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以青海为例
- 姜玉波 史慧
- 10字
- 2024-12-24 17:53:17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可持续生计”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其行动纲领中引用了这一理念,提倡通过建立稳定的生计达成消除贫困的目的。随着学者对“生计”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从开始研究影响生计因素到后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其进行深化,探求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可持续生计”策略。学者逐渐意识到,可持续生计的构建是决定家庭自主长久掌握生存资料获取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可持续生计”多被作为一种分析框架,贯穿脱贫扶贫及返贫问题研究全过程。
生计的定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研究对象和兴趣的不同,不同学者对“生计”概念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别,并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中,国际上的学者和科研机构都将生计问题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即可持续生计和可持续性生计框架。
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这一新方法,国外学者大量研究了农户生计诸多方面,比较突出的有生计多样性、农户生计与扶贫、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生计脆弱性、能源消费与农户生计、生计安全等。该研究还把农村生计的多样性界定为,包括资产(自然、物质、人力、财力和社会资产)、行动以及获得这些资产(由体制和社会关系调整),而这些资产决定了个人和农民能否获得生活所需的资源。生计可持续研究认为“生计是由生存能力、资产(包括物力、社会资源)及行为所构成的”。学术界广泛认同的生计概念是“包括生活方式所需的能力、资产和活动”。其核心理念是,“更多地注重于人们寻求增加生存所需要的资本积累程度、收入水平以及所拥有的能力,最后反映在财产与生计之间的抉择”。
目前,学术界已有三大可持续生计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SLA),分别为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于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美国援外合作组织提出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议的可持续生计途径。此外,诸如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世界银行这样的组织和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内,或单独或协作制定了关于可持续生计的不同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