人际交往中是很有必要的。

张自力在一所学校实习期间,一次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张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真是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实习生张自力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够为难的,要是处理不好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渡实习关呢?

是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还是充耳不闻?这时,张自力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字,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张自力在这里,巧妙地装了回糊涂,假装没听清,避实就虚。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又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他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的可能,再称赞几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局面。

大家在进行即兴演讲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演讲者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竟说出一句错话,而且马上就意识到了。怎么办呢?倘若遇上这种失误,演讲者不妨装作不知道,然后采用调整语意、改换语气等续接方式予以补救。只要反应敏捷,应变及时,就可以收到不露痕迹的纠错效果。

胡经理是一位公司的老板,一次,他在公司庆典上发表即兴演讲,他这样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应该有铁的纪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上班迟到、早退;工作中到处乱逛、闲聊;办事拖沓、懈怠;工作态度消极等等都是严重违反公司纪律的行为。我们允许这样的现象的存在--就等于允许瓦解公司制度、破坏集体团结的行为存在,我们能够这样做吗?

胡经理的反应力和应变力都是很强的。当他意识到自己把“我们决不允许这些现象的存在”错误地说成“我们允许这样的现象的存在”时,他佯装不知,故作糊涂,马上循着语言表达的逻辑思路,续补了漏掉的“决不”二字,一句话同时以反问的形式结束,增强了演讲的启发性和警示力。这样的“装拙”效果,可谓是续接有理、补救有方,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朋友之间开玩笑,有时也会因开玩笑过头,而大动肝火,伤了和气。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巧妙地运用“装糊涂”,给他一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怪问。

卢晓因身体肥胖,同班的志钢、王明“触景生情”,“冬瓜”长“冬瓜”短地做起买卖来,并时不时拿眼瞅卢晓,扮鬼脸。拿自己的生理“缺陷”来开过火的玩笑,实在让卢晓气愤。如果立刻制止,便不打自招了;如不管他们,却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怎么办呢?

此时卢晓稳了稳躁动的情绪,缓缓地走过去,拍着二人的肩膀,轻言细语地问:“志钢,听说你有1.8米高,恐怕没有吧。”接着又对王明道,“你今天早上吃饭没有?”

听到这般温柔怪诞的问话,兴奋中的二人愣在当头,大眼望小眼,如坠雾中。全班同学沉寂了几秒钟,随即迸发出哄堂大笑,二人方明白被愚弄了,刚才有声有色的“买卖”,再也没有兴致继续下去。

用装糊涂的办法来制止别人的挖苦、讽刺,真是屡试不爽的避免麻烦的好办法。既避免了大动肝火,两败俱伤,又可巧妙地运用装作没听明白的方式见机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