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阿里中台架构

2.2.1 中台的雏形

IT行业的中台概念是阿里提出的,图2-9所示为阿里IT架构的演进过程。

图2-9

●第一阶段(2003年):阿里上线了个人与个人(Consumer to Consumer,C2C)淘宝电子商务网站。

●第二阶段(2008年):阿里从淘宝抽调了开发人员研发上线了企业与个人(Business to Consumer,B2C)的淘宝商城,后改名为天猫。同一批开发人员要完成两套独立架构体系的开发、运维。

●第三阶段(2009年):将淘宝和天猫两个独立体系的交易、支付、会员等业务的共性逻辑抽取出来共享使用,避免了重复建设,加强了相互协同,减轻了运维压力。这时已经有了中台的思想。

●第四阶段(2010年):上线团购入口聚划算,天猫和淘宝接入后销售额大增。

●第五阶段(2011年):各方都希望接入聚划算,聚划算对接压力极大,架构上要求与聚划算业务对接必须通过标准接口完成服务。

●第六阶段(2015年后):业务应用中淘宝、天猫、聚划算、飞猪、闲鱼等系统的建设都会涉及会员、商品、交易、评价等功能,把这些功能都抽取出来,统一对外提供服务。这样业务应用就不需要开发这些功能了,只关注自己的业务流程设计、页面展示和流量即可。形成的阿里共享服务体系由共享业务事业部负责独立运营,并成为业务中台战略的核心部门。

通过这个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每一次的架构演进都是一次中台化的抽象,向下整合、向上共享复用。经过6个阶段后阿里的中台整体IT架构大体如图2-10所示。

图2-10

●阿里云提供所有的硬件、系统软件、网络资源服务,可以理解为资源中台。

●阿里云提供开发平台和软硬件自动化运维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中台。

●共享业务事业部提供全集团在业务开展中公共的、通用的服务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全集团的核心业务,可以理解为业务中台。

●淘宝、天猫、飞猪等使用公共的服务能力即可,不需要自己开发,它们只需关注自己的业务。更为重要的是上层业务应用,如淘宝和聚划算之间不用再进行对接了,因为它们的业务能力都是由共享业务事业部提供的,所有的应用只需要使用共享业务事业部的服务即可完成各业务应用的交互。这样就完全不需要传统的ESB去集成。中台架构在共享业务事业部实现了服务复用、数据共享、能力复用、快速创新和试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