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火器

齐衡的语气很急迫,“我迎你入门也不行吗?”

安静了数秒,明兰说道:“郡主娘娘身份尊贵,她定能为小公爷定下一门好亲事,便是公主、郡主或县主都能配得,我一个五品官的庶女,小公爷如果真提及此事,那就是害了我。”

齐衡又道:“我不信你这些托词,你骗惯我了。”

他深情款款,“我今生非你不要。”

明兰不喜反忧,“我曾经在生母临终前盟誓,此生宁为农夫妻,不为公府妾,小公爷还是趁早断了这个念头吧。”

齐衡语气坚定,“谁要你做妾室了,我是要娶你,做正妻原配。”

门外的盛华兰瞥了一眼身边的赵宗熠,神情有些小得意,似乎在说:小公爷果然是六妹妹的良配。

赵宗熠笑而不语。

房内的明兰也很惊讶,“什么?”

齐衡趁热打铁,许以终生的承诺:“我一定会求得母亲同意,让她去你们盛家提亲,写族谱,上祠堂,三叔流量,大轿入门。”

明兰仍然保持理智,“正妻原配?这不可能,我不愿意骗自己,也不想你骗你自己。”

齐衡强调道:“怎么不可能?只要你我努力,就一定有可能。”

又安静了好一会儿,似乎明兰的态度有所转变,齐衡突然说道:“你心里还是有我的,只是不敢承认,小骗子。”

他推门出来,看到不为等人的神情有些慌乱。

于是特意叮嘱道:“今日之事,你们都不能泄露出去,记住了吗?”

不为和小桃、丹橘相顾无言,刚刚那句话已经有其他人嘱咐过了,还让他们不许将那二人出现过的事情告诉给各自的公子与姑娘。

他们应道:“是,小公爷。”

特别是不为,几次三番想要吐露实情,又想起景国公的威胁,“如果你将我们来此之事告诉齐衡,我们便去齐国公府找平宁郡主坦白一切,让齐衡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默默跟着齐衡离开了。

三清殿外。

站在廊道内的赵宗熠与盛华兰现身在此,目送齐衡主仆远去。

盛华兰柔声道:“想不到,小公爷竟然情深至此。”

赵宗熠揽住华兰的纤腰,调侃道:“情深也没有用啊,除非他能为了六妹妹忤逆母亲,甚至不惜抛下齐国公府的嫡子身份,否则啊,是斗不过平宁郡主的。”

华兰也没有挣脱,只是轻轻依在赵宗熠的怀里,“六妹妹似乎对小公爷亦有好感,只希望他们二人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赵宗熠笑道:“我看呐,是有情人终成兄妹。”

华兰白了他一眼,嗔道:“主君,你就不能说句好话?”

廊道外面开始飘起了小雨,赵宗熠望着外面慢慢被雨水打湿的地板,解下自己的大氅,盖到了华兰的头上。

“下雨了,我先送你回马车,再拿伞过来接幼娘。”

……

皇宫,垂拱殿。

正在处理政务的皇帝看到了一本奇怪的奏疏,竟然是御史弹劾景国公肆意囤积违禁之物,致使广备攻城作之一的火药窑子作无法制作火药,火器的生产也因此受阻。

“景国公?宣李思平,让他将近半个月以来,景国公府的动向呈上来。”

“是。”

内侍领命退下。

皇帝若有所思,他其实早就知道赵宗熠在大肆购买焰硝和硫磺,半个月前就有皇城司的密报提及此事,他当时觉得是一件小事,便没有在意,不曾想赵宗熠居然直到现在还在购置?

这足足过去了十多天,可以料想到赵宗熠囤积了多少,少说得有几千斤了吧。

宋朝虽然对火药与火器非常重视,也一直在改善火药配方和加大火器研发,但北宋中期的火药还不具备单靠爆炸就能伤敌的程度。

火器中的“火砲”,也是以“火药与其它填充物”制作而成的炮弹,用投石车投掷到敌方阵中,或是毒药填充物,爆炸燃烧后释放毒气,或是金属填充物,利用爆炸后溅射伤敌,大名鼎鼎的霹雳砲就是这类火器。

总之,并不是后世的那种红衣大炮。

最早类似后世火绳枪的火枪,是一百多年后的南宋中期出现的铁制突火枪,类似后世红衣大炮的铜炮,是两百年后的南宋末期出现的武威铜火炮。

现阶段是北宋中期,因此还没有这种金属管制的火器,人们对火器的认知还停留在,用投石车投掷各种火药填充物的炮弹,以及用箭矢绑着火药筒(就是个大鞭炮)的火箭。

如此一来,即便这些火器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仍然没有取代传统弓弩的能力,属于另辟蹊径了。

回到现在。

官家召见,李思平很快就来了,将有关景国公府的密报一一呈上。

皇帝翻看了手上的几份密报,不悦的问道:“就这些?”

李思平伏地叩首,大声说道。

“官家,景国公的那位师叔就住在国公府的后院,她实在太厉害了,各方派进去的细作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个人可以活着出来,要不是国公爷及时解救,皇城司的探子怕是也得栽在那儿。”

皇帝将那些密报扔到了李思平的身上,怒道:“这么说,皇城司的暗探就在景国公的眼皮子底下活动?这样还能探知这么多情报?朕是该夸你们不屈不挠,还是该夸景国公深明大义?”

李思平连忙说道:“官家,就算密探进不去后院,也不难猜出景国公的动向。他购置了近万斤的焰硝和硫磺,明显是要配制火药,又与那么多匠人签了死契,应该是要造火器。”

皇帝拢袖走下台阶,没好气的斥道:“你都能想明白,朕会想不明白?需要你替朕想吗?”

“臣不敢。”

李思平再次叩首。

皇帝轻捻胡须,疑惑地问道。

“景国公被兵部给拒了,为什么不去工部想办法?反而自己回家造火器?是何缘故?”

军械是由工部制造,但军械的发放和管理是兵部负责,理论上来说,只要赵宗熠愿意,他确实可以绕过兵部,直接去找工部,毕竟他的府兵也不算朝廷的正式军制,花些银子,开开后门就是了。

李思平猜测道:“或许是景国公对火器情有独钟?”

旁边的任守忠提醒道:“官家,景国公之前上过奏疏。”

皇帝这才想起了,几天前,赵宗熠递上奏疏,说是要自己研发火器,让自己的府兵成为大宋最强大的火器兵。

那时的皇帝一笑而过,将奏疏放到了一旁,也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重新翻出那份奏疏,心情完全不一样了。

“研发新式火器?研发什么火器需要这么多火药?他是想炸翻兵部吗?”

李思平和任守忠都是一言不发。

皇帝将奏疏扔回了御案,转身又问李思平。

“查清楚他的那些珍宝来自何处了吗?”

李思平在邕王那儿探知了一些有关景国公的情报,此时汇报道:“官家,景国公或许在一个多月前秘密离京了,然后见到了从海外归来的四顾门人,通过他们得到了这些珍宝。”

皇帝还算接受这个结论,点头道:“也就是说,这几件珍宝都是来自海外?”

“是的。”

李思平回答道。

皇帝沉思了半晌,问道:“那他要造的这个新式火器,是不是也是来自海外?”

李思平不敢妄下定论,“臣不知。”

皇帝又考虑了许久,“传朕口谕,命景国公为皇后准备一件不输东海龙珠的寿礼。”

“另外,让工部罗列出所有的火器名单与图样,送去景国公府,要他造出来的新式火器不许与图册里的任何火器雷同,否则朕将追究他的欺君之罪!”

“是。”

任守忠躬身应下。

……

景国公府。

赵宗熠刚回到府上,就看到了一位小内侍和一名穿着红色官袍(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已经在前厅等候多时了。

二人简单说明了来意。

赵宗熠捧着那副新绘制的图册,仔细查看,里面都是大宋的火器图样,虽然没有具体的内部图解,却也能管中窥豹,简单看出宋朝目前的火器水平。

“这就是朝廷现在的所有火器图样?”

官员点头道:“是的,官家让国公爷造出新式火器,不许与里面的火器重样儿,否则国公爷就是欺君了。”

赵宗熠抬头看向那位官员,“明白了。不知阁下是?”

官员拱手行礼,“下官,工部侍郎,孙正杰。”

哦,工部侍郎,正四品。

赵宗熠指着图册里面,那个好像有枪管的火器,问道:“孙大人,这个突火枪的枪管是金属制成的?”

孙正杰摇摇头,“工艺尚未达到,目前还是竹制。”

赵宗熠摸了摸下巴,难怪枪管上面画这么多的竹节,他之前还以为那是加固枪管的金属环箍,原来是真的竹子?

“这根装着火药的枪管是竹子?就是那种绿色的植物?不是代称吧?”

孙正杰回答道:“确实是竹子,并非什么东西的代称。”

赵宗熠感到不可思议,但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孙正杰将赵宗熠拉到了门外,警惕地看了一眼厅内的小内侍,然后小声问道:“国公爷是看中了突火枪?”

“嗯?”

赵宗熠没明白他的意思。

孙正杰继续低声说道:“国公爷好眼力,突火枪几乎没有大量制作与配发,就算国公爷造出差不多的火器,也很难有人发现。咳,如果国公爷愿意,我们工部可以帮忙将突火枪从图册上抹去。”

赵宗熠这下听懂了,就是工部以为他是个说大话的草包,可以帮他一个小忙,让他仿造其中一种火器,安然躲开欺君之罪。

但,这个忙肯定不是白帮的,凡事都有一个价钱。

“要多少?”

孙正杰悄声说道:“五万。”

赵宗熠没有讨价还价,点头同意了这个价格,“可以,你们明天就送一支突火枪过来,我还需要一份你们配制的火药。”

正好,可以进一步查探大宋军备的火器技艺和火药配方,五万两银子买一份这样的绝密情报,也不算亏。

孙正杰看到赵宗熠答应得这么爽快,暗骂自己刚才要少了,支吾道:“那得……加钱。”

赵宗熠故作不悦,“一口价,六万,不行就算了。”

“行!肯定行!”

孙正杰从赵宗熠那儿拿过图册,大声说道:“国公爷,图册似乎还有遗漏,下官明日再送新的图册过来,告辞。”

说完,快步离开了国公府。

赵宗熠转身回到厅堂,与那位小内侍见礼。

“曹小内侍,咱们也算是熟人了,官家还有什么旨意?”

曹内侍慌乱回了个大礼,笑道:“国公爷安好,除了火器之事,官家还有口谕。再过几天就是皇后娘娘的六十大寿,官家让国公爷献上一份不输东海龙珠的寿礼。”

赵宗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