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卸任
- 开局科举舞弊,皇后竟是我亲娘
- 凉水塞牙
- 2102字
- 2024-12-04 10:08:25
李玄武沉默了许久。
终于缓缓开口。
“你想清楚了吗?”
他自然知道李君言走到今日这一步如何不容易。
就算有自己在背后作为支撑,但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之间,否则没有足够的声望与本事,站在这个位置,也会被无数人打压,压根抬不起头来。
而李君言做到了,现在却要放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万万不可想象的事情。
听到这般问话,李君言却没有半分犹豫。
点了点头:“是。”
他今日既然向李玄武开口,自然是经过无数深思熟虑,心意已决。
随后从怀中取出自己所有的印信。
一件件放在李玄武身前。
皇城监御史。
大理寺太常卿。
神机营总指挥使。
天策上将。
足足四枚印信,无论哪一枚拿出来,都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但现在却是都被李君言毫无保留的拿了出来,看上去甚至没有一丁点惋惜。
随即便听到李君言轻声道。
“陛下,这是当初陛下赐予臣的所有印信。”
“今日尽数交还。”
话音落下,李玄武看着眼前的印信,一时间有些恍惚。
这小子真的明白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吗?
这四枚印信,包括了大周如今最为强悍的几支军队之二,还有监查之权与赏善罚恶权。
再加上他身边那些人,还有朕的倾力培养。
只要李君言想,他随时都可以是整个朝堂之上权势最盛之人。
但这小子还是毫无犹豫的便拿了出来。
可见他对此是一丁点不留恋。
索性也就摆摆手,苦笑道。
“既然李卿你已然下定了决心,朕便也不拦你了。”
“你在朝堂的时日虽然不算长,但也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朕今日,便赐你镇国公之位,你小子也不必着急拒绝,朕知道你的想法,这位子不会让你做什么,只是给你个名头。”
“毕竟你这段时间得罪之人也不少了,此时放下所有权柄,若是有仇家上门,只怕顾引桥也未必能护住你,有了这个身份,那些人要动你之前,也得好生思量思量。”
李玄武沉声道。
闻言,李君言默然。
他确实下意识想要拒绝,但李玄武这番话没有半点其他的意味,只是单纯的爱护而已。
既然如此,挂着一个国公的名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索性便躬身行礼。
“臣李君言,如何能得陛下这般恩重。”
“你也是大周栋梁,既然如此,朕自然也该给你些什么。”
“下去吧。”
说完,李玄武摆了摆手,到头来还是没有阻拦。
看着李君言的背影消失在御书房之中,无奈叹了口气。
莫非是当初因果?
李玄武虽然不曾杀父,但弑兄是定然的。
曾经祸乱南山门,才有了今日帝王之位。
这般因果下来,他的几个儿子,废的废,死的死,最后只剩下一个心无志向的老三。
不过算了。
一切自然有定数,强求不得。
在李道吾当初叛逆之后,李玄武心中便是出现这般想法。
几个孩子都是因为皇帝的位置,这才争抢到这般地步。
说不得真是他当初想法出了问题。
叹息一口气,李玄武垂下目光,也不再多想。
而李君言离开御书房之后,也去找了一趟公孙皇后。
他如今虽然不再为官,但公孙皇后一直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很快就要离开皇城,在此之前,当然要前去看一看。
众人此时都还不知道李君言罢官的事情,自然恭恭敬敬将其带入中宫。
公孙皇后知道了李君言的想法,虽然也有些不解,但与李玄武不一样,她不必太过考虑天下之事。
只是单纯出于对自己孩儿的宠爱,安抚了几句。
顾引桥毕竟还在宫门之外等着,李君言也不好太过耽搁时间。
与公孙皇后告辞之后,便是离开宫中。
走出宫门的一刹那,李君言回身望去,只见鎏金的皇宫二字颇为惹眼。
若是估计不错的话,这大概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地方了。
以往那位威名赫赫的大理寺太常卿,此时,便不复存在。
在李君言与顾引桥回到老宅之后,他辞官的消息,一瞬间便是轰动了整个皇城。
“听说了吗?那位李大人辞官了。”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有听说过。”
“可惜了,李大人这样的好官,他才二十多岁,日后还有许多时间,他在皇城中还能做不少事情,只怕是被那些腌臜货色排挤走了。”
“就是,当初老子受了冤屈,被压在天牢之中整整十三年,还是李大人上任之后重梳案卷,这才给我洗雪冤屈,这般父母官,果真是皇城容不得。”
“唉……以往有李大人在的时候,那些人也都收敛着些,如今李大人都不在了,我等日后还不知道要如何……”
街头巷陌。随处可闻这般谈话。
众人皆是唉声叹气。
李君言上任之后,皇城监御史与大理寺太常卿的权柄,几乎在他手中发挥到了极致。
洗刷不少冤案,哪怕是官府镇压百姓的案卷,只要看到了,也一一为其平反。
可谓是深得百姓拥戴。
此时要走,自然也是颇为惋惜。
而朝臣之中,众人也是震颤不已。
“这小子当真是有些莫名其妙,好不容易走到这个位置,居然当真说不要就不要了。”
“呵……他那般聪明之人,如何不知道?只是他此时功高震主,不敢多留罢了……”
“柳兄什么意思?”
“你想象,这小子是踩着谁的脑袋走到如今的?”
“黎王,二皇子殿下,四皇……等等……”
“不错,皇室最为权势彪炳之人,全数都被他踩在脚下,这无异于对皇室的践踏,就算陛下能容他,其他皇室子弟定然也不能容,否则说不定就是下一个目标。”
“况且这位李大人可是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就连陛下,这几次也不过给他些许银两作为赏赐罢了,爵位,官衔,可是没有半分长进,说不得已经有了忌惮之心……这小子此时急流勇退,也算是有些本事了。”
群臣之中,自然也因为李君言罢官一事,议论纷纷。
无数可能性的猜想从口中纷纷而出。
但不管原因如何,有一件事已然盖棺定论。
此后朝堂之上,便没有一个叫做李君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