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风卷残云

长安的深秋,寒风裹挟着枯叶在街巷间打着旋儿。林羽摩挲着案头未干的墨迹,孙策的回信还温热,墨迹却已晕染出几分诡谲。结盟的墨迹未干,袁绍突袭陈留的消息便如惊雷炸响,让整个局势愈发混沌难测。就在此时,一道加急军报如雪片般飞入丞相府。

“报!”一名斥候浑身浴血,跌跌撞撞闯入大堂,“雍州急报!韩遂麾下大将阎行率两万铁骑突袭陈仓,驻守将领拼死抵抗,城防岌岌可危!”

林羽手中的竹简“啪”地坠地。他早料到西凉内乱会生变故,却没料到韩遂竟会在此时突然发难。陈仓乃长安西大门,一旦失守,韩遂的铁骑便能长驱直入,与袁绍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立刻召集众将!”林羽沉声道,目光扫过阿福,“派人快马加鞭,告知驻守潼关的文聘,命他分出三千精兵驰援陈仓。再传信给冀州,探听袁绍出兵陈留的真实意图!”

半个时辰后,未央宫议事厅内气氛凝重。文聘、陈群等将领神色严峻,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将局势衬得愈发凶险。

“韩遂突然出兵,恐怕与袁绍有关。”陈群展开一卷密报,“据暗桩传来的消息,袁绍早与韩遂有书信往来,承诺事成之后将雍州西部划给他。”

林羽一拳砸在案几上:“果然如此!袁绍这是要断我右臂,让我首尾难顾!”他盯着地图上陈仓的位置,沉思良久,“文聘将军,你即刻率领本部人马前往陈仓,务必守住城池。卫宏,你留守长安,加强城防,同时征调民夫加固城墙。”

“大人,那与孙策的结盟...”阿福忍不住问道。

“按计划进行!”林羽目光如炬,“曹操虽暂缓南征,但迟早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尽快与江东达成盟约,形成掎角之势。”

就在文聘率军驰援陈仓的同时,林羽派往江东的使者也抵达了建业。建业城内,战船林立,旌旗蔽日,孙策正亲自操练水军。听闻长安使者到来,孙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在点将台召见了使者。

“林羽当真愿助我统一江南?”孙策把玩着手中的佩剑,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使者恭敬行礼:“回禀孙将军,丞相所言句句属实。如今曹操势大,唯有我等联手,方能与之抗衡。战后,丞相愿以汉室之名,承认江东自治。”

孙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深知,与林羽结盟虽能抵御曹操,但也意味着要放弃吞并荆州的大好时机。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赶来,在孙策耳边低语几句。孙策脸色骤变,挥退众人。

原来,就在林羽使者抵达建业的同时,曹操的密使也悄然来到江东。曹操许诺,只要孙策按兵不动,战后便将荆州南部三郡划归江东,还可封孙策为吴王。这条件不可谓不诱人,让孙策陷入了两难境地。

“告诉林羽,盟约之事,容我再做考虑。”孙策冷冷地对使者说道,“三日后,我自会给你们答复。”

使者离开后,孙策独自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陷入了沉思。他想起父亲孙坚的遗言,想起自己多年来南征北战的艰辛,心中矛盾不已。一边是曹操的利诱,一边是林羽的承诺,究竟该如何抉择?

与此同时,陈仓城外,一场惨烈的厮杀正在上演。阎行率领的西凉铁骑如潮水般冲击着城墙,箭矢如雨,喊杀声震天。文聘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在城头来回奔走,鼓舞士气。

“放箭!投石!”文聘声嘶力竭地喊道。城墙上的士兵们奋力还击,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向敌军。然而,西凉军攻势太猛,陈仓城墙多处出现裂缝,守军伤亡惨重。

“将军,西北角城墙快守不住了!”一名校尉焦急地喊道。

文聘抹了把脸上的血污,大喝一声:“随我来!”他带领一队精锐士兵,冲向西北角。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支援军如神兵天降般杀来。原来是林羽派来的三千精兵及时赶到。

“杀!”文聘振臂高呼,率军从城内杀出。阎行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军。陈仓保卫战虽然取得胜利,但守军也伤亡过半,城池损毁严重。

陈仓的捷报传来,林羽却并未感到轻松。他深知,韩遂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更让他忧心的是,江东那边迟迟没有消息,不知孙策究竟作何打算。

就在林羽焦急等待时,许昌传来密报,曹操已平定陈留之乱,正亲率大军返回许昌。与此同时,袁绍的军队也开始后撤,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林羽敏锐地察觉到,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大人,江东使者回来了!”阿福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信。

林羽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件,脸色却瞬间阴沉下来。原来,孙策最终选择了与曹操结盟,条件是曹操南下时,江东按兵不动,战后将荆州南部划归江东。更过分的是,孙策还在信中要求林羽放弃雍州,以表诚意。

“欺人太甚!”林羽怒不可遏,将信件狠狠摔在地上,“孙策背信弃义,与曹操狼狈为奸!传令下去,立刻召回所有在江东的使者,断绝一切往来!”

局势急转直下,林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曹操、袁绍、孙策三方势力形成微妙的平衡,而他却成了众矢之的。就在这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韩遂联合马腾,集结五万大军,再次向陈仓发起进攻。

“大人,陈仓恐怕撑不了多久了。”陈群神色忧虑,“我们的兵力分散在各处,短时间内难以集结足够的援军。”

林羽沉思良久,突然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传令下去,放弃陈仓!让文聘将军率军退守散关,利用地形优势,阻敌西进。”

“放弃陈仓?”众将闻言,纷纷露出震惊之色。

“不错!”林羽目光坚定,“陈仓已成孤城,死守只会白白消耗兵力。散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守住散关,韩遂便难以西进。同时,我们可借此机会,重新部署兵力,寻找破局之机。”

就在林羽调整战略的同时,长安城内却出现了新的危机。由于战乱不断,粮食短缺,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趁机煽动百姓闹事,长安城人心惶惶。

“大人,再不想办法,恐怕会出大乱子。”阿福焦急地说道。

林羽眉头紧皱,深知粮食问题若不解决,不仅会动摇民心,还会影响军心。他当即下令,从府库中调拨所有存粮,优先供应军队和百姓中的老弱病残。同时,派人前往益州,向刘璋借粮。

“大人,刘璋与我们素来不和,岂会轻易借粮?”陈群担忧道。

“我自有办法。”林羽微微一笑,“派人告诉刘璋,只要他肯借粮,战后我愿将汉中东部的几个县划给他。”

在林羽的努力下,益州终于同意借粮。粮食的到来,暂时缓解了长安的危机,民心也逐渐稳定下来。然而,军事上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韩遂的大军已经逼近散关,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散关之上,文聘望着远处尘土飞扬的敌军,心中五味杂陈。陈仓的失守,让他倍感愧疚。他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守住散关,为长安争取时间。

“将士们!”文聘站在城头,大声喊道,“散关是长安最后的屏障,我们身后就是家园,就是百姓!今日,我们唯有死战,方能不负丞相重托!”

士兵们群情激昂,齐声高呼:“死战!死战!”

韩遂的军队很快兵临城下。他望着高耸的散关,冷笑一声:“文聘,我劝你还是趁早投降,免得白白送死!”

文聘回应道:“韩遂,你助纣为虐,与袁绍狼狈为奸,天理难容!有本事,就来攻城!”

韩遂大怒,当即下令攻城。一时间,箭矢如蝗,攻城车隆隆作响。散关守军拼死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就在散关激战正酣时,林羽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亲自率领一万精兵,绕道子午谷,准备奇袭韩遂的后方。子午谷道路崎岖,行军艰难,但林羽深知,唯有出其不意,方能扭转战局。

“大人,此去凶险万分,还请三思。”陈群劝阻道。

林羽神色坚定:“如今局势危急,若不冒险一试,必败无疑。你留守长安,替我稳住大局。我若成功,韩遂必退;若失败...”他顿了顿,“长安就交给你了。”

就这样,林羽率领大军,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凶险的道路。长安城的百姓们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丞相能平安归来,力挽狂澜。

夜幕降临,子午谷内漆黑一片,只有零星的火把在黑暗中闪烁。林羽骑着战马,走在队伍最前方,眼神坚定而又充满忧虑。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自己的生死,更关乎汉室的存亡,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

而在千里之外的江东,孙策望着北方,心中也充满了矛盾。他知道,与曹操结盟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也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旦曹操统一北方,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江东。可如今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

许昌城内,曹操望着地图,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袁绍、孙策、韩遂,各方势力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在他看来,林羽已是强弩之末,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乱世之中,风云变幻莫测。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权力、地盘和利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而林羽,这位一心想要复兴汉室的丞相,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他能否力挽狂澜,打破这困局?又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天下一个太平?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