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个很容易想到的事,可我却一直把这个最容易联想到的可能性给忽略了。心里不禁一阵懊恼,虽然想当面向净空大师问个究竟但无论是灵隐方丈还是苏芷烟都表示那是不可以的。
自从二十年前萧有为死去之后,净空大师痛失爱徒心灰意懒。自锁五台山孤峰不见外人,连他们师兄妹二人都是净空大师传唤后才能去见他。
听到如此,我也只能作罢。回到正殿禅院时灵隐大师告诉我离雲来找过我,说是何俊那里来了电话,找人的事有了眉目!
事情有了进展,我急不可耐地冲到禅房见到离雲,向她要来电话给何俊拨了过去。嘟嘟几声,何俊在那头接通了电话,事情也是巧的很,何俊找到的那个学长正好是王军棠当年的朋友。
那个学长听说何俊在查访二十年前的事,一开始相当忌惮。但何俊亮了身份,又几次保证自己只是在记录校史,对方这才把当年的事说了出来。
原来在97届的王军棠那一班曾经发生过一起轰轰烈烈的三角恋,原本只是大家伙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事不关己的、也有暗暗吃醋的、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
但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最后却是以两死一失踪为结束。血色的结果成了当年那届学生心中的梦魇,那个学长提到即便是二十年后他回想起第九课堂的那一幕,依然会不寒而栗。
在电话中,何俊只把故事简单地概括了几句。大致上就是三个名字:王军棠、柳叶君以及朱红秀。
“朱红秀?秀!”我欢呼了一声,总算是找到萧有为留下的文件中‘秀’的全名了!那个神秘人的名字似乎也跟着浮出了水面。
柳叶君,这个名字很陌生,在目前我们搜集到的信息里毫无疑问是第一次出现。这个名字,会是黄泉路里那个女鬼的真名吗?
虽然可能性很大,但我不太敢去试错,毕竟黄泉路那地方,进去两次都是死里逃生,试错成本太大了。
何俊的语气里也有些兴奋,他接着告诉我又一个新的线索。何俊打听到,在出事之前几乎没人知道朱红秀会法术这件事,包括王军棠也不知道,而她用的巫毒术也不是网络上能找到的东西,所以朱红秀的巫毒术从哪儿学来的就成了个谜团。
但是何俊已经通过名字,找到了朱红秀的姑妈并通过电话,并问到了朱红秀家的地址。那里离西安不是很远,为了节省时间,何俊已经出发到那儿去找朱红秀以前的邻居了。
其实我觉得这倒是没什么必要,因为朱红秀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人,死了那么多年,她从哪儿学来的巫毒术没那么重要。
我所在意的反而是柳叶君,按朱红秀死亡时的样子分析,她是死于巫毒术的反噬。柳叶君如果是个普通人,那是万没有能力解除巫毒术并让施术者遭受反噬。
柳叶君,会是个玄门中人么?还是她\他身边有玄门中人保护?
这个疑问的价值其实不是很大,充其量只是填补二十年前惨案的一块碎片而已。她的名字已经得知,也许我可以从黑白司的档案库里调查一番这个名字的生平。
在五台山上住了一晚,苏芷烟倒是和同样是佛门俗家弟子的离雲唠到了一起。我还想凑过去听听她们唠些什么,但被没好气地赶走了。
天亮之后我们踏上回程的路,与来时不同的是苏芷烟也要和我一起回去,说是怕我收拾不了黄泉路的恶鬼,要去帮我一把。
我心说开玩笑,苏芷烟刚刚还魂,身体还很虚弱,又受了风寒头疼得紧。尽管她强烈要求跟着去,我坚决不许,最后还是我、离雲和尹沙三个人踏上回程的路。
再度回到古城西安,我感到略微有点头疼。这种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神秘和灵气能被恶鬼吸附,导致更难降伏。
回到西安大学,我抬头看了一眼,脸色不禁更差。短短两天,碧落黄泉的黄气似乎释放的更厉害了,整个学校都笼罩在一层似有若无的阴霾之中,大量的阴司化作阴云,哪怕是普通人都能隐约察觉到空气中不对劲的成份。
离雲和尹沙离开去各自的班级,对他们来说,这次五台山之行纯属旅游。我则联系了何俊,看他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也没抱什么希望,那么多年过去了哪儿有那么容易查到线索?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俊不但找到了线索,还找到了一座邪异的古庙,古庙里有尊邪神像,当时何俊身上的威灵符示警,他意识到有危险,赶紧从古庙中离开。
我没想到何俊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听到他说的古庙与邪神像的事,心里也来了兴致,立即让他说了地址,我也去亲眼见证一番。
关于到站台的时候,何俊已经等在车站,手上拿着个照片看着发呆。我凑过去看了一眼,惊讶地发现照片上原来是个漂亮的女孩,看上去居然和尹沙一模一样,只是照片上的年纪似乎更小一些。
我一时间有些错愕,何俊见我看到了也没有生气,解释说:“尹沙是个双胞胎,他有一个妹妹,两人长的几乎一模一样。”
“呃,原来是这样,那我倒是有些明白了。”我点点头,接着问起了何俊关于古庙的事。何俊起身打车带我去看,朱红秀的家离西安不远,房子也没什么特殊之处。
但在翻过一座小山丘的时候,我看到有几座很古怪的雕塑伫立在道路两边。那些雕塑显然已经有了很久的年月,遍布青苔和树藤,但一个个都奇形怪状,犹如人俑一般。
“这些是什么?”我好奇地问何俊,何俊答说按当地人的说法,这里是几百年前就有的东西。曾经有一支南洋人东迁到这附近定居,在这里兴建了这些东西。
但因为他们的传统古怪,信仰更是奇怪不被华夏文化接受,没多久就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