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何必舍近求远
- 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 fu6AA7
- 4299字
- 2025-01-22 16:48:05
当然,林祥自家亦可制作使用,只要不公开售卖即可。
此于林祥而言,实乃意外之喜。
原本送出后未敢奢望分红,已谋定白糖之路,未料琉璃亦能带来巨利。
皇上在位之日,六皇子必专攻富贵之家,售琉璃珍品,待其登基,琉璃或成寻常之物,但凡稍有余裕之家,皆可装玻璃窗、玻璃门,莫小觑此,人数众多,盈利不减,且能惠及民生。
当下可进一步精进工匠技艺,未来便能以此构建温室,届时冬日蔬果将不再受限于温泉之畔。
六皇子听闻林祥此言,目光愈发温柔地投向他,满是欣赏。
越瞧越觉其人中龙凤。
甚至萌生了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念头。
只可惜他膝下仅有两女,长女已出嫁,幼女尚在襁褓,皆不相宜。
林祥频繁造访六皇子府,敏感之人已有所察觉,但荣国府却浑然不觉,林祥猜想王子腾或许心知肚明,却未向荣国府透露半分,他回归荣国府,竟无一人提及六皇子。
他心中暗自感叹:“……”
由此可见荣国府衰败之态已显。
也难怪曾历经荣国府鼎盛时期的史老太君,面对嫡长孙女在宫中境遇不明,却束手无策。
家中男丁不振,唯有寄望于女儿。
皇上亦有所耳闻,他听罢下属禀报,眼眸微眯,特意选了一日闲暇,突至六皇子府前,映入眼帘的竟是田间两人,身着农装,挽袖卷裤,正忙活着农活,皇上:“……”
他凝视二人三秒,方移开视线。
他知六皇子好农耕,但此刻也种地?
皇上半信半疑,此次突访毫无预兆,所见应为真实——六皇子竟真在此刻种地!莫非对大位毫无觊觎?
林祥他亦有所了解,乃林如海独子,年少有才,本以为会是个高傲之人,而今一见,啧,瞧这装扮举止,与农夫何异?
莫非是六皇子将他带偏了?
“皇上万岁。”
“免礼,今日微服私访,勿要张扬。”
“遵命。”
“你们这是在种豆?”
皇上询问了几句农事,二人对答如流,他还亲自前往查看南瓜苗,共进了一顿家常便饭,离去时还带走了几株南瓜苗。
望着皇上离去的背影,躬身行礼的六皇子与林祥交换眼神,这才发觉衣衫已被汗水浸湿,凉风一吹,浑身寒意。
君心难测,君威难量。
皇上为何今日会至六皇子府?
是否有所察觉?
他们今日的回答可有何不妥?
皇上突至,未提朝堂之事,亦未提及林如海,仿佛只是寻常父亲探望儿子。
但他非寻常父亲,他是九五之尊。
林祥紧绷神经,缓缓呼吸,此乃他首次面圣,他终于理解为何父亲每次面圣归来都显疲惫。
每句话皆需深思熟虑,表情亦需时刻把控。
着实辛苦。
不过观皇上今日之态,虽显老态,但眼神依旧锐利,步履稳健,声音洪亮,若无意外,应无短期内驾崩之虞。
此后,皇上又陆续突访其他几位皇子府邸,皆是无预警,引得一阵慌乱,而他却游刃有余,来去自如。
林祥打算离京。
因六皇子的人已制成琉璃,确认无误,他便可放手。
他若再不走,那些试探之人或许将不再只是试探。
京城,乃是非之地。
他这一走,也将贾琏一并带走。收到妹夫的回函后,贾赦便开始为贾琏打点行装,“此番前往姑苏,务必听从姑父的教诲,年节便不必返京了。”言罢,对于可能的责罚却未再多言,只留给贾琏无限的遐想空间,令他原本的兴奋之情瞬间烟消云散。...
对于贾赦的安排,史氏与王氏皆不以为然。
史氏反对道:“怎能让孩儿年都不在家中过?待到春暖花开,再去姑苏探望姑父也不为迟。”
贾赦提醒:“母亲可是忘了冬日江河封冻之事?”
史氏一时语塞,片刻后提议:“那不如改道金陵应考,不必绕道扬州,你珠侄儿当初便是如此,也顺利考取了秀才。”
贾赦耐心答道:“若琏儿有珠儿那等才情,我又何必低声下气求妹夫相助?琏儿性情活泼,我望妹夫能助他沉稳,助我培养出一位秀才来。”
史氏闻言,唯有叹息:“天资难以强求,罢了,那便有劳你妹夫了。我再阻拦,倒像是我阻碍了孩子的前程。”
王氏见史氏不再坚持,急忙插话:“何必远求,珠儿有经验,直接指导琏儿不就好了?”
贾赦反问:“珠儿明年不是要参加秋闱吗?”
王氏肯定地说:“自是要参加的!”
贾赦摊手:“正是,怎能耽误珠儿备考,他的秋闱可比琏儿这事重要得多。”
王氏无奈,勉强挤出笑容,心中盘算:或许也让珠儿去扬州?林如海乃探花出身,得其指点定有裨益。但又转念一想,珠儿岳父乃国子监祭酒,学术资源丰厚,珠儿并不缺指导。至于贾琏,他那浮躁的性子,怕是难以安心向学。况且此去扬州是作客,林如海作为姑父,也不好强求他苦读。再者,金陵亦有她的人脉,她绝不会让贾琏有机会超越珠儿。
临行前,林祥叮嘱贾琏只带护卫,勿需侍女小厮,贾琏面露难色:“如此一来,路上诸多不便。”
自回京后,他生活起居皆有丫鬟照料,颇为惬意。
林祥正色道:“你是去求学,还是游山玩水?”
贾琏低声回答:“自然是求学。”
他苦着脸问:“表哥,这等日子何时是个头?”
林祥故作思考:“待你金榜题名,自然无人再管你。”
贾琏苦笑:“表哥,你对我期望太高了。”
秀才或可一试,举人尚存疑虑,至于进士,他从未敢想。
林祥引用孟子之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随后问贾琏:“你可有体会?”
贾琏沉默,心中虽认同此言,却不愿承受这份苦楚。
回想起大老爷临行前的“谆谆告诫”,贾琏不禁打了个寒颤。若他松懈未中,大老爷的惩罚定不会手下留情,无论是打手板还是杖责,大老爷发起火来,可是不顾颜面的。
不不不,他还是决定再咬牙坚持一阵,料想大老爷心中有数,不会将他与珠大哥相提并论,非要他考中秀才不可。
此番他只需再努力一番,若能取得童生之名,也算对家中有所交代了。
“好!我听你的,不带他们!”
表哥总不会真让他去做那些杂役,只是身边少了些嘘寒问暖之人罢了,他从前能行,现在自然也不在话下!
他这一决定,让王二太太惊愕不已,他竟未带任何贴身之人?这是铁了心要潜心苦读吗?顿时,她心中警铃大作,危机感油然而生。
贾敏接到贾赦的信后,便为贾琏准备好了住处,就在林祥的隔壁。待人一到,她笑容满面地说:“我已知你父亲的吩咐,绝不会纵容你。在考试之前,你就安心待在家中,除非你姑父说你的学问有长进,否则哪里都不许去。”
贾琏:“……”
他愣了一下,随即甜言蜜语地哀求起来:“姑妈,我亲爱的姑妈,我才刚到扬州呢,离考试还有好几个月,总不能让我白来一趟扬州吧?我并非只想着玩乐,只求您给我几天时间,让我好好领略一番扬州的风光,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望着他这副楚楚可怜的模样,贾敏忍不住笑了,她其实并非真的如此不通情理,只是故意如此说,想先给他一个“下马威”罢了。“好吧,今晚为你设宴接风洗尘,再给你两日时间外出游玩,之后可就得听我的了。”
林海听闻林祥在京城的种种经历,大吃一惊,他竟有幸面圣?
“你细细道来,当日情形如何?”
听罢,林海眉头紧锁。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无奇,不过是些日常琐事:“你们在忙些什么?”
“为何这块地的杂草格外茂盛?”
“这豆子用途可不少……”
若说有何特别之处,便是提及了南瓜。
那南瓜林海已品尝多次,味道着实不错。他还特地去了庄子上查看,确实易于栽种、耐储藏,且产量颇丰,值得大力推广。虽非主粮,但皇上竟还带走了秧苗,显然对此颇为重视。
皇上会如何看待六皇子?
又会如何看待自己?
皇上是否会怀疑自己对他的忠诚?
林海敢发誓,他从未向六皇子透露过任何不该透露的信息,也未曾给六皇子送过银两,这点皇上应当不会怀疑。
虽然林海不确定具体是谁,但他清楚自己身边有皇上的人。
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心知肚明,许多事情林海并未刻意隐瞒,反而有意让人知晓。
还是尽快撰写一封奏折呈上吧,关于南瓜之事,他本也打算提及,只是原打算等种植一年、更为稳妥后再上报。如今皇上既然已知晓,便需提前奏报,并在信中稍作提及儿子。儿子日渐长大,主意也越来越多,他此生的志向便是做一位镇守一方、为民请命的官员。无需他细说,皇上应当也能看出他与六皇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这是周夫子给你的信,拿去吧。”信件厚厚一叠,不知写了多少内容。周正防也给他写了信,信中赞不绝口。先前林海看了心中欢喜,如今见了儿子,被他所言所扰,欢喜之情顿时烟消云散。他挥了挥手:“明日将你这段时间所写的文章拿来我看。”
林祥拆开信件,周正防在信中详尽地描述了红薯和南瓜的生长状况,以及后续的收获情况。他看得喜上眉梢,字迹仿佛都要从纸上跳跃而出,观字如见其人。
那红薯在他们的悉心培育下,每亩竟产出了一千七百余斤的重量!
当周正防带领众人收割红薯时,他难以置信,反复校验称重,确认无误后,不仅他自身激动万分,连同那些一同劳作的人们也激动得跪倒在地,磕头膜拜,尊称他为“救民青天”,并恳求他能分享些种子给他们。
周正防已然打定主意,往后官田的大部分区域都将种植红薯,且会召集各村的资深农夫来照管,待到收获时再请他们一同协助。如此这般,推广时便无需官府大张旗鼓地宣扬,村民们亲身参与其中,自会领悟到其益处,届时无需官府出面,他们也会全心全意地投入。
南瓜同样给了周正防莫大的惊喜,它口感甜糯,深得他心,既美味又充饥,且极为耐存,成熟后放置许久仍不坏损,在粮食短缺时,这可是能救人性命的宝贝。
南瓜的种子也颇为丰富,一颗南瓜成熟后,内里满是种子,明年便能分发种子给百姓们栽种,而且这南瓜不择地而生,房前屋后随意种上两株便能成活。
在书信中,他深情地向林祥致谢,感激他带来这些宝贵的种子。有了这些,今年他们当地许多人就不必再扼杀新生儿,失去劳动力的老者也不必为了子孙而绝食,他们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林祥反复阅读了三遍这封信才缓缓放下。
扼杀新生儿之事屡见不鲜,因当下既无廉价可靠的避孕之物,又无夜间娱乐以消磨时光,妇人们一旦有孕,堕胎既需花费又伤身体,故而只能将孩子生下。然而生下后若无力抚养又该如何?
或是送人,送不出去便遗弃,甚至直接溺亡。
起初孩子不多时,多扼杀女婴,孩子渐多,男婴也难逃厄运,不杀不行,实在无力抚养。
土地有限,产出亦有限。
而今有了红薯与南瓜,便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出。
尽管红薯过量食用或许会带来些许问题,但在饥饿面前,人们连观音土都能吞食,又怎会嫌弃红薯呢?
林祥将这封信交由贾琏阅览,他与林祥一般,反复研读,心潮澎湃,连声称赞!
信中红薯与南瓜占据了大量篇幅,只简略提及了他们处理的一些琐碎事务的后续情况,诸如某起案件的受害者后续安置、修缮的桥梁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便利以及所获得的赞誉等。
可以说周正防处理得极为妥当,林祥与贾琏读完这封信后心情大好,收获了满满的情感价值。贾琏甚至忘却了先前的艰辛,脱口而出:“何时我们能再赴云常县一趟?我发现我竟有些怀念那里了。”
林祥:“……”
他分明还记得贾琏刚回京城时说的“再也不去那穷乡僻壤”的话语,怎的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林祥并未泼他冷水,而是笑着鼓励道:“我也想去,总会有机会的。”
这个时代,穷乡僻壤之处比比皆是。
贾琏:“……”
闻言,他稍稍恢复了理智,选择岔开话题:“今晚吃什么?我尚未尝过南瓜,今晚可有?”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