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擂台赛

绵绵细雨,打在青石板上,滋润着芦草,屋檐上,“滴滴”的雨声落在门前,转眼间15年过去了,王权月初,也长大长大成了青年,但好景不长的是,王权月初的父亲,王权不灭,再他6岁那年病逝,母亲也因为背痛欲绝,从此郁郁寡欢,不就也相继离世,此后王权月初便不受族人待见。族人那鄙夷的眼神,给幼年的月初,带来不少伤害,但好在王权月初,并不是一个人,他父亲年轻时闯荡江湖,结交了不少江湖义友,其中上官是就是王权不灭的知心朋友,于是上官不少对月初关怀,就这样王权月初,在上官的尽心照顾下生活到了18岁,也是他成年礼那天。

屋檐下,王权月初,傻傻盯着屋外,屋内的正在抚琴的上官问着他,“为何不进屋座座?却只在在屋外?”“官叔,我无大碍,只是想静静……”王权月初插着手,靠在屋檐下说到。“……这样啊,那我也来陪陪你吧。”上官起身走到月初身旁,静静的陪着。屋外的细雨蒙蒙,撒在荷花池中,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滴在水中,起了层层涟漪。上官伸手指向池边,“月初啊,知道吗?你现在就像,那池水的涟漪般荡漾,但只要静下来,一切就清晰可见。”“……是吗?官叔。那我该怎么做?”上官轻轻点了下月初的额头,宽松的衣袖拂过脸庞。“虽然王权依然不存,但天下第一剑既不在王家,也不在权家。”“你是说,王权剑!”王权月初叫了起来。“正是!王权剑只选择王权家,历代最强的王者。不论大小,凡是王权家人,且年满十八岁,都可以参与选拔!”

说到这,上官又走会屋内,接着抚琴。清幽婉转的琴声,混合着雨声,回荡在四周,直穿胸膛。王权月初,一只脚跨进屋内,一只手扶着木门,稍有斗志问道,“我……我真的能行吗,官叔?”

上官,停下手里的动作,琴声戛然而止,盯着王权月初,突然起身,“那,还有别的办法吗?”“我……我不知道……”上官走上前,手搭在月初肩上,在他耳边小声道,“你从来没有输,但却输在,连向天才发起挑战的勇气都没有。”

一阵清风吹过,屋内门窗“吱吱”作响,门帘也随着摇荡,吹开来的门窗,还能看见雨后的绚丽,明媚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温暖而不失风度。王权月初也被一言点醒,困惑他多年的瓶紧正在打开。

“我明白了,官叔!”

于是,抽起身旁的剑,奔向王权家的擂台,屋内的上官也笑了笑,“无灭,你看见了吗?月初一定会成为举世无双的大英雄,无论……何时何地。”

王权比武,每年都会有的擂台赛,为选出千年难求的天才,王权家的长老们,特地准备的一年一次的比武,胜者在经过长老们的试炼后,将可执掌王权家的宝物,王权剑。王权剑,在王权老家主分家时,因权家镇守边疆不能携带宝物,王家又要经商无空管理,理所应当的,王权剑就由仅剩的王权成员保管。

王权家里,锣鼓喧天,各大精英齐聚一堂,长老们坐镇主场,担任比武裁判。两旁战鼓树立在擂台边缘,由鲜红地毯组成的擂台,让人不寒而栗。观众席上,全家都在呐喊助威,长老们走进会场,依次坐在自己的位置,台下的参赛选手们蓄势待发,等待比赛的开始。

“下面由我宣布,擂台赛正式开始!”

“击战鼓!”

战鼓助威,选手就为,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第一位参赛选手上场,号称今年的种子选手,被誉为王权的天骄。一只脚迈进擂台,披肩的白发飘飘,清秀的脸庞,将文静衬托的淋漓尽致,仙气道骨,却不失温和。台下的女观众不谋而合地尖叫起来,“锦昭,锦昭!勇得第一。”不少的观众为之痴迷,神魂颠倒,他的对手是大长老的后辈,王权复兴,一位得到长老亲传的天骄,背负着众多使命,使的他不能输。

双方选手就位后,长老一声令下,比赛开始。

“在下王权复兴,请多指教。”说罢,脚一前一后,压低身子,做好架势。

“在下锦昭,还请赐教。”

复兴冲上前,猛地挥出一拳,锦昭轻轻抬手,巧妙借住复兴的蛮劲,化解了攻击。

“兄台不愧为王权希望,倘若在修行段时间,你必将是个难缠的对手。”锦昭微微笑道,温和的脸上,两只眼眯层了一条缝,更加显现他的柔和,王权复兴都不禁心头一暖,但他还意识到自己还在比赛,便咬紧牙关继续战斗之。

王权复兴一拳,又是一拳,锦昭一边化解,一边后退,直到半只脚挪到擂台边上,王权复兴叫道,“今日一赛,在下受益匪浅,但赢得比赛才是我的目的,那么,得罪了!”王权复兴迅速蹲下身子,一击后踢,将锦昭踢飞到界外上空,就在众人以为锦昭将落下边界,与夺冠无缘时,空中的锦昭控制住身子,一个回旋,向地面喷出发火球,借着火球的推力,稳稳落在擂台中央,接着他轻轻撩开面庞的彬发,站起身来,不慌不忙说道,“兄台,可不要轻敌啊。”

接着锦昭瞬身到身旁,复兴还未反应过来,被锦昭一招撂倒,整个人仰面朝天。复兴艰难站起身,跳向空中,准备使出飞踢,就在他刚跳向空中,一股寒意戳着他的后背,原来是锦昭,不知何时闪现到他身后,“那么这场胜利我就笑纳了。”锦昭在空中旋转身体,然后“啪”的一声,打出鞭腿,王权复兴被狠狠砸向地面,动弹不得。

长老站起身,说道,“那么我宣布,擂台赛第一场,王权复兴对战王权锦昭,锦昭胜。”

台下立马响起阵阵掌声,不少人都投来痴迷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