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警惕“规模不经济”的陷阱

案例回顾

小米像所有火爆一时的创业公司一样,一度沉迷于快速扩张,片面地追求商品交易总额的高速增长。这个阶段的小米不再专注,分散了研发资源,被外界批评为“杂货铺”。在此期间,小米公司出现了一个反面教材——研发非智能波轮洗衣机。

一开始,小米从1999元的10kg智能滚筒一体机切入市场。由于该产品的智能技术领先、性能良好、设计精美、做工扎实,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然而,小米研发团队急于实现规模增长,又很快开发了售价799元的非智能波轮洗衣机等传统产品。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小米的非智能波轮洗衣机在性能和体验上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价格略占优势,材料品质较好一些。与小米的爆品相比,它并不能给用户带来独特的体验和价值。而且推出一款新产品,意味着存货单位、开发成本、市场成本、售后客服成本、仓储物流成本、销售运营管理成本都随之增加。同时,公司还稀释了原本要投入到核心业务上的资源。这就让小米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陷阱。

1.什么是“规模不经济”的陷阱

小米一直是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爆品、经营粉丝的,非常依赖用户带来的口碑与流量。刚开始,小米专注于打造爆品,爆品经过互联网的发酵很快聚集了庞大的流量,流量会吸引特定的用户群体,并将其转化为小米的忠实粉丝。由“米粉”组成的社群是公司最宝贵的用户资源,也是小米的市场基本盘。

其实,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只要把握住了风口,运营状况良好,就能很快发展壮大起来。该公司的业务也会随之由单一变得多元,以便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原本公司只要专注核心业务,服务基本盘的用户群体,就能获得可观的流量。然而,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和业务类型的不断拓展,公司服务的用户群体也变得更多元化。

为了满足多元化的用户群体,以换取更多的流量,小米在智能滚筒一体机获得成功后,又企图在非智能波轮洗衣机领域打开局面,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款产品并没有给小米的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和超预期的体验,自然就得不到用户的高认可度。

公司规模越大,投入越多,效率反而越低,最终不仅流量没有增加,真实用户还未能实现有效的增长。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经营现象就是“规模不经济”的陷阱。

2.揭开流量的奥秘

在互联网时代,不是不能追逐流量,而是不能迷失在盲目追逐流量的漩涡中。急功近利的思维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是灾难,对于一家成熟的公司也是危机。要想避免“规模不经济”的陷阱,就要正确地认识流量,弄清流量背后隐藏的规律。

流量按照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商流量、新媒体流量;按照用户的触达和运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域流量、私域流量;按照收费与否,可以分为免费流量和付费流量。不管是哪种划分方式,流量的源头都是公司可以影响的潜在用户。只有先付出经济上或情感上的各种成本,才有希望把潜在用户转化为真正会消费的真实用户。

如今的流量市场已经进入算法时代。流量的分配并不完全取决于用户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是算法推荐的结果。一篇文章或一个视频火不火,往往需要经过算法进行标签化、个性化推荐,并且经过多个流量池的大力推送。我们之所以经常看到关于某个热点话题的视频扎堆出现,就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推荐的结果。

基于算法形成的流量和产品自身的品质都是爆品走红的前提。为了追求营业收入翻番,小米试图用精细的流量操盘在传统波轮洗衣机的领域打造爆品。谁知这种方法并没有催生爆品,反而让小米多了一个反面教材。小米分散了研发资源,其推出的产品本身也不如智能滚筒一体机那么惊艳。这种业务扩张并不能为小米积累智能手机、智能生态的新用户,无法实现真正的用户增长。

3.用户比流量更重要

经过这次受挫,小米痛定思痛,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核心战略和追求真实用户的增长上。真实的用户增长比表面的流量虚高对公司的发展更重要。流量只是结果,用户才是根本,得用户者得天下。

如今,小米壮大了,业务变得多元化了,那该如何避开“规模不经济”的误区,让组织保持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实现用户增长呢?

小米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业务模型。公司是从MIUI系统、智能手机和小米社区开始获得种子用户的,然后种子用户传播口碑为小米社区引流,再加上小米网、小米商城App,使公司沉淀了更多用户。

事实上,小米的营销模式打造了一个围绕用户展开的流量闭环。这个闭环从三个维度持续发展:

一是硬件——智能手机、电视、智能硬件等。

二是零售渠道——小米网、各大电商、小米之家、有品等。

三是互联网——MIUI系统、云服务、人工智能小爱同学、金融科技等。

这个流量闭环曾经是严密的,但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该闭环出现了明显的缺口。小米在全网电商和新媒体平台上的官方账号矩阵,表面上增长了流量。可是,小米从新平台上获得的用户有些并不能沉淀到内部体系中,流量获取的成本也日益增加,造成了“规模不经济”的被动局面。

与其一味地追求流量规模的扩张,不如升级流量闭环,进行真正有效的流量转化。

4.打造共赢的流量闭环

2021年,小米公司启动了小米社区重建计划,对原有的产品、团队和运营策略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打通了公司内部各条业务线,强化了与“米粉”和目标用户的深度沟通,同时还启动了小米顾问计划,邀请“米粉”来公司现场交流和解决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重塑流量闭环,实现用户的真正增长,从而沉淀更多真实的新核心用户。

此外,小米重塑流量闭环的行动,不仅是针对用户,还针对合作伙伴。

创业初期的小米几乎不需要合作伙伴,而是直接跟用户进行沟通。这个做法最大程度地减低了创业初期的营销成本和渠道成本。可是,小米还因此在多个领域把其他人都变成了竞争对手。

真正高质量的流量闭环,不应该是孤家寡人的闭环,而应该是一个合作与共赢的闭环。小米推出了生态链战略,让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小米模式的高效体系,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效率提升以及升级迭代。

于是,小米在产业上游推进产业投资,重构供应链,攻克技术瓶颈,在产业下游向更多的渠道合作方打造新零售。让合作伙伴受益,为用户创造更多真正的价值,这才是解决流量和转化的问题、避开“规模不经济”的陷阱的正解。

要点提炼

(1)“规模不经济”是:过度追求流量,忽视真实用户的增长,结果导致规模越大,效率越低,最终没办法给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

(2)流量有多种划分方法,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流量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算法。

(3)用户比流量重要。只有打造围绕用户的流量闭环,才能避免流量的无序扩张,实现真正的用户增长。

(4)流量的闭环不应该是完全封闭的,而是一个能让用户与合作伙伴都受益的共赢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