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南方遥远的山坳里,有一个名叫祠家村的地方。曾经,它或许也有过热闹非凡的往昔,可如今,岁月的侵蚀和时代的变迁已让它渐渐显露出衰败的模样。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走进祠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池塘,池塘边有着几栋现代化的房子,也排着些破败的房屋。泥墙早已斑驳陆离,有的地方还裂出了一道道缝隙,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深深皱纹,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风雨。屋顶上的瓦片也不再整齐,不少已经破碎缺失,荒草在其间肆意地生长着,在风中瑟瑟发抖,似乎也在为这村落的落败而叹息。
村子里的街道冷冷清清,以往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场景早已不见踪影,偶尔能听到的只是几声不知何处传来的鸡鸣犬吠,更衬得这村落的寂静。那些曾经的村舍,有的大门紧闭,门锁上早已锈迹斑斑,想来已经许久无人问津;有的则半敞着门,屋内昏暗阴沉,能看到一些简单而陈旧的家具,上面厚厚的灰尘仿佛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痕迹。
在村子的一角,有一座小小的院子,院子里住着一位名叫阿寿的老人。真名叫什么,村里人没人知道,他们都叫他阿寿。他已经八十岁高龄了,身材瘦小,背有些微驼,那是一辈子辛勤劳作留下的印记。他的脸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藏着一段故事,犹如那村外山上层层叠叠的梯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他的眼睛,是那种深邃的褐色,虽然已经有些浑浊,但依然透着一股历经世事的沉静。当他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晒太阳时,目光常常会望向远方,那眼神里有回忆,有感慨,更有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
阿寿老人是在祠家村土生土长的。他还记得小时候,祠家村是周边最热闹的地方之一。那时,村子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孩子们喜欢在溪水里嬉戏玩耍,捉鱼摸虾。女人们会在溪边淘米洗菜,一边忙碌着,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子。
村子池塘边有一棵巨大的老槐树,老槐树下还供奉着土地神,那槐树的树干得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每到夏天,老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村民们遮挡着炎炎烈日。老人们会坐在槐树下,摇着蒲扇,讲述着那些古老的传说和祖辈们的故事。阿寿总是听得入神,他对那些故事里的英雄豪杰、神仙鬼怪充满了好奇,也在心里种下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那时候,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以务农为生。阿寿家也不例外,他从小就跟着其他兄弟三人在田间劳作。为什么是兄弟三人,是因为他们是外姓人,整个村子都是姓余的,而阿寿却不是。春天,他们会在田地里播下希望的种子,看着那一粒粒小小的种子被埋进土里,阿寿心里满是憧憬,想着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满满的粮食了。夏天,顶着烈日在田里除草、施肥,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换来丰收的喜悦。
到了秋天,整个祠家村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一年的成果。阿寿和家人一起在田里忙碌着收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时候,村子里会互相帮忙,今天帮这家收割,明天帮那家,大家齐心协力,那种浓浓的乡情让阿寿至今难忘。
冬天,虽然农活少了些,但也并不清闲。阿寿会跟着三哥一起去山上砍柴,为家里储备过冬的柴火。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阿寿在林间穿梭,听着鸟儿的鸣叫,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砍好的柴火被捆成一捆捆背回家,整齐地堆放在院子里,看着那一堆堆的柴火,心里就觉得格外踏实。
随着阿寿渐渐长大,祠家村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村里通了第一条土路,虽然只是一条狭窄而简陋的路,但却让村子与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偶尔会有一些小商贩沿着这条路来到村里,带来一些外面新奇的玩意儿,这让阿寿和村里的孩子们兴奋不已。
再后来,阿寿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但是因为穷,也没有媒人给他介绍对象。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祠家村却在这潮流中渐渐落后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村子,去外面的大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外出的征程。
随着年轻人的离去,祠家村变得越来越冷清。曾经热闹的晒谷场没有了孩子在嬉戏打闹,鸡飞狗跳,大人喊叫孩子的声音也只能存在回忆之中。村里的一些农田也因为缺少劳动力而逐渐荒废,野草长得比庄稼还高,看着就让人揪心。
阿寿老人依然坚守在村子里,他舍不得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每天,他还是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去院子里喂喂鸡,然后坐在门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小路,盼望着有相识的人能回来看看他。可往往等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望。
他的脸上,岁月的痕迹愈发明显,那些皱纹似乎更深了。每一道皱纹里,都承载着思念,对村子往昔热闹景象的怀念。他的眼睛里,时常会闪过一丝落寞,当他看到自己住的破败房屋和荒芜的农田时,他知道,祠家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祠家村了,过去的也就只能让他过去了!