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风云突变,奇谋破局

第五章:风云突变,奇谋破局

击退蒙古大军的大规模进攻后,临安城内外一片欢腾。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苏哲骑着高头大马,在士兵们的簇拥下,缓缓走过街道,接受着百姓们的欢呼与敬仰。他的脸上虽然带着微笑,但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放松,因为他深知,蒙古人不会轻易放弃,更大的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逼近。

回到丞相府,苏哲顾不上休息,便径直来到陈宜中的书房。陈宜中正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仔细地研究着一幅军事地图。看到苏哲进来,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很快又恢复了凝重的神情。

“苏将军,这次多亏了你,我们才能取得这场胜利。”陈宜中说道,“不过,蒙古人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肯定会在短时间内重新集结兵力,再次发动进攻。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应对的准备。”

苏哲点了点头,说道:“丞相大人所言极是。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这次战斗,我发现我们的火器部队虽然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火器的射程和射速还有待提高,士兵们在使用火器时的配合还不够默契等等。我打算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对火器部队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改进,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陈宜中听了,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苏将军,你考虑得很周全。不过,除了加强火器部队的建设,我们还需要在战略上做出一些调整。蒙古人擅长骑兵作战,机动性强,我们不能总是被动防守。我认为,我们可以主动出击,寻找蒙古军队的弱点,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苏哲眼睛一亮,他对陈宜中的这个提议十分赞同:“丞相大人高见!主动出击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不过,我们要想找到蒙古军队的弱点,就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计划。这需要我们加强情报工作,获取更多准确的情报。”

陈宜中叹了口气,说道:“情报工作一直是我们的短板。虽然我们在临安城抓获了不少蒙古奸细,但对于蒙古军队在边境地区的具体情况,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要想获取准确的情报,谈何容易啊。”

苏哲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丞相大人,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派一支小分队,潜入蒙古境内,搜集情报。这支小分队的成员必须身手敏捷、机智勇敢,而且熟悉蒙古的地形和风俗。只要我们能够成功获取情报,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陈宜中听了,眼中露出一丝犹豫:“苏将军,这个想法虽然好,但风险太大了。潜入蒙古境内,稍有不慎就会被发现,到时候不仅任务无法完成,还会白白牺牲许多士兵的生命。”

苏哲坚定地说道:“丞相大人,我知道这个任务很危险,但为了南宋的未来,我们必须冒这个险。我愿意亲自挑选小分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陈宜中看着苏哲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苏哲是一个有担当、有勇气的人,既然他已经下定决心,自己就应该支持他。

“好吧,苏将军,我同意你的计划。不过,你一定要小心行事,确保士兵们的安全。”陈宜中说道。

苏哲领命后,立刻开始着手挑选小分队的成员。他在火器部队中挑选了二十名身手敏捷、智勇双全的士兵,组成了一支精锐的情报小分队。随后,他对这些士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包括野外生存、情报搜集、格斗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训练,情报小分队的成员们已经具备了执行任务的能力。苏哲决定,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率领小分队潜入蒙古境内。

出发前,苏哲来到丞相府,向陈宜中辞行。陈宜中紧紧握住苏哲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苏将军,此去凶险万分,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我等着你平安归来。”

苏哲微微一笑,说道:“丞相大人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夜幕降临,苏哲率领着情报小分队,悄悄地离开了临安城。他们一路向北,避开了蒙古军队的巡逻队,顺利地进入了蒙古境内。

进入蒙古境内后,苏哲等人小心翼翼地前行着。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沿着山间小路和密林前进。为了不暴露行踪,他们白天休息,晚上赶路,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山间的溪水。

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跋涉,苏哲等人终于来到了蒙古军队的一个重要据点附近。他们隐藏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静静地观察着据点内的情况。

通过观察,苏哲发现,这个据点是蒙古军队的一个粮草储备库,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装备。而且,据点的防守十分严密,四周都设有岗哨,还有巡逻队不断地巡逻。

苏哲心中暗自盘算着:“如果我们能毁掉这个粮草储备库,蒙古军队的后勤补给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这将是我们打击蒙古军队的一个绝佳机会。”

然而,要想毁掉这个粮草储备库谈何容易。据点的防守如此严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靠近。苏哲和队员们商量了很久,都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就在他们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苏哲突然发现了一个细节。每天傍晚,都会有一支运粮车队从据点内出发,前往附近的一个村庄。车队由十几辆马车组成,由十几名蒙古士兵护送。

苏哲心中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决定带领队员们假扮成运粮车队的士兵,混入据点,然后寻找机会毁掉粮草储备库。

队员们听了苏哲的计划,都觉得这个计划太过冒险,但他们对苏哲十分信任,最终还是决定按照他的计划行动。

第二天傍晚,苏哲等人提前埋伏在运粮车队的必经之路上。当运粮车队经过时,他们突然发起袭击,迅速解决了护送的蒙古士兵。随后,他们换上蒙古士兵的衣服,赶着马车,朝着据点驶去。

来到据点门口,苏哲等人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台词,与守卫进行了一番交涉。守卫见他们穿着蒙古士兵的衣服,又对答如流,没有起疑心,便放他们进入了据点。

进入据点后,苏哲等人按照事先观察好的路线,悄悄地来到了粮草储备库附近。他们发现,粮草储备库周围有很多蒙古士兵把守,要想直接毁掉粮草储备库几乎是不可能的。

苏哲并没有气馁,他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着机会。突然,他发现粮草储备库旁边有一个柴草堆,柴草堆上堆放着大量的干草。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苏哲让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吸引守卫的注意力,另一组则趁机在柴草堆上放火。然后,利用火势蔓延到粮草储备库,将粮草储备库一起烧毁。

按照苏哲的计划,一组队员故意制造了一些动静,吸引了守卫的注意力。另一组队员则趁机来到柴草堆旁,点燃了干草。

很快,柴草堆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蔓延,很快就烧到了粮草储备库。守卫们发现着火后,惊慌失措,纷纷赶来灭火。但火势太大,他们根本无法控制。

苏哲等人趁着混乱,悄悄地离开了据点。当他们离开据点一段距离后,回头望去,只见整个据点都被大火笼罩,火光冲天。

苏哲心中暗自高兴:“这次我们终于成功了!蒙古军队的粮草储备库被烧毁,他们的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在战场上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然而,苏哲等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就发现一支蒙古骑兵正朝着他们追来。原来,蒙古军队发现粮草储备库被烧毁后,立刻派出骑兵追击苏哲等人。

苏哲知道,他们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如果被蒙古骑兵追上,他们将必死无疑。他连忙带领队员们拼命逃跑,利用地形的优势,与蒙古骑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

在追逐的过程中,苏哲等人不断地与蒙古骑兵周旋,他们时而躲进树林,时而绕到山后,想尽办法摆脱蒙古骑兵的追击。然而,蒙古骑兵的速度很快,他们始终紧紧地跟在苏哲等人的后面。

就在苏哲等人感到绝望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前方有一条湍急的河流。苏哲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逃生机会。他带领队员们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里,顺着河流向下游游去。

蒙古骑兵追到河边后,望着湍急的河水,不敢贸然下河。他们只能在河边徘徊,眼睁睁地看着苏哲等人顺着河流远去。

经过一番艰难的漂流,苏哲等人终于在下游的一个地方上了岸。他们疲惫不堪,但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因为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且摆脱了蒙古骑兵的追击。

苏哲带领着队员们,沿着河流一路向南走。经过几天几夜的跋涉,他们终于回到了南宋境内。当他们回到临安城时,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苏哲来到丞相府,向陈宜中汇报了这次行动的情况。陈宜中听了,十分高兴,他对苏哲等人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

“苏将军,你们这次立了大功!你们不仅成功地获取了重要的情报,还毁掉了蒙古军队的粮草储备库,为我们在战场上赢得了主动权。”陈宜中说道。

苏哲谦虚地说道:“丞相大人,这都是队员们的功劳。没有他们的英勇奋战,我也无法完成任务。”

陈宜中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苏将军,你就不要谦虚了。你带领的这支情报小分队,是我们南宋的英雄。我会向皇上如实禀报你们的功绩,为你们请功。”

苏哲等人的这次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他们的英勇事迹在临安城内外广为流传,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传奇。而苏哲也因为这次行动,在南宋朝廷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他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然而,苏哲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知道,南宋面临的危机还远远没有解除。蒙古人肯定会因为粮草储备库被烧毁而恼羞成怒,他们会更加疯狂地发动进攻。他必须继续努力,为保卫南宋的江山社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