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莫华
- 我都塌房了你说我刚进娱乐圈?
- 班德尔炮手
- 2697字
- 2025-05-12 10:54:00
斗音平台的算法优势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沈言和于可可,以及工作室的其他人都在时刻关注着数据。
《囚歌》发布仅一个小时,播放量就已突破300万,沈言个人账号的粉丝数直逼50万大关。
这个速度远超预期。
紧接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包括一些媒体账号的转发,《囚歌》的话题开始向其他平台扩散。
微博上,相关讨论快速升温,大量用户转发评论。
于可可带领的粉丝大军,再次展开在微博上的攻城略地。不过,因为有对于沈言的限制,所以,这一次她们专注于对于《囚歌》这首诗歌的热度推进。
只要这首歌火了,很多人开始了解背后的故事,最后,便会转化为对于沈言的支持。
沈言也关注着网上的消息,后台,很快就开始有很多对于自己能不能写出这样一首诗表示质疑。
也有人直接喷他抄袭,不过沈言直接无视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于可可和她的小团队那边,忽然发现了问题。
“我看到有网友说搜不到囚歌的话题了?”
“是吗?我刚才还在编辑发布。”
“有人说,想要转发,但是相关话题被屏蔽。”
“卧槽,我的微博为什么发不出去消息了!”
“微博把话题屏蔽了!”
“卧槽,牛逼!简直不要逼脸了!”
……
于可可沉着脸过来报告消息。
沈言也是尝试在微博上搜索#囚歌#和#沈言写诗#等相关话题,全部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话题页未予显示“。
“先这样吧,反正也不差这一个屏蔽。等明天了,让鼎铭那边直接出律师函。”
沈言也是见怪不怪了。
不过,微博的这一波操作,却是惹毛了网友。
这种明显的管控,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不满。
“这么好的诗都不让讨论,微博还要不要言论自由了?”
“斗音上播放量三百万的作品,微博却集体噤声,怎么你就特殊?”
“我猜肯定是某些资本势力在背后施压,大家去其他平台看看就知道了。”
“卧槽,我刚想说,这首诗甚至有可能写进近代诗的教材里面,然后就被屏蔽了?”
“微博这波操作,怕是要出事啊!”
……
而就在这个时候,微博名为“鼎铭律师事务所”的账号发布了一则公告声明:
“本所接受委托人沈言先生的委托,就微博平台无理由限制用户讨论《囚歌》作品,屏蔽相关话题标签,以及对沈言账号进行限流等行为发表如下声明:微博平台的上述行为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多项法律条例,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我所代表委托人正式要求微博平台在次日(即明日)早八点前恢复沈言账号正常使用功能,解除对相关话题的限制,并公开道歉。若微博平台拒不执行,我所将代表委托人向有关部门投诉并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声明一经发出,立即引发了新一轮的网络热议。
“卧槽!沈言居然请到了鼎铭律师事务所?这是顶级律所啊!”
“鼎铭的可是打赢过好几个都能写进司法教材的案子,这下有好戏看了!”
“沈言这是准备鱼死网破啊,不知道他能不能扛得住大华世纪的压力。”
“就算是顶级律师事务所,面对微博和大华世纪背后的资本力量,恐怕也很难有作为吧?”
“微博这次踢到铁板了。”
“不一定……我现在反正还是挺期待微博这边的反应的……”
……
果然,相关公告发出去之后,到了深夜十一点,微博仍然保持沉默。不仅没有回应律师声明,反而加大了对相关内容的管控力度,连带话题都无法发出。
与此同时,京城大学教师公寓。
莫华教授坐在书房的台灯下,疲惫地批改着创意写作课的作业。
柔和的灯光笼罩着他略显花白的头发,桌上堆着厚厚一摞学生的习作。
他揉了揉酸痛的双眼,叹了口气,放下手中批满红色批注的习作。
近年来,学生们的技巧虽然愈发熟练,但作品却少了那份打动人心的力量。
特别是最近课程在研究古体诗和现代诗,有一项作业是自由创作一首诗歌,不限题材和诗体。但是批阅下来,基本上所有人的作品都是难登大雅之堂。
莫华翻开下一份作业,是他最欣赏的研究生的诗作。
然而,读完第一段,他的眉头就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太刻意了...”
莫华在批注上写道,“意象堆砌,情感不真。”
作品显得生硬做作,仿佛在刻意模仿某种时髦的写作风格,却丢失了诗歌最重要的灵魂。
他放下笔,深深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抚摸着一排古诗文集,喃喃自语:“现在连顶尖学府的学生都写不出像样的诗了,我们的文化传承该何去何从?”
手机突然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
莫华拿起手机,是他的研究生张晓发来的消息。
“老师,您一定要看看这个!”
消息后面是一个链接,打开后是一首名为《囚歌》的诗。
莫华戴上老花镜,调高了手机亮度,开始仔细阅读。
第一行诗句映入眼帘,莫华的表情立刻发生了变化。
他坐直了身体,眼神变得专注而明亮。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沉重。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每一处韵律,每一分情感,都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震撼。
这是一首关于失去与重生的诗,关于禁锢与自由的诗,关于时间与永恒的诗。
读完最后一行,莫华久久不能言语,他仿佛忘记了呼吸,只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在缓缓流淌,带着久违的感动与震撼。
他摘下眼镜,闭上眼睛,让这首诗在心中回荡。
几分钟后,他重新戴上眼镜,回复张晓:“谢谢你分享。这是一首难得的好诗。作者是谁?”
“沈言,是一个明星。”
张晓很快回复道。
莫华愣了一下,没想到这首震撼人心的诗作竟出自一个明星之手。
虽然已经晚了,但是他又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在那里不断地诵读和琢磨这首现代诗歌。虽然不了解写这首诗的那个人,但是在他看来,能写出来这首诗歌,那个年轻人,绝对是非常有才华和胸怀。
他能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随即,他登录自己的微博账号。
莫华的微博账号,上面粉丝不多,多是学术圈和文学爱好者,以及他的一些学习生,页面上最近一条更新还是三个月前的一篇文章分享。
他认真地写下一段话:
“近年难得一见的佳作,字字珠玑,句句血泪。望文学界同仁品鉴。诗歌之美,不在作者身份,而在心灵共鸣。”
对于一位在学术圈享有盛誉的文学教授来说,这样公开赞誉一个明星的作品是非常罕见的。
但莫华坚信,真正的艺术不应被身份所限制。
《囚歌》触动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共鸣,作为一名文学教育工作者,他有责任为真正优秀的作品发声。
很快,关注莫华账号的粉丝们看到了这条转发。
“老师居然推荐作品了,太意外了!不过读完之后确实被震撼到,感谢老师推荐!”
“莫教授一向眼光毒辣,既然他都这么评价,我一定要好好读读。”
“刚刚拜读了,确实震撼,不愧是莫教授推荐的,”一位文学编辑留言,“希望能联系作者,想收入我们下半年的诗集选。”
莫华的许多学生——如今已在全国各大高校和文化机构担任要职的学者们——也纷纷转发点赞。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当晚十一点四十五分,有人尝试再次访问莫华的这条微博,却发现页面已无法打开,显示“内容不存在“。
几分钟后,更多人发现这条微博消失了,一些有联系方式的人纷纷给莫华发消息询问。
而此时的莫华,已经关上台灯,躺在床上,陷入了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