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柴房惊变

第六章柴房惊变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黄芪叶上,程雨晴已经在地里忙活了一个小时。昨夜几乎没睡,那些种子的秘密和粮管所的惊险遭遇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锄头砸在土块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叩问着更多未解的谜团。

“晴晴。“

母亲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程雨晴抬头,看见陈桂芳拄着竹杖站在那里。晨光中,母亲的身影比往日挺拔了些,脸色也红润了不少。

“妈?您怎么来了?“程雨晴连忙扔下锄头迎上去,“医生说您需要静养。“

陈桂芳摆摆手,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给你送早饭。刘婶烙的葱花饼,趁热吃。“

母女俩坐在田头的槐树下。程雨晴咬了口饼,酥脆的饼皮簌簌掉渣,葱香混着芝麻香在口腔里弥漫。这是她小时候最爱的味道。

“妈,“程雨晴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直接问,“粮管所那些种子...您一直在做试验?为什么不告诉我?“

陈桂芳望着远处的麦田,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一开始是怕你担心。后来...“她转头看向女儿,“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愿意留在土地上。“

一只红蜻蜓停在陈桂芳的竹杖上,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那些笔记被盗,您知道是谁干的吗?“

“张富贵没那个脑子。“母亲冷笑一声,“是有人指使他。“

程雨晴心头一跳:“'丰禾种业'的王立群?“

陈桂芳猛地转头,竹杖“咚“地敲在地上:“你见到他了?“

程雨晴把粮管所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随着讲述,母亲的手指紧紧攥住竹杖,指节发白。

“那个畜生...“陈桂芳咬牙切齿,“二十年前他就来过,穿着同样的西装,说着同样的漂亮话...“

“二十年前?“程雨晴瞪大眼睛。

母亲的眼神飘向远方:“那时你才十岁。他假装是农业局的,要买你爷爷的种子。你爸差点上当,是我看出破绽...“

程雨晴突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翻出昨天偷拍的王立群照片:“是他吗?“

陈桂芳眯起眼睛,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就是他!虽然老了...但那副嘴脸...“她一把抓住女儿的手,“晴晴,这人手段狠毒,当年他...“

话未说完,远处传来摩托车的声音。林卫东带着小松来了,孩子手里还抱着那只集市上买的兔子。

“陈奶奶!“小松飞奔过来,献宝似的举起兔子,“我的兔子会站起来了!“

陈桂芳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笑眯眯地摸摸孩子的头:“真厉害!比你爸小时候强多了,他五岁时连小鸡都不敢抱。“

林卫东无奈地摇头,从车后座取下一个纸箱:“周师兄寄来的微型摄像头,还有...你的快递。“

程雨晴疑惑地拆开包裹,是一本崭新的《药用植物栽培学》,扉页上写着“赠雨晴——农大校友会“。

“我没订这书啊...“

“我托周师兄找的。“林卫东轻描淡写地说,“你不是想种药材吗?“

阳光穿过树叶的间隙,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程雨晴突然想起昨晚那行“给晴晴和她的林技术员“,耳根一阵发热。

小松已经拉着陈桂芳去看他发现的“秘密基地“了。林卫东蹲下来检查被毁的黄芪苗,眉头紧锁:“情况比想象的严重。王立群不会善罢甘休。“

程雨晴把母亲的话转述给他。林卫东听完,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我查了'丰禾种业'的背景。他们去年被国际农化巨头收购,专攻抗旱作物...最近股价异动,像是在为什么大事造势。“

“我们的种子...“

“没错。“林卫东眼神锐利,“如果能证明他们窃取地方品种,不仅专利无效,还要面临法律制裁。“

两人正说着,小松突然尖叫一声。程雨晴箭步冲过去,看见孩子跌坐在田沟里,兔子跑进了旁边的灌木丛。

“没事吧?“她一把抱起小松,检查他的膝盖。

“兔子...兔子跑了...“孩子抽噎着说。

陈桂芳已经利索地拨开灌木:“在那儿!别动,奶奶帮你抓。“

程雨晴惊讶地看着母亲矫健的动作,哪像个病人?正疑惑间,陈桂芳从灌木深处钻出来,不仅抱着兔子,还抓着一把野草。

“瞧瞧我发现了什么!“母亲眼睛发亮,“野生黄芪!长在咱家地界上,绝对是老种子自然繁殖的!“

林卫东接过那株植物仔细查看:“真是野生种...根系发达,叶片厚实...“他突然抬头,“程姐,这块地以前种过黄芪?“

陈桂芳抢着回答:“我婆婆那会儿种过,后来改种小麦了。没想到几十年过去,野生的还能长出来...“

程雨晴敏锐地注意到母亲话里的漏洞:“妈,您不是说咱家的地一直种小麦吗?“

陈桂芳的表情僵了一瞬,随即摆摆手:“偶尔轮作...记不清了。“

林卫东若有所思地看着那片灌木丛,突然大步走过去,拨开枝叶观察地面:“这里的土壤...颜色不对劲。“

程雨晴跟过去,发现灌木下的泥土呈深褐色,与周围明显不同。她蹲下身捻了捻,手感松软湿润,带着淡淡的药香。

“改良土。“林卫东断言,“有人特意处理过这片地。“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陈桂芳。老人叹了口气,拍拍衣襟上的草屑:“就知道瞒不过林家的孩子...跟我来。“

她领着众人绕过田埂,来到一块隐蔽的洼地。拨开茂密的杂草,眼前赫然出现一片整齐的田畦,种着各种程雨晴叫不出名字的植物。

“这是...“

“我的试验田。“陈桂芳骄傲地说,“二十年了,从你爸走后就开始弄的。“

程雨晴震惊地看着这片约半亩大小的秘密花园:规整的田垄间,不同品种的药材和小麦间作种植,每株植物都挂着标签,记录着编号和日期。边缘处,几丛野生黄芪花开正艳。

“您...一直在这里做实验?“程雨晴声音发颤。

林卫东已经蹲在田边,小心翼翼地检查标签:“'程林3号'与黄芪间作试验...天,这些数据...“

陈桂芳的眼睛闪闪发亮:“发现没?间作区的黄芪药效成分提高30%,小麦产量也增加了。“

程雨晴突然明白了一切:“所以您坚持让我回来...不只是为了那些小麦种子...“

“土地要多样化才有生命力。“母亲轻抚一株黄芪的叶子,“单一种植,再好的品种也会退化。我想着...要是你能把药材和小麦结合起来...“

小松突然扯了扯程雨晴的衣角:“阿姨,那个叔叔在偷看!“

所有人顺着孩子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树丛后,一个身影一闪而过。林卫东反应最快,箭步追了上去,但很快空手而归。

“跑得太快,没看清是谁。“他喘着气说,“但肯定在监视我们。“

陈桂芳脸色阴沉:“试验田暴露了...得赶快采收。“

四人立刻行动起来。程雨晴和林卫东负责挖取关键样本,陈桂芳带着小松收集种子。孩子虽然不懂大人们在忙什么,但帮忙装袋子的认真劲儿逗得陈桂芳直笑。

“跟你爸小时候一个样,“她捏捏小松的脸,“做事一丝不苟的。“

忙到日头西斜,总算把最重要的材料都收好了。林卫东提议把样本分开放置:“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程雨晴把一部分交给母亲带回,剩下的和林卫东分头保管。临走时,陈桂芳突然拉住女儿的手:“晴晴,明早陪妈去趟县城吧。“

“您身体...“

“没事。“母亲的眼神异常坚定,“有些事...该告诉你了。“

回村的路上,程雨晴和林卫东走得很慢。小松玩累了,趴在父亲背上睡得正香。夕阳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像极了一家三口。

“你妈妈...很了不起。“林卫东轻声说,“这些间作数据,够发三篇论文了。“

程雨晴看着远处起伏的麦浪:“我总觉得她还有事瞒着我...“

“明天就知道了。“林卫东调整了一下背上的小松,“对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给你。“

程雨晴打开一看,是几粒奇特的种子,形状像小月牙,泛着淡淡的金色。

“这是...“

“我爷爷留下的。据说是从XJ带回来的野生小麦,抗盐碱能力极强。“林卫东的声音很轻,“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种...也许可以和你妈妈的品种杂交试试。“

这份信任让程雨晴心头一热。她小心地收好种子,两人的指尖在暮色中短暂相触,又迅速分开。

“明天见。“在分岔路口,林卫东轻声说。

程雨晴点点头,看着他背着孩子走向农技站的背影。小松的脑袋随着步伐一点一点,像只打瞌睡的小鸟。

回到家,陈桂芳已经准备好了晚饭。饭桌上,她反常地话多,不停地给女儿夹菜,眼神却时不时飘向窗外。

“妈,您到底要带我去县城看什么?“程雨晴忍不住问。

陈桂芳放下筷子,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把老钥匙:“明天...去县医院后面的老档案室。那里有...你爸留下的东西。“

“我爸?“程雨晴的声音陡然提高,“他不是车祸...“

“是车祸。“母亲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但没那么简单。“

窗外,一轮满月升上树梢。月光透过窗户,在饭桌上投下清晰的影。程雨晴突然发现,母亲的手在微微发抖。

“您是说...爸爸的车祸和这些种子有关?“

陈桂芳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相框,轻轻擦拭:“明天...你就都明白了。“

相框里是程雨晴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站在一片金黄的麦田里,笑容灿烂。程雨晴突然注意到,照片角落里有个模糊的人影,隐约穿着浅色西装...

夜风吹动窗帘,带来远处池塘的蛙鸣。程雨晴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无法入睡。父亲去世时她才十二岁,记忆中的父亲总是笑呵呵的,喜欢把她扛在肩头看麦浪。

如果那场车祸不是意外...

月光移到了床头的笔记本上。程雨晴随手翻开,一页泛黄的纸片飘落出来。上面是父亲的字迹:“桂芳:试验很顺利,但有人盯上了。若我出事,把资料交给老林。“

程雨晴的手指颤抖起来。“老林“...是林卫东的祖父吗?

窗外传来细微的响动,像是树枝折断的声音。程雨晴警觉地坐起身,悄悄挪到窗边。月光下,一个黑影正蹑手蹑脚地靠近她家的柴房…窗外的黑影一闪而过,程雨晴屏住呼吸,手指紧紧攥住窗帘。月光下,那个佝偻的身影正试图撬开柴房的门锁,动作熟练得令人心惊。

她轻手轻脚地摸出手机,拨通了林卫东的号码。三声铃响后,电话被接起,对方却没有出声。

“有人在我家柴房...“程雨晴压低声音。

“看到了。“林卫东的声音异常清醒,“我从后墙绕过去,你守着前门。“

程雨晴这才意识到,他可能已经在附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顾不上细想,抄起门边的铁锹就往外走。

柴房门前,黑影已经撬开了锁。程雨晴借着月光看清了那人的侧脸——张强,张富贵的侄子,前几天在拖拉机上冲她吹口哨的小伙子。

“站住!“她大喝一声,铁锹横在身前。

张强吓得一哆嗦,手里的麻袋掉在地上,几株带着泥土的植物散落出来——是母亲试验田里的药材!

“我...我就是...“张强结结巴巴地后退,突然转身想跑,却撞上了一堵肉墙。

林卫东不知何时已经堵住了后路,手里拎着一根粗木棍,眼神冷得像冰:“半夜偷药材?张富贵教的?“

“不关我叔的事!“张强慌了神,“是...是王经理给钱让我...“

程雨晴捡起一株被折断的黄芪,心疼得手指发抖:“就为这点钱,毁别人的心血?“

林卫东一把揪住张强的衣领:“王立群在哪?“

“县...县城的金穗宾馆...“张强腿软得几乎站不住,“他说只要再拿到陈婶的配方笔记,就给我五千...“

程雨晴和林卫东交换了一个眼神。林卫东松开了手,声音低沉:“回去告诉王立群,再敢打程家的主意,我们就带着所有证据去省农业厅举报。“

张强连连点头,跌跌撞撞地逃走了。程雨晴蹲下身,小心地收拾散落的药材:“这些还能救活吗?“

林卫东帮她捡起最后一株:“根系完好,应该可以。“他顿了顿,“明天还去县城吗?“

“去。“程雨晴坚定地说,“我妈显然知道更多。“

月光下,林卫东的轮廓显得格外分明。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点头:“我送小松去刘婶家,早上七点来接你们。“

回到屋里,程雨晴发现母亲已经醒了,正坐在堂屋等她。

“抓到了?“陈桂芳平静地问,仿佛早有预料。

“张强,偷药材的。“程雨晴把抢救回来的植物放在桌上,“妈,王立群为什么这么执着?“

陈桂芳的手指轻轻抚过药材的叶片:“因为这些...“她突然咳嗽起来,比以往都要剧烈。

程雨晴连忙倒水拍背,等母亲平复下来,发现掌心里竟有一丝血迹。

“妈!我们马上去医院!“

陈桂芳摆摆手:“老毛病了...明天先去县城。“她紧紧抓住女儿的手,“有些事...必须让你知道了。“

这一夜,程雨晴辗转难眠。天蒙蒙亮时,她终于迷糊了一会儿,却梦见父亲站在金黄的麦田里向她招手,嘴里说着什么,可她怎么也听不清。

清晨六点半,程雨晴已经收拾妥当。她换上一条简单的牛仔裤和T恤,把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母亲罕见地穿了件藏青色外套,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重要场合。

林卫东准时到了,摩托车后座绑着两个头盔。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衬衫,袖口整齐地卷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

“早饭。“他递给程雨晴一个保温袋,里面是热腾腾的包子,“小松非要给你带的。“

程雨晴心头一暖:“替我谢谢他。“

去县城的路上,陈桂芳坐在摩托车中间,母亲的身子比想象中轻,隔着衣料能摸到凸起的脊椎骨。程雨晴紧紧搂着母亲的腰,生怕一个颠簸就把她震散了架。

县医院是栋六层的白楼,在朝阳下泛着冷光。档案室在后院一栋独立的小平房里,门口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

陈桂芳掏出那把老钥匙,却打不开新换的锁。正当三人犯愁时,一个白发老人从主楼方向走来。

“老陈家的?“老人眯着眼打量陈桂芳,“我是老赵啊,当年和老程一个科室的!“

陈桂芳眼睛一亮:“赵大夫!您还在这儿?“

“退休返聘的。“老赵笑着掏出钥匙,“来看老程的东西?二十年了...总算来了。“

档案室比想象中宽敞,但堆满了发黄的病历和文件柜。老赵带他们走到最里面的一个铁柜前,掏出另一把钥匙:“一直替你保管着...老程说过,总有一天你们会来。“

铁柜打开,里面是十几个牛皮纸档案袋,整齐地码放着。陈桂芳的手微微发抖,抽出最上面的一袋,递给程雨晴。

“你爸留下的...看看吧。“

程雨晴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本笔记本和几张化验单。扉页上父亲的字迹依然清晰:“1989-1992年抗旱小麦与药用植物协同栽培记录“。

“这是...“

“你爸的研究。“陈桂芳轻声说,“他发现了小麦和黄芪间作的秘密...可以提高两者活性成分。“

林卫东凑过来,眼睛越瞪越大:“这些数据...超前了至少二十年!“

程雨晴快速翻阅着笔记,父亲工整的字迹间夹杂着各种手绘图表和数据。最后一页的日期是父亲去世前三天,写着:“突破性进展!与林教授确认,'程林1号'的抗旱基因可转入药用植物。王姓商人可疑,已拒绝其收购要求。“

她的手指抚过那行字,喉咙发紧:“爸是因为这个...“

陈桂芳点点头,眼泪无声滑落:“他骑车去县里给林教授打电话...回来的路上...“

老赵叹了口气:“当年我就怀疑不是普通车祸...肇事司机跑了,现场有刹车痕,像是故意的。“

林卫东突然问:“王立群那时候多大?“

“二十出头吧,“陈桂芳回忆道,“刚进'丰禾'当销售员...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技术总监。“

程雨晴合上笔记本,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父亲用生命保护的研究,如今又被同一个人盯上,这难道是宿命?

“妈,我们报警吧。“

陈桂芳摇摇头:“二十年了...没证据。“她突然抓住女儿和林卫东的手,“但我们可以完成你爸和林教授未完成的事。“

离开档案室时已近中午。程雨晴提议去金穗宾馆找王立群对质,被林卫东拦住了:“先和周师兄商量,走正规途径。“

正说着,天空突然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三人匆忙躲进路边的小卖部,雨幕瞬间遮蔽了视线。

“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小卖部老板摇着蒲扇说,“气象台发了暴雨预警哩。“

程雨晴的手机响了,是周毅:“检测结果出来了!'程林3号'的抗旱基因非常独特,院里决定列入保护计划,下个月就拨专项资金!“

她开免提让大家一起听。周毅兴奋的声音夹杂着雨声:“卫东,院长点名要你当项目联络人!还有程小姐,院里想聘你当特约技术员,负责原地保护...“

挂断电话,程雨晴和林卫东面面相觑,一时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转机。陈桂芳却突然挺直了腰板,眼睛亮得惊人:“老程...你看到了吗...“

雨越下越大,小卖部的灯泡在风中摇晃,投下晃动的光影。林卫东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时浑身湿透:“刘婶说小松发烧了,我得赶紧回去。“

“我们跟你一起!“程雨晴急忙站起来。

林卫东摇摇头:“你妈不能淋雨。我叫了出租车,你们等雨小点再回。“

他冲进雨里的背影让程雨晴心头一紧。陈桂芳突然说:“跟上去吧。“

“可是您...“

“我坐出租车回。“母亲的眼神异常坚定,“那孩子需要你。“

程雨晴咬了咬唇,抓起背包冲进雨幕。雨水瞬间浸透了衣服,凉得刺骨。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追着林卫东的身影,终于在路口赶上了他。

“你...!“林卫东又惊又怒,“胡闹!“

程雨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小松也是...我重要的孩子!“

这句话让林卫东愣住了。雨水中,他的眼神软了下来,突然脱下外套罩在程雨晴头上:“那就跟紧了!“

两人冒雨跑到车站,挤上了最后一班回村的客车。车厢里挤满了人,程雨晴紧贴着林卫东站着,能感觉到他身上的热气和雨水的气息。一个急刹车,她撞进他怀里,手无意间碰到他的左臂,触到一道凸起的疤痕。

“这是...“

“大学时实验事故。“林卫东轻描淡写,“硫酸溅到了。“

程雨晴轻轻抚过那道疤,心里泛起一阵酸楚。这个男人身上有太多她不知道的故事。

回到村里已是傍晚。小松的高烧退了,正窝在刘婶怀里喝粥。看到程雨晴和林卫东湿淋淋地出现,孩子眼睛一亮:“程阿姨!爸爸!“

程雨晴顾不上换衣服,冲过去摸小松的额头:“还难受吗?“

小松摇摇头,举起手里的兔子玩偶:“刘奶奶给我做的!像不像小白?“

林卫东站在门口,看着程雨晴和孩子互动的样子,眼神柔和得不可思议。刘婶笑眯眯地递来干毛巾:“桂芳姐刚来电话,说她在县医院住下了,医生非要观察一晚。“

程雨晴心头一紧:“她没事吧?“

“好着呢!“刘婶笑道,“说是碰上了老同学,非要留她复查。“

夜深了,小松睡熟后,林卫东执意送程雨晴回家。雨后的村庄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月光照在积水的路面上,碎成千万颗星星。

“谢谢你今天...“林卫东突然开口,“小松很久没这么开心了。“

程雨晴踢着路上的小水洼:“他很可爱...像你。“

两人沉默地走了一段,林卫东突然问:“你真的愿意当特约技术员?意味着要长期留在村里...“

“我早该回来了。“程雨晴仰头看着满天星斗,“这里才是我该在的地方。“

林卫东的脚步停了下来。程雨晴转身看他,发现月光下他的眼睛亮得惊人。

“程雨晴,“他少见地叫她的全名,“等基地建起来...我有话想对你说。“

程雨晴的心跳突然加速,脸颊发烫:“现在不能说吗?“

林卫东摇摇头,嘴角微微上扬:“再等等...等一切都安稳下来。“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这微妙的时刻。两人默契地继续往前走,肩膀偶尔相碰,又迅速分开。这一刻的暧昧与期待,比任何告白都令人心动。

回到家,程雨晴发现桌上多了个信封,是母亲留下的。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和一把钥匙。照片上是年轻的父母站在试验田里,中间是穿白大褂的林教授,三人笑得灿烂。背面写着:“1992年夏,'程林1号'首次丰收“。

钥匙上挂着个小木牌,写着“县农业银行-保险箱“。

程雨晴摩挲着那把钥匙,突然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她不是在交代后事,而是在帮女儿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一扇通往父亲未竟事业的大门。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程雨晴拿出手机,给林卫东发了条信息:“明天一起去县农业银行吧,我妈留了东西。“

回复几乎是立刻就到了:“好。小松退烧了,睡得正香。“

程雨晴想了想,又发了一条:“晚安,明天见。“

她盯着屏幕,直到“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出现,然后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晚安。“

简单的一个词,却让她心头涌起一股暖流。程雨晴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的蛙鸣,第一次感到,这个她曾经一心想逃离的村庄,如今成了最温暖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