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
    普及读物147万字
    33.2万人气
  • 会员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
    普及读物147万字
    19.3万人气
  • 会员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翻开本书,您将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家伙,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
    普及读物234万字
    19.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普及读物22.4万字
    18.8万人气
  • 会员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
    普及读物60.9万字
    16.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
    普及读物22万字
    14.6万人气
  • 会员
    《武则天大全集(共6册)》,完整6部曲套装。从三岁到八十二岁,面面俱到,丝丝入扣!唯一一部从武则天三岁写到八十二岁完整一生的长篇传记史诗。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
    普及读物162万字
    14.2万人气
  • 会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一个和秦朝一样短命的统一王朝——隋朝,在不到四十年间二世而亡。尽管短命,大隋却也和大秦一样,拥有非凡、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与短命、暴虐、造反并存。这是一个富强、文明的王朝,它的仓库里堆着五六十年吃不完的粮食,它的皇帝被突厥人誉为“圣人可汗”;这又是一个短命、暴虐的王朝,它的皇帝修长城、建东都、开运河、游江南,搞得国无宁日、民无宁时。“隋”这个名字就像流星一样,在中
    普及读物45.8万字
    13.8万人气
  • 会员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最后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普及读物22.4万字
    12.7万人气
  • 会员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
    普及读物20万字
    12.2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从元朝末年刘伯温考上进士、初涉官场写起,由于他不懂官场规则,四次当官,四次出局,终于在最后一次辞官后与元朝廷彻底决裂,决心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在朱元璋多次邀请之下,欣然出山相助。刘伯温目光如炬,洞察大势,帮助朱元璋一步步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扫平四海,成就了大明王朝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之功。
    普及读物23.2万字
    12.2万人气
  • 会员
    《大宋帝国三百年》以正史为基础,以野史和民间传说为作料,对赵匡胤开天辟地五十余年的历史故实进行了全景再现。既忠实于历史原貌,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见,字里行间蕴味深远。细密处丝丝入扣,宏大处惊心动魄,呈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大历史图画。
    普及读物144万字
    11.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作者醉罢君山是天涯“煮酒论史”首任版主,讲史写实有趣,超百万粉丝追捧。70万字鸿篇巨作,覆盖三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为你解开三国所有谜团。立足史料,跳出演义视角,抛开历史偏见,不尊刘,不贬曹,不忽视东吴,还原三国史真实面貌。青年学者《冷峻的良心》作者押沙龙、文史作家《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觉仁联袂推荐。
    普及读物68.8万字
    11.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述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惊心动魄的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必将使您欲罢不能。
    普及读物21.1万字
    11.5万人气
  • 会员
    《品三国》是易中天对三国风云变幻的局势和英雄人物的分析。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易中天先生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普及读物37.9万字
    11.5万人气
  • 会员
    与其说是一部清晰的春秋战国史,不如说是一部有趣的春秋战国故事大全。春秋战国,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石,塑造了中国人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价值观。本书中众多关键的历史人物悉数登场,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商鞅变法、围魏救赵、问鼎中原、百家争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荆轲刺秦、赵氏孤儿……一个个人物轮番登场!一幕幕好戏接连上演!用一个个故事,清晰地梳理出从郑庄公到
    普及读物119万字
    11.4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即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出现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
    普及读物17.9万字
    11.3万人气
  • 会员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
    普及读物22.7万字
    11.3万人气
  • 会员
    历史是不忍细看的,细看之下,将会有太多的谜题和出人意料的答案。本书搜集大量被人遗忘、扭曲、误读篡改的中国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去芜取精,扫去历史的烟尘,呈现历史的细节,揭露历史的真相,让你了解历史的鲜活与沉重,温情与残酷,引导你走进历史的深处,看千年车水马龙的流转,阅人世百味杂陈的沧桑。
    普及读物48万字
    11.1万人气
  • 会员
    一个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温伯陵的文章,既有细节故事,又有
    普及读物18.9万字
    10.7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