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机遇 新使命 新作为:2020年湖南发展研究报告
- 谈文胜主编
- 3733字
- 2025-04-08 19:20:13
“小产业 大市场——湖南2/3现象研究”系列报告之六 擦亮农机品牌,升级农机产业集群[1]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双峰县是中国农业机械之乡,是湖南省农业机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双峰农机生产历史悠久,在部分产业细分领域占据全国产量的2/3以上,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
一 双峰是全国重要的农机生产基地
1.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双峰农机产业起源于1952年县内先后成立的3个国营农机具厂。1976年7月,县农机研究所成立,与生产企业科研队伍相结合,加快了农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研制生产的小型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碾米机、小型磨粉磨浆机、机滚船等产品畅销全国。2000年,全县拥有各类农机生产企业近300家,仅家用微型组合加工机生产企业就达100多家,年产量达110多万台,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2009年,双峰县政府出台政策,对自愿进行资产重组的农机企业,在税收、融资、用地、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在这一优惠政策的引导下,产业集中度开始提升,先后合并组建了农友集团、五丰机械、劲松机械等龙头企业,奠定了其在细分行业的主导地位。例如,在家用碾米机械、玉米脱粒机、薯类淀粉分离和饲料粉碎等专业领域,双峰农机占有全国2/3的市场份额。
2.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2018年,双峰农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170亿元,出口总额1亿美元(含第三方委托出口和边贸出口),拥有农机制造企业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家,农机从业人员3万余人。作为全省农机产业基地、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双峰农机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主要产品有履带式收割机、履带式旋耕机、三轮车、碾米机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湖南名牌10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2个,国家专利300多项。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已连续多年被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农机产业园二期、农机产品展示展览中心、农机产品检测平台等项目现已全面启动。2018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双峰县“中国农业机械之乡”称号。
3.主导企业表现突出
双峰农机产业拥有一批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湖南省工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省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4%,利润增长4.1%。从具体企业来看,以农友集团、劲松机械和五丰机械为代表的双峰小农机表现最为突出。其中,农友集团主营业务收入3.12亿元,增长8.5%;劲松机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增长18.9%;五丰机械主营业务收入0.62亿元,增长4.68%,是省内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农友集团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丘陵山区农机生产企业之一,其控股的湖南农友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挂牌“新三板”,产品在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经销点,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湖南农夫机电是省农业机械制造骨干企业,主导产品有系列耕整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轻型履带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以及旋耕机、起垄机、收割机、耕整机等产品,并已具有一定规模,产品结构可实现50~160马力的橡胶履带拖拉机全覆盖。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劲松机械是东南亚市场碾米机产品的最大供应厂家,产销量居世界首位,并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碾米机流水线智能制造工厂。
二 农机产业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湖南农机是全国农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8年市场情况来看,湖南农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湖南需克服五个方面的困难。
1.普遍存在融资困难
尽管湖南农机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单个企业的收入规模并不算大。2018年,省内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中联重机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9.3%,农夫机电也下降了11%,农友集团的销售收入、资产总额都不高,农友集团为实现新三板上市准备了10年。这些企业都面临资金压力,融资成本较高和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农机属于国家补贴产业,企业利润不高,能够得到银行贷款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面临严重的资金制约,融资担保跟不上发展需要,普遍反映融资难度大,企业获得的上市辅导也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
2.行业人才储备不足
双峰地处湘中地区,城市吸引力明显弱于长株潭地区,虽然近年双峰地区的农机企业在积极地调结构,但难以突破的瓶颈多,项目开发困难多。当地收入水平与沿海和二、三线城市之间差距明显,吸引高层次研发人员难度较大。机械行业生产加工过程对技工的要求较高,但从当地的情况来看,老年技工退休了,年轻人不愿留在本地,也难以稳定新的技工人员。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农友集团不得不将研发中心设在长沙,暂时缓解人才不足问题。
3.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
对于大量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小农机企业,检验检测既是产品开发所必需的,也是影响研发效率的重要因素。双峰的永丰农机产业园是省内农机特色产业园,相比浙江的永康国家级农机特色小镇,虽然发展历史悠久,但发展速度和规模都稍显逊色。与发达地区相比,双峰农机特色产业园创新类基础设施为零,计划建设的省级农机质量检测中心和丘陵山区研究院都还未建成。
4.行业补贴方式可影响市场格局
农机的市场对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政策高度敏感。近年来,国家削减了补贴的类别和数量,但是地方对农机的补贴日趋系统化。双峰农机在本地展会中,实施了购买双峰农机的双向补贴政策,仅2018年湘博会三天时间补贴金额就高达13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机的销售。省外市场由补贴带来的市场壁垒日益严重,江苏、浙江、江西、广西等省份对自身农机产业出台了保护性补贴政策,对合作社等省份内农机给予较系统的补贴支持。如江苏、浙江等省份设置了本地农机合作社购机补贴的地区。
5.用地紧张制约集群发展
双峰大量区外农机配套产业表达了入园意愿,但园区反映难以供应足量的土地。当前县级财政实力普遍不强,在工业用地成本倒挂的情况下,财政难以持续支持园区土地拆迁和储备,导致土地成为企业入园的硬约束。产业园区原有审批范围内的土地开发程度已较高,所剩地区拆迁成本高,园区用地紧张问题持续恶化。据反映,当前递交入园发展申请的企业多达30多家,但是园区难以持续为开发提供充足的用地支持,集群规模扩张受到制约。
同时,传统农机市场有限,新型农机潜在市场巨大。目前,湖南省农机市场相应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存在不足。只要措施得当,湖南农机市场还是大有可为。
三 促进农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机是具有万亿级规模的潜力巨大产业。2019年上半年,双峰农机自营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实现了新跨越。抢抓当前农机产业战略机遇期,湖南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1.加强对园区企业的融资支持
加强对县域金融体系的支持,建议特色园区设立特色产业专项融资基金,为特色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开展产业链融资提供担保。加大省内中小企业贷款补助,在湖南省农信社和长沙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开展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服务,精准服务有发展潜力的增长型企业。积极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发挥龙头带动和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相结合优势
针对当前集群企业规模小和资金实力弱的问题,加强产业的优势互补。建立省内农机产业技术交易中心,活跃农机研发技术交易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帮助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小企业加速产品孵化。推广中联与巽帝的合作模式,推动省内优势技术领域快速发展。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提升地方优势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利用产业龙头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和营销实力。
3.加大农机行业创新投入
尽快在省内成立农机行业专业协会,加强对农机市场的跟踪研究,针对省内农机行业企业情况提出地方补贴政策建议,收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机需求信息,积极做好争取将其纳入对非国家产业援助项目目录范围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县级科研院所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支持,在湖南农机的重要集聚区,设立中小型农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对检测中心运维给予财政补贴,向省内农机企业发放农机检测补贴券。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加强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认定和所得税抵扣,解决产业集聚区渴望解决的丘陵山区小农机技术公共研发的问题,设立丘陵山区农机研究院,积极配合当地争取罗锡文等院士在双峰设立院士工作站,为本地农机技术突破提供支持。
4.降低园区工业用地成本
针对当前开发区拆迁成本高、地方开发平台债务压力大问题,考虑通过规划调整和调区扩区等手段降低拆迁成本,减轻工业用地成本负担。建议下一步统筹做好地区中长期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解决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供地问题,同时满足低成本工业用地需要。建立地方用地储备体系,支持地方发展统一规划、工业用地率先开发等拆迁征地政策,保证工业用地供应的可持续性。
5.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以及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聚焦农机发展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着重引进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农机装备产业集群。针对优势农机装备企业开展定向招商,支持将落户企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集团,鼓励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装备赶超研发,支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机品牌。
[1] 本报告获得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谢建辉的肯定性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