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沙盘心理技术:过程、策略与技巧
- 于晶 李鑫蕾 邵功铭编著
- 1888字
- 2025-04-21 17:25:20
三、探索无意识,调动内在的积极资源
1.探索无意识,由内向外的打破才是成长
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无意识理论。他认为无意识可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无意识才是影响人的心灵的主要因素。无意识是个体曾经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的、不曾进入意识或被意识压抑下去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灵内容,它可能是有形、有声、有色、有味的内容,多以图像的形式存储于右脑。它时而影响人的情绪,来势凶猛时往往无法控制它,使人偶尔不像“样子”(社会认同的角色),但有时为了实现它、满足它,也会激发人的灵感,给予人无限的创造力。
要想认识这一页一页的“历史篇章”(以童年经历构建出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感受和体验,感受它们形形色色的存在。对它们的了解越多,我们就越能把它们扩充到意识之中,就更能够好好把握其作用。所以,在用团体沙盘心理技术进行工作时,我们要求沙盘师不仅要守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意识守护住自己的心灵空间,全然接纳参与者所表达的一切,这种全然接纳不仅体现在语言上的“四不”,内心也要坚守“四不”,内外统一的“四不”所传递的无意识力量会让参与者放下担心,并敢于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同时,在结构化的操作设置中,既要有个人在组内的分享,也要有组与组之间的分享,使无意识与意识之间进行多层次沟通与对话,这就意味着把更多的无意识内容扩充到意识中,这是一种创造与革新。
探索自己无意识的过程,是看到自己不谙世事的童年时期的所思所想和形成的“不合理”观念,以及连接现实后的认知与行为的改变过程。这种由内而外的工作模式是心灵得到根本改变的重要方式,也是心理动力被激发的重要基础。
沙盘心理技术为我们探索无意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撑,一个三维立体的沙盘画面(象征性内容)表达了参与者当下的心灵内容,也许是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案,也可能体现出促进自我整合发展的新的心理能力。
荣格认为,每一个人都会向着“自性”整合自己,都有成长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团体沙盘心理技术不仅要求沙盘师提供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而且在教学与应用设置上,更进一步促进参与者借助沙、沙具、沙盘把自己曾经的感受进行呈现与表达。在释放情绪的同时,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激发参与者成长与发展的内驱力,使其内在的、杂乱无序的心灵内容向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过去的无意识的认知和行为,促进人格的进一步发展。
2.“致良知”调动内在的积极资源
探索无意识、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心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激发参与者内在的积极力量才是工作的重点。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他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心念和内心向善的作用。心学中也强调“知行合一”,强调积极的人格及扩大意识容器的重要作用。王阳明曾在《传习录》中言:“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一念”正是我们提到的无意识,如果不能彻底根除就不能知行合一,要不断地让无意识意识化,把人心中的善念放大。
良知在人心中是不生不灭的,只是有隐显之分,“恶人之心,失其本体”“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可见“恶”人也只是被物欲遮蔽,而良心还在,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借外力的内在力量。我们需通过一种方法把良知激发出来。沙盘画面呈现的是内心的想法及个人发展的信心,这些都是一个人内在的良知,是本身就具有的。这些理论与方法也是荣格思想的精髓,荣格如果当年能看到明代的“王阳明心学”,估计荣格会更加坚信自己的思想。
西方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特曼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谢尔顿、劳拉·金创立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6大类24种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掘这些人格优势,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就会使人们过上积极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处于困境中的人的自身力量,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为此,我们在设置结构化团体沙盘的主题时,一般都采用积极正向的主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每一个人内在的积极力量,为自己与他人带来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