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研究
- 成肖
- 7字
- 2024-12-10 09:13:17
2 文献综述
2.1 协同创新研究
2.1.1 协同创新内涵
Gloor(2006)将协同创新视为一个具有集体愿景、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借助网络来分享信息、思路,从而实现共同目标。Serrano和Fischer(2007)从网络视角来解读协同创新,认为协同创新是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等资源互相交换和融合的复杂网络系统,是一个从沟通、协调、合作及协同的过程。Persaud(2005)则指出,协同创新是科研工作者为了提升创新绩效而加强在研发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从微观个体视角对协同创新进行内涵界定。另有学者从中观组织视角来考察协同创新。例如,Ketchen等(2007)认为,协同创新是创新组织为了维持创新而推动专门技术、思想和知识等资源实现跨组织转移与共享的过程。Soeparman等(2009)强调,协同创新是指组织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提升组织创新绩效的过程。
在国内研究中,胡恩华和刘洪(2007)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认为协同创新是集群创新企业与集群外环境之间既相互竞争、制约,又相互协同、受益,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企业自身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陈劲和阳银娟(2012)从协同创新的过程视角来分析,认为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等组织为了实现科技创新而开展的组织互动模式,并指出协同创新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侯二秀和石晶(2015)将协同创新界定为:企业与中介机构及金融机构等组织相互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和效率的提升,创造价值的过程。范群林等(2014)从社会网络角度指出,协同创新是在创新网络化过程中,政、产、学、研四方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合作。陈芳和眭纪刚(2015)指出,协同创新的实质是一个演化过程,是一个以某创新主体为主导、其他创新主体为辅的主要要素一体化的深度协作互动的价值创造和能力提升过程,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主导性等特点。张艺等(2018)则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次对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与理解。微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是构筑协同创新系统的基础和基本单元,它指的是创新组织科研团队内部及相互之间形成的知识共享机制,通过多方位交流与多样化协作来应对大科学时代的挑战;中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指的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基本创新主体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与创新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中介主体支持下,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过程,是协同创新效应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宏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指的是知识创新体系与经济体系之间紧密结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促使科技、教育与经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