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南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玉佩的事最终还是没让小姑娘照价赔偿。

尽管小女孩和他父母都一再表示:既然是因他们而起,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想办法赔偿的,但顾南风仍是百般推辞。

最后实在是没法了,才一脸认真的说:

这玉他戴了好些年头,况且也不是什么好料子,还不如麻烦张父顺手为他刻个木雕,用来当作给父亲五十大寿的礼物。

并且表示张父所做木雕的成色,在城里比玉还受欢迎。

如此说辞下,张父才半信半疑地没有再坚持,而且再看顾南风的衣着,确也是大户人家的样子。

难说在人家眼里,玉佩的确还不如一个木雕来得稀奇。

但顾南风仍旧受着张家的百般优待。不仅不用干活,又因为此时已入冬了,地里也没什么可忙活的,便索性让小满整天带顾南风在村子四周闲逛。

进城的路被前几日的大雪封住了。

听张父说,今年的冬天比往年都冷,而且才入冬就下这么大的雪,连他都是生平头一遭。

张小满就是前日他醒来时见到的小姑娘。

因为出生的那天恰好是小满,张文早年在一个老童生家作过工,耳濡目染下也觉得小满这名字蛮好的,于是就给小姑娘取名:小满。

但这几日,小满这姑娘就像不怕冷似的,穿着一件已满是补丁的破单衣带着顾南风满山地我松鼠窝和松鼠藏口粮的树洞。

要是找到松鼠,不管是醒着的还是正在呼呼大睡的,小姑娘总要捡根棍子伸进去弄人家两下;

要是运气好,找到了松鼠的粮仓,小姑娘便会十分娴孰地掏出工具,然后把人家的口粮统统打包带走……

然后在当天晚饭后,火堆旁便多了点零食……

顾南风曾几次看小姑娘穿得实的太单薄了,主动提出要给小姑娘置买点冬衣。

但在这个小小村,大家都不富裕,拢共也没几件冬衣。而且也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穿,自然也没有卖的道理。

而村里人的冬衣也都是在数里外的赵家庄赶集时买的,现在大雪封路,自然也去不了。

而自己衣上的衣服,也就看着好看,真论起来估计还没小姑娘身上的暖和。

于是顾南风曾托言说,自己有些风寒,就不出去了,呆在屋子里也蛮好。

但却换来了小姑娘鄙视又嫌弃的目光,毫不客气地说:

“你们城里人怎么那么娇贵呀,你一个大男子汉居然还没我抗冻。

你不去就不去吧,反正好不容易阿爹给我放了假,我才不在屋里呆着呢,无聊死了!

你不出去的话,到时候阿爹问起来你就说你还有东西没捡回来,我出去帮你找了,可不许乱说!

不然……不然…

哼!不然…我就往你被子里塞老鼠…咬死你!听到了没有!”

说完,还示威似地露出小虎牙,吡牙咧嘴的作出一幅吓人的模样。

而顾南风能怎么办呢?

也只好内心毫无波澜地表示被吓到了……

因为不放心小姑娘一个人进山,于是顾南风也只好“自愿提出”要进山逛逛。

尽管顾南风觉得自己非旦帮不上忙,甚至还可能是个累赘……

而在这几天漫山遍野的闲逛中,顾南风也发现大脑里逐渐多了很多他熟悉而又陌生的记忆。

而在将其完全消化后,顾南风才惊愕地接受了他穿越的事实。

尽管在听到了张小满的回答后,内心早已有所猜测。

而现在,连那仅存的一丝侥幸,也终于消失殆尽了……

不仅是惊愕,原主那几乎不真实、甚至像是在做梦一般的过去,属实让现在的顾南风觉得脑袋有点转不过来……

原主名叫顾言,字南风。四年前的某天,竟在家中突然消失了。

顾父顾母举全家家之力寻找,仍然无果。

似乎他从未出现过,除了在众人的记忆中仍有他的痕迹,其余丝毫不剩。

就如同一场大梦一般,所有人做了一个同样的梦——

现在,梦醒了。

除了大脑仍在回味,除此之外,自然什么也没有。

原主自小性格孤癖,鲜少出门,以致于周遭邻居都不知顾家何时添了子嗣。

在家也是流默寡言,甚至与顾父顾母,还有侍从下人一天都说不上两句话。

起初在原主小时,顾父还以为自家儿子是不是有点痴傻。

但在发现原主竟然三岁就能识字,五岁就能熟诵诗书礼易,六岁便能自己作文章——

而且作出的文章让科举出身的顾父也刮目相看后,顾父从此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只道自家儿子天资聪颖,但无奈性格怪异,这也算天意吧……

原主虽聪颖,亦作得一手好文章诗词,平日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自己房中静坐。

但原主却有个令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怪癖:

无论是他穿过的衣服还是写的文章、用的器具,都是从不冗留。

文章写完就烧,衣服也只留身上穿的一套,换了新衣就立马把旧衣烧了,用的笔墨亦是用完就丢。

幸而顾家有所积蓄,负担得起。

而顾父顾母也道是儿子的喜好,便也就由着他如此了。

于是当他突然消失后,整个家竟几乎没能留下他的一丝痕迹。

仿若从未有过这么个人一样。

顾父顾母用尽了各种手段,但依旧未能找到一丝线索。

就这样整整找了四年。

就当顾父、顾母都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儿子是否真的存在过时。

在一天清晨,原主竟突然出现在了他原来睡的床铺上。

当原主被发现时,仿若刚睡醒的模样。

而被问及这四年去向时,却是一脸茫然——

他的记忆停留在了四年前他入睡的时候。

而当时的顾南风了解的经过,也都还是顾父顾母向他说的。

原主起初也不信,直到走出顾府,四方了解后,才最终相信了这个事实:

此时确也是四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