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虽说不是什么勋贵世家,可也是家大业大,坐拥着衡州城最大的珠宝阁,也算是富甲一方,是有头有脸的商贾大家。
本来世道乱,死个人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可胡二死在了沈家的地界里,知府衙门怎么说也不能装聋作哑。
故此,顾归辞去知府衙门报案的时候,衙门里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记撰幕僚。
“这位……”幕僚瞧她锦衣华服,一身贵气,思忖半晌,还是没想起她是哪家的贵女。
他自觉不该,这衡州城里,但凡是有名有号的,他都烂熟于心了。
“鄙姓顾,家中行六。”
“顾?”
衡州城可没叫的上名号的顾家。
“亦是沈府主君的姑母。”
顾归辞此话一出,幕僚就笑得人比花娇了。他在府衙任职六七年,是个有分寸有眼力的。也不是那没脑子的,旁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只是他认得顾归辞身上的这身缎子,是上好的云缎,都够他不吃不喝攒上几月了。
“顾六姑娘。”幕僚礼数周全,眼尾炸花,“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顾归辞沉声吐出四个字:“我要报案。”
见幕僚呆愣着在心里打起了算盘,她又紧接着说:“有了偷了我沈家五十两银子,数目虽小,可也不能任他逍遥枉法。”
五十两?!
五十两可不是个小数目!
幕僚心里盘算,这可不是件小事,若是接下了,办成了,他在沈家那,也算是也能攀上句话了。
“小的这就给您把案备下,等大人回来了就给您递上去。您且放心,不待多日,便就能抓住那不要命的贼人!”
顾归辞摆摆手,浅笑一声,“这不要命的东西,已经没命了。”
“顾六姑娘说的是……”
“你家大人,这不就带人去给他敛尸了吗?”
一个时辰后,知府大人的车架停在了府衙门口。
顾归辞在正堂听着有人来向幕僚通报,可迟迟不见车上有人下来。
何成如今是一脑门子糊涂。
他坐在车里,半晌都挪不动一步。
胡二死在沈家的庄子里,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枚银铤,银铤上刻着大利钱庄的印记,派人去察了才知道是沈家昨日来人支取的。
他的死,方方面面皆指向沈家。
若提审沈家,不论结果如何,这梁子是结定了。
可若不提审沈家,在坊间口口相传之下,胡二的死也掩不过去。
真叫人头疼。
“大人!”
外头是幕僚的声音。
“何事啊!”何成如今正缺个泄火的口子,思绪被他打断了,自然没有好脸色对他。
“沈家来人了,来的是顾六姑娘,她还称,她是沈家主君的姑母。”
“顾六?”何成抬手掀开车帘子,对上幕僚急切的脸,“姑母?”
幕僚用力点点头。
何成知道,他是个见人下菜碟的主,能让他上心的,必不能是什么摆不上台面的东西。
“所谓何事?”
幕僚将自己方才听见的一切尽数告知何成,又搭上一句,“顾六姑娘说,盏下夜黑,凶手必然跑不远,让咱们循着银子的印记去找。”
何成的思绪被他这话一拨,立刻豁然开朗。顾不得细究顾归辞的身份,赶紧吩咐下去,就照她说的办。
“把各坊市都盯牢了,一旦这市面上出现刻着大利钱庄印记的新银,就把经手人给带回来!”
“是,大人!”
知府衙门的人多,动作也快。等他们把张元带回来的时候,这日头还没落下去。
顾归辞正巧又喝完一杯茶时,人就被扣在了她面前。
何成去换官服,花了些时间,以致于姗姗来迟。
他本想关门再审,不想给那些看热闹的百姓嚼舌头的机会,可顾归辞大手一挥,直接就是两个字,“公审。”
他也莫名其妙地应了她。
“堂下何人!”
张元被那惊堂木吓弯了腰,本就跪着的身躯如今更低,“草民……张元。”
“你是做什么营生的?”顾归辞从一侧给她私设的椅子上站起身来,踱步到他身侧,居高临下地问话。
“草民……没有营生。平日里,靠替人……替人办些杂事度日。”张元低着的头埋得更低。
“如此……那我怎么瞧着,昨日你是我沈家庄子上的佃户?怎么,今日又不是了?”
张元听见这话猛然抬起头,看着面前这张熟悉的脸,冲何成大喊:“大人!是她!就是她!我这银子就是她给胡二的,她给了胡二五十两银子,胡二又分了几两给我!胡二的死跟我没关系!”
“肃静!”何成听着外面的百姓一片哗然,赶紧叫他闭嘴。
既然他这话说出来了,何成再不问顾归辞也就不合适了。
“顾六姑娘,他说的……”
“绝无此事!”顾归辞向他一拜,“大人明察,我与他,与胡二,从前素不相识。只是昨日陪同我侄孙女去田庄收佃租时,见过他二人一面。一面之缘,又缘何会给胡二五十两?”
“张元,你可知胡乱攀扯,该当何罪?!”
张元嘴唇嚅嗫半晌,话都赶到嘴边了,可还是不想开口。可如今证据闭环,顾归辞的话又句句在理,他现在是骑虎难下,如果不说,就要背上一条人命。
顾归辞心里有万数回话在等着他,只待他说出那一句。
“大人!草民冤枉!”
何成冷言:“进到这里来的,没有一个不喊冤,可出不去的,也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草民跟胡二是受人所雇,去沈家庄子上……闹事的。”
顾归辞闻言,眼睛弯成月牙,满意写在脸上。
“为的……是阻沈三姑娘,收租。”
“受人所雇?”何成嗅到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何人?”
“回大人,是薛二郎君!”张元话都说一半了,干脆直言,“是薛二郎君给我们银子会让我们去鼓动佃户拒缴田租的!她……顾六姑娘之所以给胡二五十两,就是为了买个太平。”
他这番话一说出口,立即引得外间踮脚看热闹的人纷纷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