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标管理问题

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制定的依据

在设定目标与目标体系上,都并非主观臆想,它的依据关键为主观、客观的需求以及客观的环境(图1-2)。在此之中,主观需求指的是职业教育内主体发展的需求;客观需求指的是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之宏观、中观及微观的环境。此处的宏观环境指的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与法律、技术六大因素;此处的中观环境指的是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紧密联系,可以直接对体系运行产生影响的各类外部力量与客观因素,它包含现有竞争者、职业教育消费者、生源供给者、职业教育替代方式、潜在竞争者和协作业务者等;此处的微观环境也被称为内部环境,指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文化环境与物质总和。

图1-2 目标体系制定依据图

总而言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就是以总体的改革要求作为前提条件,根据微观、中观、宏观环境内的约束机制,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受教育主体发展需求的动力机制双方面的判断,最后通过分析和论证能够得到的,通过各级分项目标构建起的互相关联又互相独立的构建目标集合。

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制定的原则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不但对其建设内容产生决定影响,对构建目标体系也产生决定影响。就上述分析能够看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不但有历史沉积,也有愿景期盼;不但是国内改革提出的需求,也是国际交流发出的召唤;不但有内部变革动力,也存在着外部调适压力。它建设的背景有着复杂性、发展性以及变化性,势必需要将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构建起来。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就宏观而言,势必需要对社会政治经济需求积极响应;就微观而言,势必需要和职业主体多样化学习及发展需求积极呼应。并于内外两重动力推动之下,由低层次向着高层次逐步发展,由被动适应朝着主动改革的方向发展。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势必需要以“适应性”总体要求为中心,把握五个原则。也就是于时间维度方面对“传承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原则加以把握;于空间维度方面对“内部协调衔接完善,外部开放适应引领,内外互动共生发展”原则加以把握;于“环境-体系-主体”关系链方面对“坚持以人为本、消弭外部矛盾、调和内部矛盾”原则加以把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体方面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职普通融”原则加以把握;于视野方面对“扎根区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原则加以把握。

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分解的原则

目标分解作为目标实施之基础与前提,目标分解的好与坏,对目标实现以及整体管理绩效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准确地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目标进行分解,并将科学目标体系构建起来,就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对总体目标进行制定与分解,看上去是十分简单的一件事,假如上升至规范化、科学化、技术化层面,制定与分解目标就会变成要仔细思考的关键性问题。这部分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将会对绩效考核的公正与公平产生影响。因此,人们按照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于实践内总结与发展,获得了SMART原则,它包含具体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五个原则。此外,“百分之百原则”也是需要遵循的关键原则。

(1)具体性原则

也称为明确性原则,它要求以清晰而准确的语言对工作目标任务或是作业行为需实现的标准做出描述。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说,目前的政策基本还属于较为模棱两可的行动纲领,没办法有效地将改革目标传达至各级实践者,所以没办法评判以及衡量改革结果。由此能够看出,具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每一个目标都具备确切的依托项目、确切的衡量结果的标准、确定的实现目标的措施、确切的完成时间期限、确切的资源配置要求等,进而使得实施项目的一方可以时刻清晰地掌控自身承担的改革项目进展程度、结果实现状况、需要改进的措施、接下来还需完成的工作任务等。

(2)可测量性原则

也就是衡量性原则,这就需要工作目标任务或是作业行为最终结果都能够量化,可以借助一个或一组确切数据当成衡量是否实现目标的依据。对于现阶段所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步走”战略目标来说,很难于时间节点终止时评价或是衡量改革目标,所以就没办法判断改革目标是不是真的得到实现。比如,第二步改革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初步构成基本架构,“初步”与“基本”属于怎样的量的指标?“架构”外延详细是什么?当然,并非任何目标都能够被衡量,但是却能够作出量化处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步走”战略目标依旧为纲领性行动指南,它们还要进一步细化,也就是遵守“能量化尽量量化,无法量化的才同意质化”这一基本思想,避免在设置目标时运用副词、形容词等主观的、模糊的、不能衡量的描述,明确制定目标者和考核目标者间构建起规范、统一、清晰及能够度量的标准,比如将目标达成数量、成本、质量、时间、上下级间满意程度等界定好。当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也存在层次之分,假如中观层次目标依旧无法被衡量,那就需要根据工作流程或是其他合适标准,继续对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直至这部分目标可以被衡量。

(3)可实现性原则

指的是设定的目标势必是目标实施者的精力、能力、权利、资源范围、职责能够到达的,而非依靠行政命令、不切实际、强制地向目标实施者分配的。这就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建设目标在向详细实施者分配时,需要尽量邀请实际参与制定目标者,并和其余与目标任务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确保拟定出的工作目标与实施组织及个人间实现一致,不但需要使得实施者有足够的工作内容,还需要确保工作目标具备实现可能性。

(4)相关性原则

指的是两个目标间需要具备关联性。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言,因为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对质量提升产生影响,规模发展目标与质量发展目标需要互相关联,如若不然,那么即便实现了规模发展目标,也不具备很大的实际意义。

(5)时限性原则

就是要求制定出的每个目标都需要具备确切的时间截止期限,缺少时间限制类目标不但会产生人浮于事、消极对待的作风,还会引发严重浪费,致使最后出现结果考核不公与困难。事实上,每一个目标具备的时间限制也是对目标权重的暗示,也就是轻重缓急程度。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言,“三步走”这一战略目标也只是一个宽松的时间建议,并且该战略并未对每一个能够被操作的改革目标权重进行细化,所以实施的人员很难对改革任务轻重缓急作出揣度。并且因为这一战略并未将确切的时间节点确定下来,即使是上级部门想要根据既定目标项目实践要求,对项目进行定期检查与验收完成的进度也十分困难,没办法及时掌握改革进展状况,进而无法及时将具备指导意义的详细反馈意见提供给实践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对改革技术作出及时的调整。

“百分之百原则”指的是按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定的总体目标,针对各个分部分项目标进行分解,并且需要确保分部分项目标综合需要和总构建目标相等。换言之,在实现了每一个分部分项目标之后,必须使得总体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