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约稿大部队来了
- 文豪1979,从北大当校工开始
- 肥不是废
- 2203字
- 2025-01-04 12:00:05
靠!~~
刘镇云张口要骂人,陈建功嘶啦一下,不小心给手里拆到半截的信封扯个稀烂。
其他人也都纷纷面显便秘之色。
全都搞不懂,刘文斌在说的什么气人话。
现代诗在丫心里,原来价值可以等同于,一个字一行骗稿费的么?
王伟语气也是为之一顿,心说这人还真好意思,当面就问如此直白问题,大好的文学情操事儿,偏要杂满了铜臭味儿。
他尴尬笑笑,认真解释道:
“原则上,自然是没具体字数分行要求的,现代诗的行文规范很自由,只要诗歌能成篇,您哪怕只写一堆标点符号,能让读者看明白,那就是一篇好的作品……”
刘文斌强忍住了当场放出浅浅老师那首尿滋一个坑的冲动。
算啦算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现代诗的浑水,咱还是不去趟了。
免得多年以后被人当典型,拉出来鞭尸、口诛笔伐。
“你们杂志,难道不收小说作品稿子的吗?必须认准了是现代诗类型的作品?”
“呃?当然不是啊!小说作品我们当然也收,但是文斌同志你前面不是,刚刚才和《人民文学》张广年敲定了一篇小说稿么。我们杂志社是单月季刊,下个月会出版新的一期。因为新创不久,稿子来源还不是很稳定,所以就是想跟兄弟单位打个品类差。而且你的诗歌质量的确很拔尖,不过文斌同志你要真有精力,能在月底前再赶一篇短篇小说出来的话,我们杂志社自然是求之不得。我现在就可以拍板,给你千字7元的顶级价格……”
“成,那就这么说定了!”刘文斌干脆道。
“啊?!”
这下轮到王伟吃惊万分了。
见刘文斌不像在开玩笑,立马激动起来,用力握住刘文斌的手便一阵猛摇,“感谢,文斌同志,当真要感谢你,对咱们杂志的大力支持,实在是没有想到,您可真是,给了我一份天大的意外惊喜呀!~~”
其实,刘文斌眼下手里就已经攒有一篇存货了。
想了想,没有再像故意刺激张广年那样,当场就给甩出一篇精品爽文大作来。
反而是趁机跟王伟聊了聊,套了些话。
他得大概掌握一些,这些杂志社老编们真实的审稿标准,以及收稿子偏好立场种种。
这叫做知己知彼,不打没把握的仗。
眼下他是借了在曲艺圈的滔天名声,有《全民日报》头版头条大红标题喜讯新闻背书,以及《牧马人》发表之后的热度流量,这才吸引来了别人的主动上门约稿。
像是强塞给张广年那篇《双旗镇刀客》。
有着很强烈的内地武侠风故事,讲述的是民国时期西北一群刀客土匪之间的恩怨情仇。
故事内容有些老派了,走的是和知青伤痕风主流文章可说完全相悖的另一极点。
加之他的商业爽文式笔法,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文学圈里,其实真不怎么受待见,即便故事剧情的确会很受读者欢迎,但更加适合在《故事会》这等,毫无文学性追求的期刊平台发表。
让《人民文学》发表《双旗镇刀客》。
这里面,确实有他的一份恶趣味复仇选择在内。
否则的话,他要是拿出另一篇存货稿子《出入平安》,一个反映唐川大地震期间,倒塌的监狱,看守与随时想暴走逃狱死囚犯间心灵救赎的故事。
而且故事发生时间背景就在三年前,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这可谓是,集思想性、文学性,以及教育意义多方位齐全,绝对的弘扬主旋律题材作品。
张广年真要拿到这样一篇作品。
当时该要开心得一蹦三尺高了。
《十月》主打诗歌、散文,剧本,其次才是小说。
跟主编王伟一番沟通交流之后,基本也明白过来,这位的收稿偏好,仍然更倾向于伤痕类型小说故事。
当然,有鉴于他刘文斌如今风头正劲。
真要再塞一本,《双旗镇刀客》这类通俗故事,对方肯定也要,但往后是否再能有合作机会,那就一切未知了。
刘文斌于是将《出入平安》预订给了《十月》,打算等月底再给发稿。
前脚送走了王伟。
转过天来,《收获》杂志社的主编李小莉也风尘仆仆找上了门来。
又过了一天,老家《延河》的主编王皮祥也来了。
更让刘文斌惊喜连连地,紧随其后上影厂的人也来了,跟他洽谈《高考1977》的影视改编,问他有无意向去沪上闭关一段时间,协助厂里完成小说的剧本改编项目。
刘文斌谢绝了客串编剧的工作。
尽管作者独自负责完成改编一个剧本,起步价稿费酬劳足足有1500元之巨。
但他打听过了,这里面牵涉的事情超级繁多。
而且剧本不是说写完就算,便是电影拍摄期间,编剧也要跟剧组一起监工,直到电影拍完,才算完成编剧的本职任务。
以当下的影视剧拍摄进度,动辄便是三五个月。
甚至如果剧本涉及到了春夏秋冬很明显季节变化的话,一部电影拍拍停停,横跨一年半载甚至更长,那也都再寻常不过。
刘文斌眼下哪儿有时间去泡剧组啊!
所以果断选择了授权转让电影剧本改编权,直接拿了一笔450块钱的版权费。
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句,他选择优先文抄的小说故事,前世都有成功改编影视剧,被搬上过大银幕。
这样子的精算目的,就是奔着能够一鱼多吃而来。
杂志上发表小说拿一笔稿费。
被电影厂相中后,拿去改编投拍成电影,又能拿一笔改编费。
依照这样的节奏,只要赶在年底前,抄它个十篇八篇的类似作品,来年再努努力,到时全款买一套精品四合院应该不成问题了。
除去给到了张广年一篇《双旗镇刀客》的稿子。
手里一下子还欠了四家杂志社的约稿。
存货却就只一篇,已经暗许给了《十月》的《出入平安》。
接下来的日子,刘文斌当真是有得忙碌了。
没有电脑打字的年代,纯手写笔摇的,每天坚持码字过万,这也就是年轻力壮,否则如此高强度【脑力】+【体力】双重付出,真心有些吃不消呐。
给《收获》预备了新作《好事多磨》。
给《延河》预备了新作《斗牛》。
给《燕京文艺》预备了新作《红高粱》。
便在刘文斌每日忙忙碌碌,彻底化身无情码字机器的日子里,时间悄无声息进入了1979年的11月份,全国文艺战线的大日子即将到来。
冷不丁地得了通知。
他也成了文代会参会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