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威尔逊的理想与国际联盟
每一次世界战争都能催生以维护和平、消除战争为目的的国际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第一个全球性、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人们甚至把国际联盟看作威尔逊思想的产物。为此,威尔逊总统获得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
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1913年就职,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他在任期内,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经历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及法理学和政治学教授出身的总统,威尔逊有着对公正与持久和平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思想具有鲜明的自由民主主义和国际主义色彩。正因为如此,威尔逊主义也就成为理想主义的代名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总统提出了他的理想主义政策主张,并全力以赴地在美国和世界范围推行。
威尔逊的思想可以用民主自由、民主和平、民族自决和集体安全来概括。他相信,人民基本上是爱好和平的,民主自由是国内政治的核心,有了民主自由的国内制度,有了人民选举的政府,也就等于选择了和平。一个民主国家组成的世界,自然也就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他相信,获得民族自决的人民一定会选择民主制度,选择和平。他反对传统的“力量均势”,反对欧洲皇家秘密外交,认为这些传统做法违背了民主自由原则,不能带来和平。他主张以“集体安全”机制替代“力量均势”,依靠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道德来维持国际和平。威尔逊的理想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推动了国际联盟的建立。[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国家就建立起一些和平组织,目的在于探索如何防止战争、维持世界和平及规划战后世界。在美国,最重要的一个组织是1915年在费城成立的“加强和平联盟”(the League to Enforce Peace)组织。美国前总统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是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这一组织主张对国际争端实行国际仲裁,对不遵守这种仲裁的国家实行制裁。威尔逊对这一组织提出的许多原则和建议给予了支持。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总统在对国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包括建立“国际联盟”的“十四点”计划,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在计划中,他提出了公开外交、自由航行、自由贸易、裁减军备、民族自决、国家平等独立、领土完整等原则,向美国和全世界推广他的理想。在第十四点中,他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设想。“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的国际联盟。”[9]威尔逊总统在他的“十四点”中,用的是“普遍的国际联盟”(general association of nations),在9月的一次演讲中使用了“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他在演说中提到:“在国际联盟的普遍而共同的家庭里,不再容忍有联盟或同盟或特殊的条约与谅解之类;不容有自私的特殊集团;不得运用任何方式的经济抵制或排斥,但为了纪律和控制起见,国际联盟本身得行使经济上的惩罚,使受惩罚者不得参与世界市场。”[10]
虽然威尔逊总统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但国际联盟的具体设计则是各种方案汇集而成的结果,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体现。英国的罗伯特·塞西尔勋爵(Lord Robert Cecil)一直致力于战后国际组织的建立,为此英国成立了一个由著名法学家沃尔特·费利莫(Walter Phillimore)领导的国际联盟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18年3月提出了一个“费利莫计划”,建议成立一个“联合国家会议”(Conference of Allied States),其成员同意以下内容:在将争端提交仲裁之前不得对另一成员国诉诸战争;一旦通过仲裁形成解决方案,冲突双方同意不得进攻任何遵守方案的国家;任何不接受解决方案、诉诸武力、寻求其他方案的国家,将自动与其他成员国处于战争状态。这些国家将受到经济或军事制裁。1918年6月,法国也提出了一个国际联盟草案。法国方案建议成立一个“国际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由来自各国的代表组成。理事会每年举行会议,解决那些“非法院受理争端”,而“法院受理争端”交由“国际法庭”(International Tribunal)解决。如果必要,由国际联盟领导下的国际军队实施强制解决。显然,法国支持一个更强有力的国际联盟。
威尔逊总统在接到费利莫计划后,指示他的顾问爱德华·豪斯(Edward M.House)起草了美国的国际联盟计划。费利莫计划对美国的国际联盟方案影响很大,美国的第一个计划是威尔逊理想与费利莫计划的混合体。1918年11月,在威尔逊总统访问巴黎期间,南非方面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史末资(Jan Christiaan Smuts)将军提出了一项关于国际联盟的“可行性建议”,深受威尔逊总统青睐,对后来的美国方案及国际联盟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史末资关于国际联盟的建议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如建立一个理事会,由大国任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建立一系列技术委员会负责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工作,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国际联盟下的委任托管等。国际联盟是在大国主宰下创立的,主要是美英合作下的产物,威尔逊、塞西尔和史末资被誉为“国际联盟之父”。
威尔逊总统将建立国际联盟视为自己和美国人的伟大理想,也视为世界的希望。他在国际和国内竭力推行他的“十四点”计划,呼吁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支持国际联盟的建立。但事态的发展并不像美国总统想象的那么顺利。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威尔逊总统的计划都遭遇了极大的阻碍。在国际上,美国挑战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国家的企图受阻。在国内,党派斗争制约了总统理想的实现。威尔逊总统与国会僵持的关系、美国民众孤立主义的倾向,都预示着国际联盟难以得到国会的通过。为了获得支持,威尔逊总统四处奔波,巡回演讲,苦口婆心地动员美国民众支持国际联盟。最后,他因疲劳过度而病倒。
1919年4月28日,各国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该盟约被列入《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但美国参议院否决了美国参加国际联盟的条约。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盟约规定,美、英、法、中等32个国家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同时邀请阿根廷、智利等13个国家加入。美国总统威尔逊全力倡导的国际联盟诞生了,但美国的计划和诉求未被接受,美国未能成为国际联盟的会员国。这不仅是对威尔逊总统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这一新生国际组织的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