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欣常在18

雍正元年开始严格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

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沿袭下来的丁银(就是人口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制度,废除了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人口税。

减少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让劳动者有较大的人生自由,可以促进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相反,地主们的赋税加重,他们肯定不乐了,便勾结当地官员,给他们送钱送粮,让他们在大地主交税的时候睁只眼闭只眼。

偷税漏税在现代都不能忍,何况在雍正的较真的性子,让他对那些巨额偷税漏税、行贿索贿零容忍。

相对于康熙时期刚实行摊丁入亩的怀柔,雍正则要严格很多,一旦查出大地主行贿,官员们受贿,就去查抄他们。因此,摊丁入亩实施后,雍正不是在抄家就是在抄家的路上。大臣们偷偷地叫他抄家皇帝。

雍正四年,雍正命胤禩削籍离宗。胤禟因为吕盈风的清心寡欲丹不仅逃离了被削宗的宿命,还被封为了郡王。

太医院牛痘的大规模实验也已经完成,皇室宗亲们带头接种了牛痘。吕盈风的儿子女儿们第一批接种了牛痘,连体弱的五阿哥弘昼都在牛痘的接种下活了过来。

雍正让怡亲王,六皇子弘晏带头主持推广牛痘。牛痘的推行,让雍正抄家皇帝的名声好了挺多。

本来雍正八年去世怡亲王的腿现在已经不能走路了,后来被吕盈风一颗强身健体丹和年延寿丹下去,他又可以多干二十年的活了,等雍正去了,还可以辅佐一下弘晏。

为什么确定是弘晏,因为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的秘密立储的圣旨中是弘晏的名字。

晚膳后,吕盈风和雍正聊天,两人聊到了果郡王。

吕盈风问,“皇上,臣妾经常看到老十七来后宫给皇额娘请安。老十七生于先帝三十六年,都快三十了,怎么不娶妻?”

雍正听到后哈哈大笑,“十七说他不喜欢束缚,喜欢纵情于山水间。”他喜欢这个不弄权的弟弟,经常让他进宫来陪自己下棋。

吕盈风,“哦~,既然不娶妻。皇上可以赐给他侍妾格格。听说果郡王在圆明园救过一个驯马女,那驯马女可是对他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呢。”

雍正挑眉,“盈盈的意思是?”

吕盈风,“果郡王经常到慈宁宫请安时,喜欢绕路到御花园,经常冲撞到后宫的嫔妃。臣妾觉得,还是赐给他几个贴心人伺候为好,也能让舒太妃放心。”后宫的年轻嫔妃和宫女们,除了太监外,本身能遇到的男子就很少。皇宫中的男子除了一个快50岁的雍正,还有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王爷。

如果放在现代,智商正常的都知道选谁。但是,现在是皇权至上的清朝。万一年轻嫔妃或者宫女看中了果郡王,果郡王又是个来者不拒的风流性子。

万一果郡王与后妃发生点什么,后妃的家族不就遭殃了。果郡王这不是害人吗?

她作为后宫之主,出了事,也会落下一个管教不利的名声。

雍正理解了吕盈风的意思,老十七去慈宁宫绕路来御花园动机估计不怎么好。老十七风流,他也不想被戴绿帽子,“那个圆明园驯马女就赐给老十七当格格吧。”

他又想到沛国公每天愁容满面,因其女儿孟静娴心怡果郡王,不肯与他人结亲,硬生生地把自己熬成了25岁的老姑娘。

“老十七确实不小了,朕把沛国公嫡女赐给老十七为嫡福晋。”

吕盈风对于这个赐婚挺满意,“谢皇上。”

主要是吕盈风看不惯觊觎小嫂子的果郡王,天下那么多的女人,偏偏勾引小嫂子,让别人冒着灭九族的风险跟他在一起,实在太不地道。

这时代女子本身没机会见过几个外男,更不熟悉渣男们的套路。如果被一个有权有势的年轻男人一引诱恋爱脑一发作不就上钩了吗?万一事发,女子与女子家族受的伤害肯定更大。

沛国公府,太监在富丽堂皇的厅堂中宣读赐婚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沛国公之女孟静娴温良敦厚、品貌出众,朕躬闻之甚悦。

今果郡王温文尔雅,风流多才,适婚娶之时,当择贤女与配。值孟静娴待字闺中,与果郡王堪称天造地设,为成佳人之美,特将汝许配果郡王为嫡福晋。

一切礼仪交由礼部与钦天监一同操办,择良辰完婚,钦此。”

沛国公听到雍正的圣旨,已经泪流满面。时隔多年,他家的女儿终于嫁出去了。

他心里对雍正感激涕零,接过圣旨,他又磕了三个响头,“谢皇上!谢皇上成全!”

孟静娴终于得偿所愿了,她听到圣旨后本来表情平淡的脸上布满了明媚的笑意。多年的夙愿达成,她要好好地准备嫁妆了。

本来以为这辈子单身到老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当今皇上竟然给她与果郡王下了赐婚圣旨,她心里对雍正表示特别感激,朝皇宫方向直磕头。

......

圆明园驯马场,叶澜依接到被皇上赐给果郡王当侍妾格格后,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她确实很有福气。她也很感激把自己赐给果郡王的雍正,跪下朝皇宫方向又磕了三个头。

外面的小太监看到她的表现后很满意,小声地提醒她,“叶格格,您收拾收拾东西,跟咱家走。”

叶澜依起了身,她快速的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回答:“这位公公,稍等一下,本格格很快就收拾妥当。”作为一个宫女,住的是大通铺,本身的家当就不多。随便收拾一下就收拾好了。

她连忙收拾自己的东西,等收拾妥当,坐着一顶粉色的小轿前往果郡王府。

刚回府突然接到苏培盛传的赐婚圣旨,果郡王一脸蒙圈,皇兄怎么没提前给他打声招呼啊。

他蒙圈的不仅仅是赐婚圣旨,也有长期礼佛的舒太妃,以后竟然也跟他一起住果郡王府的旨意。

一起跪着迎接圣旨的舒太妃看着自己身旁不在状态的果郡王,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她重重地推了一下果郡王,“老十七,你今天太高兴了是吧,都让苏公公久等了,还不赶快接旨!谢过皇上!”

舒太妃当然想早点抱孙子,她之前想让果郡王早点成婚,奈何果郡王不配合。

康熙活着的时候果郡王非常受宠,即使果郡王不愿成婚,康熙也纵着他。即使她当初受宠的时候看不上娘家被抄家流放的德嫔。

此一时彼一时,自从德嫔成为皇太后,一跃成为大清身份最高的女人。在曾经的德嫔现在的皇太后面前,她也得夹着尾巴做人了。

听到舒太妃的提醒,果郡王清醒了过来,他恭敬地接过圣旨,双手举过头顶,磕头谢恩,“谢皇上!”

他让下人给苏公公一个荷包打赏,“辛苦苏公公!阿晋,给苏公公上好茶。”

苏培盛摸着荷包习惯性地捏了一下,薄薄的一层,应该是银票,他很满意。朝果郡王道喜,“恭喜果郡王,贺喜果郡王了。茶水就不用了,咱家还要进宫伺候皇上。”

果郡王客气道:“公公慢走。”

事情已成定局,果郡王不敢抗旨,也不能抗旨。按照雍正都能把兄弟削除宗籍的性子,万一他不接圣旨得罪了雍正,他这辈子都不能升为亲王了,可能连郡王的爵位都保不住,他决定做个听话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