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二十八年
邻国频扰,倭寇屡犯
百姓民不聊生,山河动荡
而朝堂依然在不停争执
“够了,内忧外患不断,你们这些人不思解决之道,反而推诿责任,忙着指摘同僚。朝廷尚且治理不好,朕如何能治理好国家?可悲!可叹!”
他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气得咳嗽不止
“陛下息怒,臣等罪该万死。”群臣惶恐,纷纷跪地请罪。“陛下息怒啊。”
殿堂内外回荡着臣子们的呼喊
御史正准备进言,却被一旁的兵部尚书悄然拉住
微微摇头示意他别去
看着群臣,宋明诏语气冷峻:“都回家好好思量,想不出办法,就都脱了官服回家去吧。”
殿堂之上,刹那间鸦雀无声,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只余下宋明诏沉重的喘息声,如雷鸣般在这寂静的大殿中回响
他冷眼旁观着下面那些大臣们的小动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满眼的轻蔑与不屑
这些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全然不顾国家社稷和百姓死活,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他早已厌倦了这种表面的恭敬和背地里的阴谋,再也不想继续这场毫无意义的朝会
于是,他威严地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目光定格在李然身上
然后低沉而有力地说道:“退朝吧”那声音如同滚滚惊雷,在殿堂内回荡,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退朝——”
走进内殿的宋明诏也不得消停,看着面前厚厚的一桌奏折,不禁感到一阵厌烦
他微微蹙眉,沉声问道:“李然,你说朕是不是错了?”
李然闻言,心头一惊,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他暗自思忖,这是又哪里惹陛下不快了,竟突然说出这么一句
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奴才不敢揣测圣意,奴才只知陛下是天子,要是有错,也全是别人的错
”宋明诏轻哼了一声,道:“你倒是越发圆滑了,当年你和朕在王府时,可不是这样,现在愈发不得罪人了。”
李然眼底也带上了一点伤感,却不敢表露出来
他低下头,恭敬地说道:“那时的奴才,年轻气盛,承蒙陛下皇恩浩荡,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明诏心里突然想起当年他还不是皇帝,那时的他身上还没有沉重的担子
那时的李然也确实年轻气盛,陪他偷偷出宫玩,给他出主意,诸多种种
那时的他也是鲜衣怒马,妥妥的少年郎
只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
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仿佛就在昨日,却又遥不可及
如今的他,身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的重任,再也无法像当年那样无忧无虑
他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李然见状,心中也有所触动
他明白,陛下虽然贵为天子,但也有自己的烦恼和无奈
他默默地跪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
他知道,此刻的陛下需要的不是他的劝慰,而是自己静静地思考
他回想起自己在王府时的日子,那时的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雨,也一起分享了许多欢乐
那些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但在他心中却永远难以忘怀
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他都会一直陪伴在陛下身边,为陛下分忧解难
他相信,只要他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度过所有的难关,让这个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陛下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而另一边的宫门外
一场关乎于朝廷纷争的对话正在悄然展开
“崔尚书,崔尚书,您等等!”御史李言真快走几步,气喘吁吁地喊住了前面那位步履匆匆的人
崔乐安闻声停住,缓缓回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询问,看向这位匆忙赶来的同僚:“李御史,有何急事?”
李言真微微喘息,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后郑重地拱手行礼:“多谢崔尚书刚才的防微杜渐,是我狭隘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原来,刚才在朝堂之上,陛下因某事震怒,满朝文武皆不敢言,唯有他挺身而出,却险些酿成大错,幸得崔乐安及时劝阻
此时,崔尚书也斟酌了一下语气,缓缓说道:“刚陛下震怒,谁出头都会是送命,我不拦,也会有人拦你。”
言语中,既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流露出对同僚的关爱之情
李言真听后,心头一震,更加深感崔尚书的高瞻远瞩与深明大义。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隔阂与误解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随后,他们并肩而行,漫步在皇宫的青石路上,远离了朝堂的纷扰与喧嚣,共同探讨着未来的治国之道,以及如何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上,为国家和百姓谋得更多的福祉。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拉长,仿佛预示着这两位忠臣良将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共同书写一段辉煌的篇章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一次及时的劝阻与深刻的醒悟。
但这都是后话了
...
就在他们刚刚驻足交谈之处,又有两人站定
目光朝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眺望
夏知白轻声说道:“子诚,你怎么看?”
付沂钧回应道:“怎么看?这不正在站着看吗?”
夏知白微微皱眉:“你能聊点正事吗?”
付沂钧笑着回答:“你见过在大街上揣测圣意的吗?明天要是李御史参你一本,你恐怕就得老实了。”
夏知白无奈地摆摆手:“走走走,知道你惦记陛下赏我的新茶,去我府上吧。”
在伯府上,两人相对而坐,不知不觉中已喝了近两盏茶的功夫
茶水袅袅上升的热气中,弥漫着一种宁静的氛围
突然,一名小厮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禀报道:“请永宁伯安,禀王爷,定国公大胜,不日归京陛下的圣旨都送到府里了,夫人急忙让我来寻你。”
听闻此讯,逍遥王顿时眼前一亮,脸上浮现出欣喜之色
他激动地站起身来,连声说道:“好!好!我岳丈英勇无双,本王敬佩啊!”此言一出,眼中满是敬佩与自豪,仿佛定国公的胜利也是他自己的荣耀一般
定国公乃是逍遥王的岳丈,两人关系素来亲密无间
此次定国公大胜而归,不仅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也让逍遥王感到无比欣慰
一旁的永宁伯,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满脸喜悦。他由衷地为定国公的胜利而感到高兴,同时也对逍遥王表示祝贺。“恭喜子诚,恭喜定国公,快回去吧,嫂子还等着你呢。”
永宁伯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和热情,他深知此时逍遥王心中定然急切地想要回去与家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逍遥王感激地点了点头,随即匆匆告别,朝着府中奔去
一路上,他的脚步轻盈而急促,心中满是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岳丈胜利的喜悦
他知道,此时府中定然已经热闹非凡,家人都在等待着这个好消息的到来
而永宁伯望着逍遥王离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流露出一抹羡慕之色
他深知子诚与定国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为离国能够拥有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将军而感到自豪
他心想,此次定国公大胜,定然会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和平与稳定,也让他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就这样
一个好消息如同春风一般
迅速在伯府中传开
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