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电影改编

诗刊编辑写的内容非常简短,后面还格外附赠了一段诗歌的稿费计算方式,是按照行来算,不是按照千字的计算方式来算。

并没有像小说编辑那样,还要附赠大量的建议,诗刊编辑给的建议其实很合理。

20年后北岛写的文章自然不符合现在的文学思潮,两者完全是两种诗歌概念,这个时候的被盗放在现在的诗刊编辑眼里自然不受欢迎。

诗刊编辑给陈实的价格是最高的一档,因为陈实并没有隐藏身份,老作家的身份摆在这里,自然很容易申请到最高的单价。

能够多一层诗歌大家的身份也是一件好事,到时候可以试着进入一下诗歌协会之类的地方混混,这样就能多认识一点人。

陈实把诗刊编辑的信件收起来,诗刊那边是已经默认要刊登,所以陈实这边不需要怎么进行回信,只需要等到时候样刊寄过来就好。

他现在要给刘晓丽打一个电话,刘晓丽现在是在招待所那边暂住,她走之前在剧院那边申请了一些相关的文件。

也算是和平退出剧院。

经过前两天的聊天,刘晓丽其实是有想要往影视方面发展的。

而他这方面说实话还没有建立起人脉之前,那个上影厂曾经主动找上过门,跟他谈判关于隐私这方面的事情,可是他那个时候拒绝。

现在同样也不是很好的时期,《人啊,人》这本小说还没有正式完成连载,还有下半部分没有发文,他的想法是把这一本小说写完,再参与到这份工作当中。

要不先问问看家乡这边暂时给刘晓丽找个清闲点的工作,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用得上的人脉,毕竟他在家乡这边也是个大名人,想要找人帮个忙,应该不过分。

陈实一边想着一边刚打算到村口去打电话,转头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上影厂那边的人张爱国,上一次他就曾经找过陈实,没想到这一回倒是逐渐找来莲城市。

看起来这人还没有诚意的,倒是可以跟他谈谈,虽然没有三顾茅庐,但他也不是诸葛亮那样的,只要能够知道对面有诚意,不会把他的作品乱搞,就可以考虑考虑。

张爱国的打扮依旧和上次一样,没有改变,看起来潦草,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去农田里面干过一段时间的活,实际上它是一个电影厂的制片人。

陈实和张爱国两个人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张爱国的嘴里面叼着一根香烟,陈实的嘴巴里面叼着一根狗尾巴草就这么就地谈起事情。

“你好陈实同志,我们又见面,我们最近看了你那本《人啊,人》发布的新内容写的挺好,我知道,以你的能力,那本小说是有存稿的吧。”

“《人啊,人》这本书已经完成了结尾的创作,全部存稿现在都在我手里,你们来找我是想要商量一下电影改编的事情吗?”

“是的。”

“价格这一块我们给出了很高的诚意,可以由原先的2000提高到3000,3000已经是现在的顶峰,我知道陈实同志,你现在年轻比较喜欢追求高价格,4000这个价格可能需要再申请。”

陈实摇了摇头,他现在通过写作早就已经不缺资金,通过抬高价格这方面可吸引不了他。

张爱国见到陈实明显有不满意的样子立马开口问道:“你还有什么要求吗?3000的这个价格我们厂已经很厚道,在网上得是名著价格,我们上影厂对待作品都是很认真的。”

“我倒不是不满意,我只是还想提两个要求。”

“第一我作为作者必须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第二我得推荐一个女演员,可以由你们厂进行面试选拔,要是不符合你们厂的标准,可以把他踢出。”

张爱国皱了皱眉,说实话第二个要求还不算太过分,毕竟可以随便踢出,毕竟他这边只是推荐人,又不是直接塞人进来,到时候进行面试的时候刷掉就行。

这种事情放到之后再处理也是可以的,以前也经常有作家干过这样的事情,但是第一个直接插入到编剧这种和作品极度关联的行业里面。

实在是极少数!

作家尽管对于文字有着很强的领悟能力,但作家和编剧是两码子事情,他们两者的分工不同,编剧写出来的剧本也不同。

一个编剧不一定能够写出来好剧本,但是绝大多数概率会比作家要好一点,这是电影界的共识,要不然专门设一个编剧干嘛?

而且其他演员也不一定会配合。

按照张爱国来看,陈实也恐怕不是想当编剧,而只是怕上影厂的编剧们砸了他的文字招牌,说到底还是不放心啊。

“陈实同志你这个要求,说实话我个人来说很难答应,你有从事过编剧相关的工作吗?有过系统的学习吗?”

“不是只有看书这方面就行的,上影厂有着专业的编剧团队,很多编剧放在国外都是很顶尖的水平,请您相信我们的编剧。”

陈实开口道:“我不是不相信你们的编剧,只不过我自己写出来的作品,我自己在进行剧本创作会更好,我对你们上影厂还是很信任的。”

“我觉得倒是你们不相信我有电影改编的能力,这样我到时候可以写一个剧本投稿给你们,你们看看质量能不能通过,如果质量符合你们的标准,就答应我的要求怎么样?”

张爱国笑了笑,不愧是年轻人,干什么事情都想一出是一出,这一点从陈实的很多做事风格上面就能够看得出来,没有一样是太长久性的。

现写一个剧本出来?

这个难度可比诗歌小说大多了,有听说过外行作家,有听说过外行诗歌,有听说过业余的文学评论家,有没有在80年代听说过业余的编剧?

让他这种上影厂的专业制片人去看,要是质量真符合要求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可以考虑让厂里面给一个合同工编剧的身份。

在80年代,一切还是以质量为王的,谁有质量谁就能够决定一切,只要你手里面有好作品,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妥协让步的。

只要是合法符合手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