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的洗礼

2009年11月12日,周四,张东方参加工作才不到五个月。那天的石油城天空虽然阴沉,但并没有表现得比过往的冬日更加寒冷。然而正午刚过,寒风却一阵紧过一阵,大雪也像憋了很久一样,迫不及待地从空中向油城袭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没有人会想到,这场雪将会是这座石油城近十年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暴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整个世界转眼间只剩下厚重的苍白。

忙完一天工作的张东方,也在暴雪的催促下,比往常更早地回到单位宿舍里。洗完澡收拾妥当的他站在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大雪,心里想:看来明天又要到生产一线进行战风雪、斗严寒的报道了,还是早点休息吧。

关上灯,宿舍陷入黑暗,世界一片宁静……

嘀嘀嘀,嘀嘀嘀……突然,刺耳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

“是谁这么晚打电话?”张东方一边拿起床头的手机,一边嘟囔着按下接听键。

“东方,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现在有一个紧急的采访任务需要你去,车马上就会过去接你……”电话那头传来部室主任焦急的声音。

原来,暴雪不仅驱散了油城的温度,也考验着油田的生产设备设施。大雪导致油田的一条供电主线路出现故障,如果不及时修复,一旦出现短路跳闸,将会波及整个电网,影响油田总部基地和周边社区居民,以及部分生产区域的正常用电,相关单位和部门正在进行“零点行动”,紧锣密鼓地组织抢修,台里希望张东方能拍一条现场新闻。

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险情就是命令”,没有过多的思考,张东方迅速穿好衣服,到办公室拿上摄像机,踏着几乎能够没过小腿的积雪,坐上前来接他的汽车,在寒风呼啸中赶往抢修现场。

20多分钟的艰难行车后,张东方终于到达抢修现场。映入他眼帘的是冰雪之下的另外一个世界:在一个并不宽敞的区域,临时照明设施让这片不大的地方亮如白昼,到处是忙碌的“红工衣”,人声鼎沸;现场横七竖八停着吊车、工具车等维修车辆,道路被车辆、设备轧得泥泞不堪……跟现场抢修负责人简单沟通了解基本情况后,他便立即投入了采访拍摄中。

凌晨的油城寒风呼呼地咆哮着,为了尽可能多地拍摄画面、还原现场,张东方扛着摄像机,磕磕绊绊地穿梭在抢修人员和设备之间。零下十来度的低温中,雪花打在脸上如针扎一般疼痛,脚上的鞋子早就湿透了,双手冻得连按摄像机录制键都困难……

就这样,采访摄制一直持续到抢修工作顺利完成才结束。两个多小时的高强度拍摄,让放下摄像机的张东方一度在别人的搀扶下才坐上回去的汽车。回到单位,稍作调整的他马上投入撰稿和后期制作中,直到成片完成才休息。当天,这条反映油田职工战低温、斗风雪、抢修线路的新闻——《雪夜保电战》顺利播出,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而这场暴雪的洗礼对于张东方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那年7月,他踏出校门,进入中原油田这片有着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的石油沃土,成为一名企业电视记者,充满着对新世界的好奇和所有对未来的希冀。

然而现实却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不是油二代,不了解石油石化行业;实习期间枯燥乏味,跟想象中记者的工作生活不一样;没有亲戚同学孤身一人,融入困难……这一切都让刚参加工作的他很是迷惘,尽管每天他会跟着师傅和同事们深入一线采访学习,尽管领导和同事们对他很好,尽管工作之余他也经常走进大街小巷用心感受油城的一切……但是,张东方却始终感觉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横在他和油田之间。

如果不是这场暴雪,他不会看到那些不顾寒风刺骨、放弃休息时间,舍小家、为大家的抢修工人,他也就不会深受震动,让他参加工作近五个月来的全部经历感受在此刻交融重塑,直透灵魂的力量使他醍醐灌顶,真正与一线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石油人心意相通,感受他们身上火热的石油精神,而这种精神感召让他深深爱上了这片石油沃土。

正是那夜暴雪的洗礼,让张东方在之后的岁月里十二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用激情和感动书写着属于电视人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