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顿超无漏作真人

“哦?”

洞山闻言,顿时忍俊不禁,笑道:

“师父,您这一手使出,两位师弟非得宵衣旰食,夙夜不懈,方可罢休。”

此话一出,顿时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闲聊一阵,诸事谈毕。

左若童吩咐左右:

“水云,长青,把你们师弟修炼的资粮交给洞山。”

“是!”

长青与水云相继将背上的包裹,交到洞山手中。

左若童看向陆谨和李慕玄两人,嘱咐道:

“你二人,从今日起便留在此地,需遵洞山之言,不得懈怠。”

李慕玄和陆谨对视一眼,尽皆称是。

“洞山,慕玄和陆谨就交给你了。”

“师父放心。”

左若童阖目点头,带着水云长青返回山门,留下李慕玄,陆谨和洞山大眼瞪小眼。

洞山咳嗽一声,率先发问:

“两位师弟,可曾上过私塾,学馆?”

李慕玄道:“家里请过几位私塾先生,跟着先生学过几年,不过没有学过洋文。”

陆谨附和:“父亲曾教我启蒙,但只学过三字经一类,洋文什么的也没有学过。”

“哈哈,无妨。”洞山道:

“明日你二人随我入学堂,与其他学生一样,日日上课。”

“啊?”

李慕玄张嘴哑然,犹豫半晌问道:

“师兄,能不能不学劳什子洋文啊?我一学就头疼,在家的时候,就因为上学,一连气跑了几个先生…”

陆谨虽然没有言语,可心中也对学习洋文没有什么兴趣。

洞山听话听音,自然明白两个小家伙的言外之意,他认真解释道:

“魏公编撰《海国图志》,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情况。”

“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林公开展禁烟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优点并加以利用。”

“他组织团队,翻译了大量的外文报纸和书籍,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使国人首次了解到世界的广阔和各国的基本情况。”

“此二人尽皆秉持统一观点——当今之世,需得开眼看世界。”

“如今民国各路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家争鸣已显,正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

“两位师弟想要明事,明理,知路,寻路,更得开眼看世界才行。”

李慕玄没有想到自己刚起了个头,洞山师兄就能顺着自己的问题,半点磕绊不打的说出这么长的一段话。

不明觉厉!

陆谨好奇道:“洞山师兄,师父说寻路归根到底落在一个「性」字,这性命双修究竟是什么?”

洞山揉了揉陆谨的脑袋,解释道:

“性命一词原指「人性」和「天命」,是性与命的统一。”

“后来,修士赋予它新的内涵,即指修性与养命。「性功」与「命功」的有机结合。”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曾主张——「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

“先贤张伯端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主张唯性命双修,最为上乘。”

“江湖中,不同的门派对「性」与「命」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但大多数认为性命一体,神形相依,主张「性命双修」,即精神与形体同时修炼,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延年益寿。”

“在修养顺序上,有的主张「先性后命」,也有主张「先命后性」。”

“我三一门,则是秉持「性为主导,命为基础,以静为主,以动为辅,性命合一」的理念。”

两人听得云里雾里,顿觉师父夸赞洞山师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不是妄言。

洞山笑眯眯看向两人,道:

“不看世界,无法知路寻路,不知路寻路,岂能更好的性命双修?”

“唯有性命双修,才能——任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时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无漏作真人?

陆谨和李慕玄被洞山一番话,说的心潮澎湃,心向往之。

“这课?”洞山眨巴眼道:

“你二人,上还是不上?”

李慕玄言之凿凿道:“上,必须上!”

陆谨附和道:“俺…俺也一样!”

洞山闻言露出一副得逞的微笑。

李慕玄越听越抓耳挠腮,越听越心痒难耐,他问道:

“洞山师兄,总说逆生三重艰难万分,这逆生修行之路,您也给我们唠唠?”

洞山轻笑一声,反问道:

“想听?”

“嗯嗯,想听。”

李慕玄和陆谨忙不迭点头。

“行,师兄给你们讲讲。”

洞山望向两人问道:

“你二人知晓什么是先天一炁吗?”

李慕玄和陆谨懵懂摇头。

洞山笑了笑解释道:

“先天一炁,是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

“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洞山顿了顿,接着说道:

“我三一门认为,人之降生,先天一炁具化为四肢百骸,此为顺,顺乃应天理,却难逃一死。”

“故需要逆炼回先天一炁,此为逆天理,以达到飞升成仙的最终目的。”

李慕玄和陆谨听得入迷,连连点头。

“至于这逆生三重。”

洞山举起一根手指道:

“第一重:真炁充盈,炁化皮肉。练成之后,举手投足皆有龙虎之力。”

“第二重,化筋骨内脏。可以短暂的让内脏骨骼和血液一定程度的炁化。”

“水火不侵,刀斧莫伤,诸邪莫侵,百病不生,即便断肢亦能再生。”

“即便同为第二重,我三一门人的境界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多数三一门人毕生止步于此。”

“第三重则是全身炁化,变作先天一炁,除创派祖师外,目前还没有门人可以做到,哪怕是师父…也不行。”

谈到这个话题,洞山的双眸中带着期许,带着鼓励,对二人道:

“正是因为如此,师父才会将二位师弟托付到我手中。只为明事,明理,知路,寻路,以期盼有门人能早日三重登仙。”

李慕玄当即愣神,他骤然想起,师父在清香殿中,曾说过——

“拜师不必拜我,功成不必在我!”

时至今日,他才终于明白话中真意——

师父虽未迈入三重之境,在他心中却已然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