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全书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发展源流,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其特点和辨证治疗方法。各论分八章,介绍六十多种常见病证,按肺系、心系、脑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本书以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三基”内容为重点,体现了教材的传承;基于临床实践,从知识综合、知识转
    医药教材42.9万字
    14.4万人气
  •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进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接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
    医药教材24.8万字
    14.4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3万字
    13.8万人气
  •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
    医药教材46.8万字
    13.6万人气
  • 教材从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思维、基本方法构建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知识框架,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病性、病位辨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和方法,熟悉医案与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医药教材22.3万字
    12.1万人气
  •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因而是历代中医教育的核心。自新中国开办中医药高等教育以来,《伤寒论》一直是中医药院校的核心课程,既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课。
    医药教材27.6万字
    11.8万人气
  •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本次编写是在上一版《方剂学(中医学专业)》的基础上修编。本教材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重点介绍方剂的起源与发展、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剂型、方剂的煎服法、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下篇各论,依据以法统方的原则,按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剂、泻下剂等21章,共选方233首,附方181首。实用围绕纸质
    医药教材34.5万字
    11.6万人气
  • 《方剂学》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供中药及药学类专业使用。本教材在力求传承中医特色的同时,立足于为社会培养实用的中药及药学专业人才。考虑到药学专业的《方剂学》一般为36~54学时,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度,故凡涉及该专业现今运用较少的未予保留,重要方剂归入相关章节予以介绍,所选方剂力求代表性与常用性。
    医药教材19.3万字
    10.6万人气
  • 《内科学》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旨在培养医学生在全面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能系弘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熟悉内科急症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全书主要对呼吸系纫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急性中毒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
    医药教材57.2万字
    10.4万人气
  •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是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治疗各论,介绍了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附篇是参考资料,包括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针灸临床研究进展。本书特点:注重针灸治疗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强调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阐述了经络辨证在针灸治疗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的规律性;注意与《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针灸学专业教材的
    医药教材17.4万字
    10.2万人气
  • 《中医外科学》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5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各论9章,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
    医药教材39.6万字
    10.1万人气
  • 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阐述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经络的作用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了解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的概貌。第二章“腧穴概述”,介绍腧穴的分类、命名、定位方法、作用和主治规律及特定穴的概念和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腧穴的概念,了解腧穴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为便于学生了解经络腧穴的发展源流,第三章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及学术
    医药教材16.9万字
    9.9万人气
  •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是全球躁郁症研究领域的大师、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以躁郁症患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撰写的经典之作,为我们细腻地呈现了自己从少女时代起与躁郁症纠缠的心路历程。在本书中,杰米森记录了自己从初次躁郁症发作,到本书完成的近30年中,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
    临床医学10.8万字
    9.5万人气
  •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推拿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推拿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推拿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推拿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推拿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
    医药教材25.2万字
    9.2万人气
  • 为什么睡了十几个小时仍然觉得疲惫?为什么花了几万元旅游度假并没有激发生活激情?都说出去狂欢一天能迅速恢复精力,更加精神饱满地开启新的一天,但为什么尽兴归来后心里只剩空虚?我们真的休息对了吗?休息的目的是让我们恢复精力,精神饱满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科学休息》着眼于从睡眠到休假的各种形式的休息,纠正了我们日常固有的认知误区。这本书将世界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与高效能人士的实例相结合,证明了科学休息才是生
    预防医学12.9万字
    9.2万人气
  • 如今,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养生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90后早已加入了养生的行列。但泡枸杞、上健身房就是对身体好吗?著名中医专家、《黄帝内经说什么》作者徐文兵先生说,人只有先认识、了解自己的肉身、灵魂、意志、性命,才谈得上顺养心性、保障安康。在他的新书《知己》中,徐文兵先生从首到趾,详解了人体49个身体部位及4种体液的运行奥秘。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每个部位、每个器官的功能、特性
    预防医学10.5万字
    9.1万人气
  • 绪论概述了针灸学的概念和特点,全面阐述了针灸学的发展史、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归纳了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主要论述了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介绍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的定位、解剖、主治和操作等;中篇刺灸方法,主要介绍了常用针具、针灸体位等基本知识,强调了常规针灸治疗量和针灸施术注意事项,重点论述了以毫针、艾灸为主的各种针灸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等;下篇针灸治
    医药教材28.1万字
    9.1万人气
  • 会员
    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凸现毕业后教育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精品教材,打造我国毕业后教育的“干细胞教材”。遵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近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立足于住院医师在特定培训阶段、特定临床时期的需求与要求,既高于院校教育阶段,也注意与专科医师培养阶段的差异。在教材中体现PBL和CBL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专业
    医药教材30.9万字
    9万人气
  • 会员
    《素女经》,相传为清代叶德辉著,成书年代当在宋代之前。书共1卷。主要记叙了阴阳交合之道、阴阳交合之法以及五常、五征、五欲、十动、四至、九气、九法、七损、八益等房中保健方面的内容。对现代医学来说,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6888字
    9万人气
  • 会员
    本书首次对李可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既有学术经验的归纳总结,又有问题不足的探讨分析,这点尤为可贵。全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晓畅,体现了作者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文字功底。
    中医18.9万字
    8.9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