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太后的一言支持,载湉大张旗鼓地推行变法。正在这个当口,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
六王爷恭王奕薨逝了。
对于这位传奇王爷,初来乍到的我知之甚少。以我对他有限的认知,大抵可以勾勒出这样的形象:
恭王原本是道光帝的第六子,而载湉的义父咸丰帝奕詝原是第四子。恭王是康慈太妃所出,而咸丰帝则是全妃所出。
深得道光帝寵幸的全妃早逝,其子奕詝就由康慈太妃抚养。故而幼时恭王与咸丰感情甚笃,但是,随着二人年龄渐长,老六恭王渐渐崭露头角,而老四咸丰则处处技不如人。其后,道光考察皇子学业,老四咸丰师傅杜受田教导咸丰“藏拙示孝”、“藏拙示仁”两条计策,终于战胜老六,夺得帝位。才华出众的老六仅封“恭亲王”。
咸丰称帝后,对康慈太妃封太后的事拖延敷衍,爱母心切的恭王不得已假传圣旨,咸丰违心地册封太后,而将康慈埋进了妃园寝,仅仅用些黄色琉璃瓦作区别!
康慈对奕詝原有养育之恩,但奕詝却如此绝情,从此咸丰与恭王暗生嫌隙。以至于英法联军进犯京师,咸丰把议和重担丢给恭王,自己逃往热河,临死也拒绝见六弟。
肃顺等八大臣专权,太后紧急调回恭王,发动政变,恭王再次掌权。后来太后借故,将恭王驱出朝廷,换上载湉的父亲醇王辅政,恭王因此赋闲十年。
直到甲午之战,恭王复出。因他深知太后老辣,载湉绝非对手,因此一直制衡两宫,从中调停。十年磨难,使他锐气销尽,在政事上亦毫无建树。
恭王久病,临终前的一日,我随同太后与载湉前往恭王府探视。这座曾是和珅府邸的雄壮王府,如今也显得寂寞、萧条。
我记得当太后问起翁师傅能否重用的时候,恭王说了一句重话。
老王爷颤颤巍巍地说道:“聚九州之铁,不可铸此大错。”
载湉的脸色瞬间阴郁起来。
但是恭王已是将死之身,他不顾载湉的反应,对这个皇帝侄子道:“皇上……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不必见……只要……只要条陈进见……”
可此时载湉的决心已经如同箭在弦上,他根本听不进恭王老生常谈的话,只得应道:“六叔养着吧。”
太后心情沉重,她一直立在恭王牀头,但是问话极少。但她的眼睛时时留神载湉和恭王,仿佛怕恭王拖着最后一口气,向她的养子传授什么“机宜”。
恭王毕竟没有留下什么“秘计”,他带着无限的不甘、带着与太后的恩恩怨怨,与世长辞了。
在他的身后,载湉踌躇满志、太后虎视眈眈,新的一场龙争虎斗即将开始。我,但愿左右逢源,平安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